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9° / 26° )
氣象
2025-07-22 | 中央社

幼兒園鉛中毒案後 中國發布首個校園配餐國家標準

中國甘肅一間幼兒園近期發生鉛中毒案,校園餐安全和監管問題受外界關注。中國官方近日發布首個校園配餐管理國家標準,要求大宗食品定點採購,以及需向學校、家長公開食品加工流程等。

綜合中國官媒新華社、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市場監管總局近日批准發布「校園配餐服務企業管理指南」國家標準,該標準適用於為中小學、幼兒園學生提供學生餐製作及配送服務的校園配餐企業,是校園配餐服務管理首個國家標準,將於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報導指出,該標準明確包含食譜及原料管理、加工製作、備餐與配送、用餐服務、服務評價改進、應急處理等全鏈條的規範指引。

報導提到,在原料採購方面,要實行米、麵、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點採購制度,並確保留存每批次原料的檢驗檢測報告;每種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做一次全品類覆蓋的檢驗檢測,特別是要對農藥殘留等安全性指標進行檢測。

在製作環節上,餐食加工過程須加入「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向學校、家長和學生公開展示食品加工的關鍵操作流程;另外每天送餐的每個食品品種要分別留樣,留樣時間不少於48小時。

新京報昨天發布社論提到,有數據顯示,中國全國中小學食堂外包及送餐比例超過50%。校園配餐一般由市場化企業在校外製作、配送,放大了學校、師生和家長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容易留下「監督死角」,近年也發生部分公司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等方面問題,導致學生健康受影響、食品安全事故等亂象,都表明必須提升該行業的透明度。

央視今天引述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說法。

她表示,該指南有效實施的關鍵在於要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督導、社會監督的責任閉環,包括企業要每天自查、每週排查、每月調度;政府要把國家標準納入食品安全城市考核,違規企業直接一票否決招投標資格;家長能清楚食譜來源;學校要公開陪餐評價。

朱毅也提到,在成本方面,可推廣中央廚房和衛星廚房的模式,降低中小企業的設備投入,地方政府補貼冷凍車和檢測設備,確保成本不轉嫁到學生餐費上。

中國目前有超過46萬所的中小學和幼兒園,約有2.37億名學生。近期甘肅省天水市一間幼兒園發生集體鉛中毒案,有233名學童的血鉛異常,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暴露中國校園餐安全和監管問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