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5° )
氣象
2025-05-05 | 中央社

羅馬尼亞總統重選依舊極右領先 重點一次看

羅馬尼亞憲法法院去年以俄國介入總統大選為由,裁定首輪投票無效並禁止勝出的民粹候選人參選。但今天重選又由另一反建制派候選人於首輪勝出,羅國親西方路線面臨挑戰。

華爾街日報指出,今天在總統重選投票首輪勝出者是川普式極右候選人西米昂(George Simion)。他將自己塑造成去年底勝出結果遭憲法法院沒收並禁止參選者喬吉斯古(Calin Georgescu)的繼承人。38歲的西米昂反對軍援烏克蘭、呼籲一統鄰國摩爾多瓦,遭烏、摩兩國禁止入境。

首輪投票極右候選人領先第2名近20百分點

歐洲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報導,在完成99%計票工作後,西米昂以40.9%的得票率穩居第一,大幅領先居次的獨立候選人、布加勒斯特市長達恩(Nicusor Dan)的21%,以及執政聯盟所推候選人安托內斯古(Crin Antonescu)的20.1%。

達恩與西米昂將於5月18日的第二輪投票一決勝負。西米昂自稱是美國總統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支持者,令歐盟擔心恐出現又一威脅要背離歐洲主流政策的成員。

確定進入第二輪後,達恩定調決選為羅馬尼亞的路線之爭,是由他所代表親西方立場與反西方對手間的較量。這場歐洲政壇極右派與傳統建制派間的最新拔河,也讓布魯塞爾與華府也都密切關注。

由社會民主黨(PSD)、國家自由黨(PNL)與匈牙利裔民主聯盟(UDMR)3黨聯合內閣所推派的候選人安托內斯古無緣進入決選。他於今晨承認敗選後,呼籲支持者決選時改投達恩。

羅馬尼亞憲法法院去年沒收喬吉斯古的勝選後激起示威,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也在2月訪歐時以此批評歐洲的民主與言論自由倒退。

5/18決選 羅馬尼亞版川普vs親歐派首都市長

達恩與安托內斯古的立場都是親歐盟、親北約和挺烏。在安托內斯古出局後,鑒於羅馬尼亞是北約重要挺烏盟國,西方建制派如今祈禱達恩能在決選勝出。

獨立候選人的達恩自2020年起就擔任首都布加勒斯特市長。本身是數學家的達恩,1990年代末自巴黎完成博士學位返國後,即投入社會運動與政治。他說從事社運目的是對抗布加勒斯特不動產界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努力守護綠地與歷史古蹟。

達恩2015年創立「拯救布加勒斯特聯盟」,後來發展為「拯救羅馬尼亞聯盟」(USR),將關注焦點從地方延伸到全國。但他於2017年退黨。

西米昂在大學主修歷史,後參與社運與街頭陳抗,推動羅馬尼亞與鄰國摩爾多瓦一統,具有極端民族主義意識形態;2019年以獨立人士身分競選歐洲議會議員失利後,西米昂創立羅馬尼亞聯盟(AUR)。他以戴川普紅色MAGA棒球帽自豪,將黨內風格描述為「川普主義」,並在去年國會選舉後成為國會第二大黨。

羅馬尼亞聯盟許多政策立場,從社會保守主義(自詡守護基督信仰與捍衛家庭價值)到反對軍援烏克蘭等,都與川普MAGA運動呼應。它們的支持度在COVID-19疫情期間快速攀升,利用反科學情緒杯葛政府防疫措施,並在社群媒體上煽動有關疫苗的陰謀論。

西米昂也很推崇右翼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還呼籲歐洲應該「梅洛尼化」。

憲法法院介入後重選 依舊難阻極右崛起

西米昂希望能完整接收前次喬吉斯古的得票,表示若勝選日後會讓喬吉斯古入閣,讓對方當總理都有可能。

首輪選舉明朗後,西米昂宣布要修復歐盟與美國的關係,稱他想成為歐盟改革者而非破壞者,還在書面聲明裡說「想改革歐盟不意味想脫歐,我們相信,一個繁榮的歐盟應是多樣化,而不是一個政策強行一刀切的僵化體系」。

紐約時報指出,被憲法法院剝奪參選的喬吉斯古4日與西米昂一同投票,兩人都把自己形塑為對抗腐敗建制派的普通百姓捍衛者。

西米昂與喬吉斯古有許多共同觀點,包括立場疑歐及反對軍援烏克蘭。不過紐時認為,西米昂如今在羅馬尼亞已是政壇常客,較莫名異軍突起的喬吉斯古知名度高,也理應更可預測。

羅馬尼亞總統的權力雖有限,但仍有包含軍隊最高指揮權及督導外交政策等重要職權,對國防預算也有極高的影響分量。至於經濟與其他內政事務則握於國會,目前國會由中間派勢力以些微優勢掌握多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