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 中央社
悼念教宗辭世 慕尼黑教堂將舉行罕見「除冠儀式」
教宗方濟各辭世,德國慕尼黑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聖伯多祿教堂」,將於27日舉行罕見「除冠儀式」,象徵教宗之位空懸。這項僅在教宗去世時才會舉行的傳統,被視為城市最神聖也罕見的宗教時刻之一。
聖伯多祿教堂(St. Peter’s Church, Munchen)建於中世紀,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位於市中心瑪利亞廣場旁。教堂內部的主祭壇為18世紀南德巴洛克風格代表作,高聳華麗。
祭壇中央矗立著一尊金色的聖伯多祿雕像,雕像由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葛拉瑟(Erasmus Grasser)於1492年創作,至今已有逾500年歷史。
根據教堂官網,聖伯多祿教堂將於4月27日上午10點舉行方濟各(Pope Francis)辭世哀悼儀式,由慕尼黑輔理主教席托柏格(Rupert Graf zu Stolberg)主祭彌撒,現場並演奏舒伯特「降B大調彌撒曲」。
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一刻,將是神職人員將從主祭壇聖伯多祿雕像頭上,取下鑲嵌寶石的三重冠(Tiara),這項儀式源於18世紀以來慕尼黑地方教會的傳統,幾乎未見於其他地區。
當羅馬傳來「我們有新教宗了」(Habemus papam)的呼聲時,聖伯多祿雕像才會重新被加冕,戴上象徵三重權威的皇冠,靜候教宗接續使命。
這頂三重冠由18世紀慕尼黑金匠恩斯特(Johann Michael Ernst)打造,鑲嵌寶石與十字架,象徵教宗作為基督在世代表、諸王之父與世人牧者的三重身分。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三重冠加冕儀式已從羅馬教廷正式儀典中被廢除。
1963年,教宗保祿六世(Paul VI)成為最後一位接受三重冠加冕的教宗,隔年他主動放棄皇冠,認為過度強調世俗權威不符教會謙卑精神,並將當時所戴的三重冠捐贈給美國天主教徒,用於援助貧困地區,如今收藏於華盛頓。
自此之後,歷任教宗皆未再接受加冕,三重冠也退出梵蒂岡儀典。但在慕尼黑這座古老教堂中,象徵性的皇冠與傳統儀式仍代代相傳,成為當地教會文化中獨特的一環。
聖伯多祿教堂(St. Peter’s Church, Munchen)建於中世紀,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位於市中心瑪利亞廣場旁。教堂內部的主祭壇為18世紀南德巴洛克風格代表作,高聳華麗。
祭壇中央矗立著一尊金色的聖伯多祿雕像,雕像由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葛拉瑟(Erasmus Grasser)於1492年創作,至今已有逾500年歷史。
根據教堂官網,聖伯多祿教堂將於4月27日上午10點舉行方濟各(Pope Francis)辭世哀悼儀式,由慕尼黑輔理主教席托柏格(Rupert Graf zu Stolberg)主祭彌撒,現場並演奏舒伯特「降B大調彌撒曲」。
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一刻,將是神職人員將從主祭壇聖伯多祿雕像頭上,取下鑲嵌寶石的三重冠(Tiara),這項儀式源於18世紀以來慕尼黑地方教會的傳統,幾乎未見於其他地區。
當羅馬傳來「我們有新教宗了」(Habemus papam)的呼聲時,聖伯多祿雕像才會重新被加冕,戴上象徵三重權威的皇冠,靜候教宗接續使命。
這頂三重冠由18世紀慕尼黑金匠恩斯特(Johann Michael Ernst)打造,鑲嵌寶石與十字架,象徵教宗作為基督在世代表、諸王之父與世人牧者的三重身分。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三重冠加冕儀式已從羅馬教廷正式儀典中被廢除。
1963年,教宗保祿六世(Paul VI)成為最後一位接受三重冠加冕的教宗,隔年他主動放棄皇冠,認為過度強調世俗權威不符教會謙卑精神,並將當時所戴的三重冠捐贈給美國天主教徒,用於援助貧困地區,如今收藏於華盛頓。
自此之後,歷任教宗皆未再接受加冕,三重冠也退出梵蒂岡儀典。但在慕尼黑這座古老教堂中,象徵性的皇冠與傳統儀式仍代代相傳,成為當地教會文化中獨特的一環。
最新國際新聞
-
-
烏軍消息:俄軍以北韓飛彈攻擊基輔
(3 小時前) -
川普譴責俄羅斯空襲基輔 促普丁「停止攻擊、盡快達成和平協議」
(3 小時前) -
巴勒斯坦總統呼籲 哈瑪斯移交武器給PA
(3 小時前) -
教宗選舉5/5後登場 人數超額、名單多元引熱議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