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1° / 26° )
氣象
2025-05-22 | 中央社

華府槍擊案受害者具德國籍 16歲自德移民以色列

美國首都華盛頓21日晚間發生槍擊案,兩名以色列大使館人員在市中心遭近距離槍殺,其中1人擁有德國國籍,16歲時自德國移居以色列。德國總理梅爾茨對此表達震驚,強調應假設此案具有反猶動機,並嚴詞譴責暴力行動。

綜合德媒報導,死者之一為以色列駐美大使館研究員李辛斯基(Yaron Lischinsky),除以色列國籍外,也擁有德國護照。他與同為使館職員的米爾格林(Sarah Milgrim)21日晚間參加美國猶太委員會在華府猶太博物館舉辦的活動後,遭槍殺身亡。

美國警方表示,犯嫌是來自芝加哥的30歲男子羅德里格斯(Elias Rodriguez),他在犯案現場高喊「解放巴勒斯坦」(Free, free Palestine)。調查人員初步研判為孤狼式犯案,可能具有反猶動應。

李辛斯基曾在社群媒體寫下,「能同時說耶路撒冷與紐倫堡是故鄉,是讓我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他16歲時從德國移居以色列,通曉德語,並在大使館擔任政治部門研究員,專注中東與北非事務。據以色列駐美大使萊特爾(Yechiel Leiter)透露,李辛斯基原計劃下週向米爾格林求婚。

這起造成兩名以色列駐美使館人員殞命的槍擊案引發國際譁然,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痛批這起「反猶太的殘暴謀殺」,認為這是全球仇恨與煽動對以色列不斷升高所造成的代價。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個人社媒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仇恨和激進主義在美國沒有立足之地。」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今天在社群平台X上表示,對這起事件感到震驚,強調「此刻必須假設這起事件具有反猶動機」,並以最強烈措辭譴責這起令人髮指的行為。

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向來被德國官方視為對猶太人歷史責任的一部分。自2023年以哈衝突爆發以來,德國社會內部對以哈戰爭的看法分歧明顯,支持巴勒斯坦平民的民間聲音與政府立場多有摩擦,首都柏林幾乎每週都可見親巴抗議遊行。

此次駐美以色列外交人員遭遇致命襲擊,可能進一步激化德國社會對「反猶主義」與「對以色列批評」界線的辯論,使以巴衝突相關議題在德國內部的對立與隔閡加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