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9° )
氣象
2025-04-28 | 中央社

當生活就是藝術 法亞爾繪畫節讓台灣藝術家更想創作

3位台灣藝術家尉任之、鄭宇宏、江坤森,日前受邀在南法參與「亞爾國際繪畫節off」,於當地藝廊展出版畫、書畫、插畫等繪畫形式,呈現台灣多元開放性。3位藝術家告訴中央社,亞爾這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小城,讓他們更想創作。

第3屆「亞爾繪畫節」(Festival du Dessin)自4月12日至5月11日在亞爾舉行,分作「官方內展in」,展示40位經典藝術家共12場主題特展,與「外展off」,由66家當地藝廊、藝術家工作室、藝文空間等共襄盛舉,呈現各式以紙為主要載體的繪畫,並延伸至繪畫音樂會、表演、影展等活動。去年曾吸引14萬觀眾參加。

在外展off的66家藝廊中,「大櫥窗藝廊」(La Grand Vitrine)與駐普羅旺斯台北辦事處,聯合邀請當代藝術家尉任之、書畫家鄭宇宏與繪本插畫家江坤森參展。

展覽名稱為「多重影響力」(Influences),由「大櫥窗藝廊」負責人瑟爾(Patrick SEARLE)與策展人沙托利(Ana SARTORI)從法國視角精選作品,以1人1展間的方式,呈現3種世界,讓國際觀眾感受台灣社會的多元與多重影響力。

亞爾繪畫節定義繪畫必須在「紙」上而非在「布」上

3位藝術家接受專訪時,其中旅法26年的當代藝術家尉任之特別解釋「亞爾繪畫節」所指「繪畫-Dessin」,在法文中專指畫在「紙」上的素描,如鉛筆、炭筆、水墨、綜合媒材、插畫等,與畫在「布」上的「油畫或壓克力畫-Peinture」不同,在法國藝術界有明確區別。

尉任之補充,在法國,畫在布上的繪畫(Peinture)是職業畫家的必要路徑,而畫在紙上的繪畫(Dessin)則有多重定義。不過,現在是打破媒材界線的時代,「繪畫」或許將在未來重新定義。

在「多重影響力」展覽的第1展間,左右牆上對望著尉任之的兩件大型作品,一為黑白版畫、一為粉紅色繪畫。他說:「這就像每個人擁有兩種面貌,一面陰柔、一面陽剛;一面暗、一面亮。」

兩幅皆為抽象畫,尉任之描述自己刻製版畫時,拿刀就像拿筆,不精密計算,不侷限地在大片木板上自由刻畫。他希望透過這兩幅作品,對照刀鋒與筆鋒所能展現的筆觸。

文字與符號皆是繪畫,而繪畫中的顏色正在說話

「多重影響力」第2展間的主牆為亮金色,吸引眾人目光,展示書畫家鄭宇宏的多幅作品,讓文字與符號成為繪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漢子」角色:動作逗趣的小漢子忙著奔跑、跳舞、甚至飛翔,是鄭宇宏從象形字延伸而出的書法超人。

長年在「字」與「畫」間創作的鄭宇宏表示,他一直希望讓書法變得有趣,並且成為當代藝術。因為自己很喜歡電影「變形金剛」,便開啟「東方小漢子」系列,從「漢」一字出發,藉由象形字體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超人圖像。

鄭宇宏說:「這次被藝廊挑選展出的作品都比較偏圖像,乍看像畫,但仔細看其實是由字組成。」

第3展間雖然昏暗神秘,卻布滿色彩繽紛的插畫數位輸出,是藝廊從插畫家江坤森的6本繪本的精選畫面,其中5本已在法國出版,如2019年的「夏天的假期」(Vacances d’ete),及2024年的「冬天的假期」(Vacances d'hiver)。

江坤森用繪畫說故事,選擇適合的材料或融合實體拓印,再以數位完稿。對他來說,本次參展最大驚喜是發現自己原來經常使用「藍色」,因為藝廊所挑出的畫面幾乎都屬藍色系。

江坤森說:「在我的印象中,我會用紅色或綠色表現故事強度,但透過藝廊的眼睛,才發現自己常使用藍色敘述瑣碎日常,或安心平靜的時刻,而溫和的藍,能傳達出自由與舒適的感覺。」

亞爾讓生活就是藝術,吸引藝術家與藝文愛好者

除了展覽與繪畫節,亞爾這座城市也深深觸動台灣藝術家們。

「大櫥窗藝廊」負責人瑟爾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亞爾是一座備受「藝文觀光客」喜愛的小城,它不是一般的大眾旅遊,而是文化旅遊,因為亞爾腹地不大,但藝廊密度卻很高,適合散步探索。

瑟爾指出,亞爾在重大節慶期間,如著名的「亞爾攝影節」和舉辦中的「亞爾繪畫節」,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非節慶期間,鄰近的馬賽(Marseille)與蒙貝列(Montpellier)居民也常來亞爾參加活動,主要為藝術家或藝文愛好者。

尉任之認為亞爾有種特殊的文人氣息,除了藝文活動頻繁,還有出版社如Actes Sud等,城市中充滿精緻生活的氛圍,很像20年前的巴黎瑪黑區。他也觀察到亞爾物價在南法城市中偏高,從市中心居民的穿著便可感受。

鄭宇宏則特別留意亞爾城市裡的顏色與造型,無論是百年古蹟,或是店家陳列的櫥窗。他驚訝藝術能如此貼近生活,尤其在「亞爾繪畫節」開幕當天,售票口前排隊的人群,大家熱烈交換著對藝術的意見與想法,讓他大開眼界。

鄭宇宏說:「亞爾有一種特殊的美,帶給我想要創作的激動。如果能多待幾天,作品中一定會有更多能量吧!」

旅法兩年的江坤森首次來到亞爾,他認為以4天參展與認識亞爾不太夠。他走訪當地許多遺跡,並參觀本屆「亞爾繪畫節」焦點藝術家浮隆(Jean-Michel Folon)的特展。

浮隆是已故比利時插畫家,曾為「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繪製封面多年,以超現實風格描繪戰爭荒謬與城市孤寂。他的近百幅水彩畫、諷刺漫畫與海報,成為本屆「亞爾繪畫節」最重要的大展,展在當地一座文史博物館裡的小教堂中。

江坤森說:「當我一走進小教堂,看到浮隆的作品就非常喜歡,很想嘗試這些媒材並畫畫看。在亞爾,藝術不是被藏在某處,僅少數人能接近;相反地,藝術與人的距離非常緊密,無論是與當地人還是觀光客。」

「多重影響力」展覽已於4月13日在大櫥窗藝廊舉行開幕酒會,由駐普羅旺斯辦事處處長沈真宏主持,3位藝術家皆在場與南法藝文人士與貴賓互動交流。此展為外交部與文化部列入「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之一,鼓勵台灣藝術家多方參與歐洲各國重要文化節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