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1° )
氣象
2025-05-28 | 中央社

澳前情報官反駁肖千 中資管理達爾文港未虧轉盈

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稱中資令達爾文港營運轉虧為盈,澳洲政府在此時收回港口將會是道義上「欠妥」;前澳洲國防部情報分析官員亞柏拉莫維茲向中央社指出,肖千誇大經濟效益,試圖掩護相關國安爭議。

2015年10月,澳洲北領地政府與中國嵐橋集團簽署協議,將達爾文港碼頭及周邊設施租賃給嵐橋集團99年。過去十年來,相關協議持續成為澳洲輿論爭議焦點,不少人指港口經營權落在中資企業手中,恐讓澳洲門戶洞開,衝擊澳洲國家安全。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多次公開表示,他將以國家利益為由,迫使中國經營者讓售達爾文港經營權。

對於澳洲政府的態度,肖千表示不滿。他聲稱嵐橋集團於達爾文港投入了「大量投資,給港口帶來顯著變化,幫助港口經營扭虧為盈,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他認為澳洲政府不應該收回港口經營權。

中國鷹派官媒環球時報亦在27日刊出社論,宣稱如果澳洲政府強行收回達爾文港經營權,將會留下「禍根」。

曾擔任澳洲國防部情報分析官十多年、目前為奧斯托亞安全顧問公司(Ostoya Consulting)總經理亞柏拉莫維茲(Victor Abramowicz)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肖千聲稱嵐橋集團經營達爾文港帶動經濟效益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亞柏拉莫維茲認為,中方宣稱嵐橋投入8300萬澳元(約新台幣16億元)升級達爾文港的基礎建設計畫是誇大的說法。他說:「在面積不過1.7萬平方公尺的填海土地上,單單安置冷凍設備和蓋幾間夯土建築,是不可能花上8300萬澳元。」

亞柏拉莫維茲反駁嵐橋令達爾文港轉虧為盈的說法;「根本沒有跡象顯示港口有賺錢;直到兩年前,平均每年賠2300萬澳元(約新台幣4.4億元);至於去年,大約賠了3400萬澳元。」

既然嵐橋並未讓達爾文港轉虧為盈,肖千所指的「道義」問題就無法成立。亞柏拉莫維茲坦承,澳洲政府現在如果要收回港口經營權,其實並無任何理據。他提醒,澳洲尚未有國安單位指證嵐橋掌控達爾文港會造成國安風險。

亞柏拉莫維茲指澳洲可能要提防的是,如果未來澳洲計畫在達爾文港區附近,甚至北領地擴充軍事設施時,中國可能會利用嵐橋在北領地的影響力,進而向北領地政府施壓,鼓動阻擋相關計劃;但亞柏拉莫維茲相信,屆時倘中國或嵐橋真的這樣做,澳洲要以國安或反制外國干預為由收回達爾文港,就名正言順了。

亞柏拉莫維茲又指出,面對達爾文港爭議,澳洲已經有多任總理輪替執政,但坎培拉當局至今尚未提出收回達爾文港的具體做法。他認為,要是嵐橋接受由澳資或美資企業出價購買達爾文港經營權,嵐橋可以藉此擺脫長年虧損的達爾文港業務;而澳洲長達十多年的政治爭議可以告一段落;這是各方都應該考慮接受的雙贏結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