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 中央社
蘇打綠牽起德指揮家與台灣緣分 柏林演唱會將再聚首
德國古典樂團指揮伯恩特將於蘇打綠柏林演唱會擔任嘉賓,因10年前在「冬未了」專輯合作,蘇打綠牽起伯恩特與台灣深厚緣分,日前特地到台灣學中文的伯恩特說:「一切的開始都是為了要了解青峰的歌詞」。
展開「二十年一刻」世界巡演的蘇打綠,4月26日將在柏林開唱,日前公佈演唱會嘉賓是10年前在韋瓦第計畫專輯「冬未了」合作的交響樂團指揮伯恩特(Bernd Ruf),他在演唱會前接受中央社專訪,談他對古典音樂跨界流行樂的看法,以及他與台灣音樂的緣分。
‧阿龔編曲,讓交響樂不只是背景
曾入圍葛萊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獎的伯恩特曾與英國搖滾樂團深紫(Deep Purple)、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等知名搖滾音樂人合作,也創立德國流行交響樂團(GermanPops Orchestra),打破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界線。
談起古典與流行音樂的合作,伯恩特指出,兩者來自完全不同的音樂文化,「古典樂仰賴樂譜與已故作曲家的創作,流行音樂則更依賴聽覺與即興,來自當下與活著的音樂人。」
他說,古典演奏講求速度的彈性與細膩的表情變化,流行音樂則要求節奏精準、情緒直接,兩者在演奏邏輯上存在極大差異。
這樣的跨界合作需要編曲者在中間建立橋梁。伯恩特特別提到蘇打綠鍵盤和中提琴手阿龔為「冬未了」所設計的編曲極具巧思,「他的編曲讓交響樂團不只是背景音,而是完整參與其中的聲音角色,這對樂團來說既有挑戰性,也非常有音樂性。」
他認為,這樣的合作不只需要技術的磨合,更需要彼此對音樂語言的尊重與理解,而這正是他多年推動跨界創作的初衷。
‧青峰的詞,讓伯恩特決定學中文
伯恩特與蘇打綠10年前初次合作時,完全聽不懂中文歌詞,指揮時「只能從旋律與情緒中感受這些作品的能量,卻無法理解他們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直到他請團隊將每首歌的歌詞翻譯成德語,才發現背後隱藏著的深刻意涵。
「有一首歌寫西西弗斯,有一首講集中營與車諾比,還有一首關於獨裁者……這些存在性的主題讓我非常震撼,也深受感動。」
伯恩特說,「我開始意識到,若想真正理解青峰的詞,就必須學習這個語言。」在他眼中,青峰的詞「極具詩意,既浪漫又脆弱」像是一層一層打開人心的文本。
2023年9月,伯恩特前往台北參加中文密集課程,在短短兩週內感受到語言背後所映照出的文化深度,「中文和歐洲語言非常不同,它的語法和詞語排列,反映出說話者對世界的理解方式。」
而作為長年從事古典音樂的指揮,伯恩特觀察語言的方式也帶有音樂家的特質,「就像一首作品的旋律走向與和聲安排,其背後藏著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他進一步分享,學習中文不僅為了「看懂歌詞」,更希望從語言中深入詞作的音樂性與台灣文化肌理。
‧蘇打綠牽起伯恩特與台音樂緣分 柏林再聚首
與蘇打綠的合作,也牽起伯恩特與台灣更深的情感連結。他曾多次赴台演出與教學,並與台北藝術大學、台中爵士音樂節等建立合作關係。
2015年在台北小巨蛋與蘇打綠同台時,他的家人就在觀眾席上;十年後,伯恩特向中央社「劇透」現為斯圖加特交響樂團單簧管樂手的兒子伊沃(Ivo Ruf)也將登上柏林舞台,共同參與蘇打綠「二十年一刻」的柏林演出。
伯恩特感性說,「十年前他在觀眾席,如今我們父子一起站上舞台,是一種音樂的延續,也是一種傳承」這段由蘇打綠牽起的音樂緣分,悄悄流淌進了他的家庭,成為這位德國指揮家人生旅途中,與蘇打綠一起共渡廣袤音樂海洋的一段美麗風景。
