2025-04-13 | 中央社
對政經情勢失望 印尼年輕世代掀出走潮
印尼數週前爆發反政府的「黑暗印尼」示威,隨著抗議出現的「先逃再說」主題標籤至今仍在社群媒體流傳,許多網友分享海外求職或生活經驗。學者認為,這顯現印尼年輕世代對當前政經局勢的不滿與焦慮。
31歲的印尼新聞主播威爾森(Wilson Septrudy Purba)過去幾天忙著與家人和朋友告別,他正準備移居首爾,在韓國媒體擔任印尼語編輯。
威爾森擁有逾10年新聞工作經驗。他對離開印尼未感不捨,更多的是對海外工作的期待。
威爾森認為,印尼媒體從業人員工時長、假期少,薪資不符合期待,印尼當前政治情勢也讓他失望。他發現,對官員提問時,避而不答的情況愈來愈常見,「雖不代表媒體被噤聲,但在許多問題上,(媒體)無法獲得明確答案」。
威爾森指出,印尼人對媒體也感到失望。民眾認為印尼媒體未充分報導正在發生的事件,許多資訊都是透過國際媒體曝光。這一點,也讓威爾森十分洩氣。
多重原因促使他選擇赴海外求職,對於即將展開的韓國生活,他相當期待,希望到韓國汲取經驗,了解當地媒體如何報導政治議題,以及如何應對國家所面臨的危機和問題。
印尼各地2、3月爆發多起大學生發起的「黑暗印尼」示威活動,反對政府實施撙節預算政策及倉促修訂軍法,社群媒體出現「黑暗印尼」(#IndonesiaGelap)及「先逃再說」(#KaburAjaDulu)等主題標籤,至今仍被網友廣泛使用。
針對網路出現「先逃再說」主題標籤,威爾森向中央社透露,他和同事、朋友也常聊到出國工作話題。他們認為,雖很多事情不能僅考量薪水,但現實情況是國外薪資較高,而印尼國內經濟因各種政策面臨極大挑戰,逃離印尼才會成為討論話題。
官方數據顯示,2019至2022年間,共3912名印尼人成為新加坡公民,其中多數為青壯世代,即25至35歲之間。
印尼官員坦承,公民移居海外現象正在發生。人口和家庭發展部(BKKBN)副部長伊西亞娜(Ratu Ayu Isyana Bagoes Oka)曾指出,人才流失原因之一是就業問題,因國外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29歲的陳信宗(Gerald Pramana)是另一名將離開印尼的年輕人。他剛從一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離職,將前往新加坡擔任稅務顧問。
對於網路上出現逃離印尼的討論,他指出,自己不是想逃離印尼,純粹只是尋求更多挑戰和國際舞台,赴海外工作動機是自我成長及跳脫舒適圈。
不過,陳信宗不諱言,印尼政治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問題,是促使他赴海外求職的驅動力之一。
他說:「新加坡的金融和經濟環境非常穩定,又是國際樞紐,與印尼相比,職業發展潛力更大,經濟成長也更為明顯。」
印尼智庫「2045實驗室」(LAB 45)研究員雷漢(Reyhan Noor)對年輕世代想離開印尼並不驚訝。他向中央社指出,印尼年輕人對國內政策穩定和經濟前景沒有信心,促使他們想到海外工作。
雷漢說:「民眾不相信政府有能力改善經濟情況,也憂心貪污問題。」
他建議印尼政府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多好的就業機會,並增加年輕人培育計畫,特別是在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打造高績效且成熟的勞動力。
31歲的印尼新聞主播威爾森(Wilson Septrudy Purba)過去幾天忙著與家人和朋友告別,他正準備移居首爾,在韓國媒體擔任印尼語編輯。
威爾森擁有逾10年新聞工作經驗。他對離開印尼未感不捨,更多的是對海外工作的期待。
威爾森認為,印尼媒體從業人員工時長、假期少,薪資不符合期待,印尼當前政治情勢也讓他失望。他發現,對官員提問時,避而不答的情況愈來愈常見,「雖不代表媒體被噤聲,但在許多問題上,(媒體)無法獲得明確答案」。
威爾森指出,印尼人對媒體也感到失望。民眾認為印尼媒體未充分報導正在發生的事件,許多資訊都是透過國際媒體曝光。這一點,也讓威爾森十分洩氣。
多重原因促使他選擇赴海外求職,對於即將展開的韓國生活,他相當期待,希望到韓國汲取經驗,了解當地媒體如何報導政治議題,以及如何應對國家所面臨的危機和問題。
印尼各地2、3月爆發多起大學生發起的「黑暗印尼」示威活動,反對政府實施撙節預算政策及倉促修訂軍法,社群媒體出現「黑暗印尼」(#IndonesiaGelap)及「先逃再說」(#KaburAjaDulu)等主題標籤,至今仍被網友廣泛使用。
針對網路出現「先逃再說」主題標籤,威爾森向中央社透露,他和同事、朋友也常聊到出國工作話題。他們認為,雖很多事情不能僅考量薪水,但現實情況是國外薪資較高,而印尼國內經濟因各種政策面臨極大挑戰,逃離印尼才會成為討論話題。
官方數據顯示,2019至2022年間,共3912名印尼人成為新加坡公民,其中多數為青壯世代,即25至35歲之間。
印尼官員坦承,公民移居海外現象正在發生。人口和家庭發展部(BKKBN)副部長伊西亞娜(Ratu Ayu Isyana Bagoes Oka)曾指出,人才流失原因之一是就業問題,因國外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29歲的陳信宗(Gerald Pramana)是另一名將離開印尼的年輕人。他剛從一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離職,將前往新加坡擔任稅務顧問。
對於網路上出現逃離印尼的討論,他指出,自己不是想逃離印尼,純粹只是尋求更多挑戰和國際舞台,赴海外工作動機是自我成長及跳脫舒適圈。
不過,陳信宗不諱言,印尼政治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問題,是促使他赴海外求職的驅動力之一。
他說:「新加坡的金融和經濟環境非常穩定,又是國際樞紐,與印尼相比,職業發展潛力更大,經濟成長也更為明顯。」
印尼智庫「2045實驗室」(LAB 45)研究員雷漢(Reyhan Noor)對年輕世代想離開印尼並不驚訝。他向中央社指出,印尼年輕人對國內政策穩定和經濟前景沒有信心,促使他們想到海外工作。
雷漢說:「民眾不相信政府有能力改善經濟情況,也憂心貪污問題。」
他建議印尼政府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多好的就業機會,並增加年輕人培育計畫,特別是在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打造高績效且成熟的勞動力。
最新國際新聞
-
-
美紐約州小型飛機墜毀釀6死 罹難者皆高學歷菁英
(39 分鐘前) -
英國佛教藝術展 台灣作品體驗傳統與現代對話
(1 小時前) -
盟維科技鋰金屬電池產品在eVTOL飛行器飛行工況下循環壽命已突破1280次
(1 小時前) -
俄飛彈襲烏克蘭蘇米釀34死 莫斯科稱擊中烏軍會議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