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0 | 中央社

德國記者遇襲倍增 抗爭現場網紅比主流媒體受信任

無國界記者組織發布年度報告,2024年德國記者在採訪現場遭遇暴力與敵意加劇,攻擊多來自以巴衝突示威與極右翼活動。在社會議題高度極化的抗爭場域中,社群意見領袖反比傳統媒體受到受訪者青睞,新聞工作與自由正面臨多重壓力。

關注全球新聞自由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SF)4月中旬發佈「近距離觀察2025:無國界記者組織德國新聞自由現況」調查報告,聚焦在德國新聞工作者面臨的暴力威脅、政治與社會壓力,以及媒體制度與法律環境挑戰。

根據調查,2024年德國共記錄89起記者遭攻擊事件,其中75起為直接肢體攻擊。記者最常在示威現場遭遇暴力,尤以與以巴衝突相關的集會最為嚴重。報告指出,攻擊形式包括拳打腳踢、潑灑辣椒水,甚至有記者倒地後仍遭圍毆,部分人因此送醫治療。

以巴戰事升溫後,許多抗議者批評德國主流媒體過度偏袒以色列,對加薩民眾處境報導不足,引發與記者間的對立情緒。

多家媒體機構向RSF提到,以巴衝突相關示威中,抗議者對媒體展現出強烈敵意,來自主流媒體的記者現場很難找到受訪者,不如在社群平台累積大量追蹤者的網紅或相關議題網路意見領袖,受到示威者歡迎。

不僅肢體暴力,記者也面臨來自編輯室內外的壓力。多名媒體人告訴RSF,針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批評性報導,常遭內部否決或要求修改用語,擔心引發反猶指控。一些記者更因私人社群貼文或採訪角度被解僱。

報告也指出,具移民背景與女性記者,為網路仇恨言論特別集中的攻擊對象,她們時常被貼上支持巴勒斯坦的標籤,遭帶有性別與種族歧視的辱罵與騷擾,成為社群媒體暴力的重災區。

除示威現場與網路暴力,極右翼與陰謀論團體的行為也不容忽視,報告列出2024年有21起來自此類群體的攻擊事件,包含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集會遊行中對記者施暴、地方報社如艾希斯費爾德日報(Eichsfelder Tageblatt)辦公室遭納粹符號油漆塗鴉攻擊。

RSF警告,記者在當前政治與社會極化中日益成為出氣筒,新聞自由不僅受限於法律環境,更受到社會氛圍與仇恨言論的直接威脅,呼籲德國政府與媒體機構應採取具體措施保護記者,並強化對假訊息與網路仇恨的規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