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 中央社
北京擬撤銷對歐洲議會友台議員制裁 改善中歐關係
德媒披露,中國擬解除對5位歐洲議會議員及人權小組的制裁,修補中歐關係。報導指出,歐洲議會議長梅特索拉(Roberta Metsola)近期多次與中國駐歐盟大使會面,協商已進入最後階段。
隨美國與全球貿易摩擦升高,北京轉向對歐盟示好,根據南德日報(SZ)22日獨家報導,中國政府計畫解除對歐洲議會人權小組,以及5位現任與前任歐洲議員的制裁。
解除名單包括:德國籍友台小組主席蓋勒(Michael Gahler)、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保加利亞籍議員久什尤克(Ilhan Kyuchyuk)、斯洛伐克籍議員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以及已卸任的德國籍前友台小組主席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
梅特索拉的發言人指出,梅特索拉過去幾週密集與中方代表會談,協商已進入最後階段。發言人強調,歐洲議會一向主張中方應撤銷對議員的制裁,並視此為恢復與中國正常往來的前提。
儘管歐洲議會積極推動對話,主掌歐盟實質外交政策的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對中方善意仍持保留態度。EEAS向南德日報表示,未見中國在人權議題上有實質改善,歐盟理事會也決定維持對違反人權的中共官員與機構的制裁。
2021年,歐盟因應中國在新疆人權問題,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協調行動,對4名中共的新疆官員及解放軍組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制裁。
北京隨即反制,將多名歐洲議員、人權小組與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也列入制裁名單,導致原本即將簽署的「歐中全面投資協定」(CAI)擱置,雙邊關係陷僵局。
對於中方擬解除包括他在內的制裁,一向對中國砲火猛烈的前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包瑞翰呼籲歐盟審慎應對。他批評,中方當年的制裁是「戰略錯誤」,損人不利己;若真有誠意改善關係,應一併撤銷對所有人員與機構的限制。
包瑞翰警告,在中國戰略立場毫無改變的情況下,歐盟不應被中國的「魅力攻勢」迷惑,而是應該把握此時機,進一步促使中國落實歐方長期以來的訴求,例如不再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停止向歐盟傾銷大量產能過剩產品。
南德日報另引述歐盟駐中國不具名外交官指出,北京近期對歐態度明顯轉趨柔和,與過去「戰狼式外交」的強硬風格形成對比。
自2024年起,中國對德、法、義、西等歐洲國家實施免簽政策。今年3月,習近平更在北京接見西門子、賓士、BMW等德國企業高層,釋出深化雙邊經貿往來的訊號。
北京同時寄望,歐盟能從價值轉向共同經濟利益導向,減少對中國人權紀錄、對台施壓以及在南海的批評。
對此南德日報引述一位德國官員,「若7月歐中峰會如期舉行,我們將會帶著明確的訴求前往」的說法,分析若北京期待當前釋出的善意會促使歐盟立場轉變,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隨美國與全球貿易摩擦升高,北京轉向對歐盟示好,根據南德日報(SZ)22日獨家報導,中國政府計畫解除對歐洲議會人權小組,以及5位現任與前任歐洲議員的制裁。
解除名單包括:德國籍友台小組主席蓋勒(Michael Gahler)、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保加利亞籍議員久什尤克(Ilhan Kyuchyuk)、斯洛伐克籍議員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以及已卸任的德國籍前友台小組主席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
梅特索拉的發言人指出,梅特索拉過去幾週密集與中方代表會談,協商已進入最後階段。發言人強調,歐洲議會一向主張中方應撤銷對議員的制裁,並視此為恢復與中國正常往來的前提。
儘管歐洲議會積極推動對話,主掌歐盟實質外交政策的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對中方善意仍持保留態度。EEAS向南德日報表示,未見中國在人權議題上有實質改善,歐盟理事會也決定維持對違反人權的中共官員與機構的制裁。
2021年,歐盟因應中國在新疆人權問題,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協調行動,對4名中共的新疆官員及解放軍組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制裁。
北京隨即反制,將多名歐洲議員、人權小組與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也列入制裁名單,導致原本即將簽署的「歐中全面投資協定」(CAI)擱置,雙邊關係陷僵局。
對於中方擬解除包括他在內的制裁,一向對中國砲火猛烈的前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包瑞翰呼籲歐盟審慎應對。他批評,中方當年的制裁是「戰略錯誤」,損人不利己;若真有誠意改善關係,應一併撤銷對所有人員與機構的限制。
包瑞翰警告,在中國戰略立場毫無改變的情況下,歐盟不應被中國的「魅力攻勢」迷惑,而是應該把握此時機,進一步促使中國落實歐方長期以來的訴求,例如不再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停止向歐盟傾銷大量產能過剩產品。
南德日報另引述歐盟駐中國不具名外交官指出,北京近期對歐態度明顯轉趨柔和,與過去「戰狼式外交」的強硬風格形成對比。
自2024年起,中國對德、法、義、西等歐洲國家實施免簽政策。今年3月,習近平更在北京接見西門子、賓士、BMW等德國企業高層,釋出深化雙邊經貿往來的訊號。
北京同時寄望,歐盟能從價值轉向共同經濟利益導向,減少對中國人權紀錄、對台施壓以及在南海的批評。
對此南德日報引述一位德國官員,「若7月歐中峰會如期舉行,我們將會帶著明確的訴求前往」的說法,分析若北京期待當前釋出的善意會促使歐盟立場轉變,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最新國際新聞
-
-
觀光客遊印度遭槍擊!釀至少26死 當局:朝恐怖攻擊方向調查
(42 分鐘前) -
台灣繪本「他們的眼睛」東方風 驚豔阿根廷國際書展
(44 分鐘前) -
港澳辦抨擊美國打壓香港 聲稱已備好獵槍
(44 分鐘前) -
川普下令根除反基督教偏見 聯邦鼓勵員工相互舉報
(5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