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 中央社
汽車當武器襲擊增多 溫哥華衝撞事件釀11死震驚居民
加拿大溫哥華汽車衝撞事件至少造成11人死,最小死者年僅5歲,這是加拿大7年內第4起以車輛作為大規模殺人武器的事件。居民對事件感到震驚哀傷,有目擊者稱,事發現場宛如戰場般可怕。
溫哥華當地時間週六晚間約8時,男子Kai-Ji Adam Lo駕駛一輛黑色奧迪SUV撞向參加菲律賓文化節拉普拉普日(the Lapu Lapu Day)慶祝活動的人群。
溫哥華警方證實,目前已知1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嫌犯有精神健康問題,排除恐怖襲擊的可能性。
記者今天走訪溫哥華東區的菲沙街(Fraser Street)和第43大道(43rd Avenue)的事發現場,附近路段依然被警方拉起封鎖線,人車均不得入內。但有不少民眾主動帶著鮮花或卡片放在不同的路口,表達深深哀悼之意,稱「同悲不捨」、「美好社區不應承受如此傷害」。
有目擊者表示,當時看到肇事車輛緩慢駛過路障後,突然加速衝向人群,被撞的人體飛得比現場美食餐車還高,硬生生落地。
人在事發現場的Ysa回憶,「當時就像一個戰場般可怕,聽到警笛聲、尖叫聲,看到大批警察、民眾慌亂奔跑,真的觸目驚心。」
當天參加活動的Randyll感到震驚,他和家人前腳離開不久,沒想到後來發生慘劇,對於一向祥和的溫哥華和美好的社區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事發社區雖有不少菲律賓裔,也有不少華裔居民。出生在溫哥華的華裔二代Gavin認為市政當局和警方太疏忽了,因為現在的社會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單純,如果有大型活動,應該要在現場配置卡車攔路,不能僅設置簡易木製路障。
溫哥華警察局代理局長拉伊(Steve Rai)今天在記者會上說,「這是溫哥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他也解釋,之前做過風險評估,認為不需要動用更多警力和卡車等配備,是因為「它是一個適合親子的文化節慶活動,不想在每個溫哥華活動,都把所有人關起來。」
但經此教訓,溫哥華市長沈觀健(Ken Sim)下令全面檢討關於活動安全預防的規則,以確保未來不會發生類似悲劇。
由於嫌犯有精神病史,也是警方口中的「熟悉人物」,不少民眾批評是司法制度鬆散,常常「抓了就放」,同時對精神病患者治療資源不足夠所衍生的後果。
卑詩省長尹大衛(David Eby)表示,肇事者的動機和心理狀態還在調查中,省府將確保增加資源給執法和醫療單位。
駐溫哥華經濟文化辦事處在第一時間就追蹤是否有台僑受到傷害,也向菲律賓駐溫哥華總領館表達慰問。處長劉立欣表示,目前暫時未收到僑胞受傷害的消息,希望大家都平安,並向罹難者家屬致哀,也祝願傷者早日康復。
這是加拿大近7年來第4起以汽車作為致命武器的襲擊事件。
2023年2月,魁北克一名男子駕駛一輛公車撞向蒙特婁地區的一間托兒所,導致兒童2死6傷的慘劇,該男子有精神病史。
2021年6月,安省倫敦市一個穆斯林4人家庭在散步時,被一輛小型貨車撞死,法官裁定事件屬恐怖主義行為。
2018年4月,一名25歲男子駕駛一輛貨車在多倫多市區衝撞行人,造成11人死亡。
加拿大勞瑞爾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公共安全及執法學教授馬格諾斯(Jennifer Magnus)對越來越多車輛襲擊事件感到憂慮。她說:「這對有動機的人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傷害策略,因為它不需要經過任何特殊訓練,隨手便可得車輛,無論是自家的還是租的,就能成為對付無辜民眾的武器。