展開「二十年一刻」世界巡演的蘇打綠,4月26日將在柏林開唱,日前公佈演唱會嘉賓是10年前在韋瓦第計畫專輯「冬未了」合作的交響樂團指揮伯恩特(Bernd Ruf),他在演唱會前接受中央社專訪,談他對古典音樂跨界流行樂的看法,以及他與台灣音樂的緣分。
‧阿龔編曲,讓交響樂不只是背景
曾入圍葛萊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獎的伯恩特曾與英國搖滾樂團深紫(Deep Purple)、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等知名搖滾音樂人合作,也創立德國流行交響樂團(GermanPops Orchestra),打破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界線。
談起古典與流行音樂的合作,伯恩特指出,兩者來自完全不同的音樂文化,「古典樂仰賴樂譜與已故作曲家的創作,流行音樂則更依賴聽覺與即興,來自當下與活著的音樂人。」
他說,古典演奏講求速度的彈性與細膩的表情變化,流行音樂則要求節奏精準、情緒直接,兩者在演奏邏輯上存在極大差異。
這樣的跨界合作需要編曲者在中間建立橋梁。伯恩特特別提到蘇打綠鍵盤和中提琴手阿龔為「冬未了」所設計的編曲極具巧思,「他的編曲讓交響樂團不只是背景音,而是完整參與其中的聲音角色,這對樂團來說既有挑戰性,也非常有音樂性。」
他認為,這樣的合作不只需要技術的磨合,更需要彼此對音樂語言的尊重與理解,而這正是他多年推動跨界創作的初衷。
‧青峰的詞,讓伯恩特決定學中文
伯恩特與蘇打綠10年前初次合作時,完全聽不懂中文歌詞,指揮時「只能從旋律與情緒中感受這些作品的能量,卻無法理解他們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直到他請團隊將每首歌的歌詞翻譯成德語,才發現背後隱藏著的深刻意涵。
「有一首歌寫西西弗斯,有一首講集中營與車諾比,還有一首關於獨裁者……這些存在性的主題讓我非常震撼,也深受感動。」
伯恩特說,「我開始意識到,若想真正理解青峰的詞,就必須學習這個語言。」在他眼中,青峰的詞「極具詩意,既浪漫又脆弱」像是一層一層打開人心的文本。
2023年9月,伯恩特前往台北參加中文密集課程,在短短兩週內感受到語言背後所映照出的文化深度,「中文和歐洲語言非常不同,它的語法和詞語排列,反映出說話者對世界的理解方式。」
而作為長年從事古典音樂的指揮,伯恩特觀察語言的方式也帶有音樂家的特質,「就像一首作品的旋律走向與和聲安排,其背後藏著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他進一步分享,學習中文不僅為了「看懂歌詞」,更希望從語言中深入詞作的音樂性與台灣文化肌理。
‧蘇打綠牽起伯恩特與台音樂緣分 柏林再聚首
與蘇打綠的合作,也牽起伯恩特與台灣更深的情感連結。他曾多次赴台演出與教學,並與台北藝術大學、台中爵士音樂節等建立合作關係。
2015年在台北小巨蛋與蘇打綠同台時,他的家人就在觀眾席上;十年後,伯恩特向中央社「劇透」現為斯圖加特交響樂團單簧管樂手的兒子伊沃(Ivo Ruf)也將登上柏林舞台,共同參與蘇打綠「二十年一刻」的柏林演出。
伯恩特感性說,「十年前他在觀眾席,如今我們父子一起站上舞台,是一種音樂的延續,也是一種傳承」這段由蘇打綠牽起的音樂緣分,悄悄流淌進了他的家庭,成為這位德國指揮家人生旅途中,與蘇打綠一起共渡廣袤音樂海洋的一段美麗風景。
最新國際新聞
-
-
越南榴槤結果期遇氣候異常 農民估產量減3成
(3 小時前) -
繼母顧兒20年卻不受邀婚禮!他怒嗆這句話 全家人也不參加了
(3 小時前) -
落實原住民權利 台灣與美國分享傳承經驗
(3 小時前) -
瑞典記者遭土耳其逮捕 被控涉國安冒犯總統艾爾段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