溫哥華當地時間週六晚間約8時,男子Kai-Ji Adam Lo駕駛一輛黑色奧迪SUV撞向參加菲律賓文化節拉普拉普日(the Lapu Lapu Day)慶祝活動的人群。
溫哥華警方證實,目前已知1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嫌犯有精神健康問題,排除恐怖襲擊的可能性。
記者今天走訪溫哥華東區的菲沙街(Fraser Street)和第43大道(43rd Avenue)的事發現場,附近路段依然被警方拉起封鎖線,人車均不得入內。但有不少民眾主動帶著鮮花或卡片放在不同的路口,表達深深哀悼之意,稱「同悲不捨」、「美好社區不應承受如此傷害」。
有目擊者表示,當時看到肇事車輛緩慢駛過路障後,突然加速衝向人群,被撞的人體飛得比現場美食餐車還高,硬生生落地。
人在事發現場的Ysa回憶,「當時就像一個戰場般可怕,聽到警笛聲、尖叫聲,看到大批警察、民眾慌亂奔跑,真的觸目驚心。」
當天參加活動的Randyll感到震驚,他和家人前腳離開不久,沒想到後來發生慘劇,對於一向祥和的溫哥華和美好的社區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事發社區雖有不少菲律賓裔,也有不少華裔居民。出生在溫哥華的華裔二代Gavin認為市政當局和警方太疏忽了,因為現在的社會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單純,如果有大型活動,應該要在現場配置卡車攔路,不能僅設置簡易木製路障。
溫哥華警察局代理局長拉伊(Steve Rai)今天在記者會上說,「這是溫哥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他也解釋,之前做過風險評估,認為不需要動用更多警力和卡車等配備,是因為「它是一個適合親子的文化節慶活動,不想在每個溫哥華活動,都把所有人關起來。」
但經此教訓,溫哥華市長沈觀健(Ken Sim)下令全面檢討關於活動安全預防的規則,以確保未來不會發生類似悲劇。
由於嫌犯有精神病史,也是警方口中的「熟悉人物」,不少民眾批評是司法制度鬆散,常常「抓了就放」,同時對精神病患者治療資源不足夠所衍生的後果。
卑詩省長尹大衛(David Eby)表示,肇事者的動機和心理狀態還在調查中,省府將確保增加資源給執法和醫療單位。
駐溫哥華經濟文化辦事處在第一時間就追蹤是否有台僑受到傷害,也向菲律賓駐溫哥華總領館表達慰問。處長劉立欣表示,目前暫時未收到僑胞受傷害的消息,希望大家都平安,並向罹難者家屬致哀,也祝願傷者早日康復。
這是加拿大近7年來第4起以汽車作為致命武器的襲擊事件。
2023年2月,魁北克一名男子駕駛一輛公車撞向蒙特婁地區的一間托兒所,導致兒童2死6傷的慘劇,該男子有精神病史。
2021年6月,安省倫敦市一個穆斯林4人家庭在散步時,被一輛小型貨車撞死,法官裁定事件屬恐怖主義行為。
2018年4月,一名25歲男子駕駛一輛貨車在多倫多市區衝撞行人,造成11人死亡。
加拿大勞瑞爾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公共安全及執法學教授馬格諾斯(Jennifer Magnus)對越來越多車輛襲擊事件感到憂慮。她說:「這對有動機的人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傷害策略,因為它不需要經過任何特殊訓練,隨手便可得車輛,無論是自家的還是租的,就能成為對付無辜民眾的武器。
最新國際新聞
-
-
男比納粹手勢挨罰 德檢察官:違憲組織標誌是犯罪
(4 小時前) -
台裔建築師設計 大埃及博物館7月正式開幕
(4 小時前) -
烏克蘭外長籲俄立即停火至少30天 質疑為何拖到5月
(5 小時前) -
東京都廳鋼彈光雕投影秀 首日吸引4000人觀賞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