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10-03 | 中央社

高市早苗曾稱「外國人涉案因缺通譯不起訴」 日檢警這麼說

日本自民黨總裁候選人高市早苗上月曾提到,「聽過因為來不及請口譯員,即使外國人被捕也不起訴」,「朝日新聞」今天報導高市方面對這番言論的說明,與檢警人員的說法。

自民黨總裁選舉明天將投開票,共有5人參選,分別為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小林鷹之、自民黨前幹事長茂木敏充、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以及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他們曾在上月22日於自民黨黨部發表演說。

當天,高市早苗提到外國人問題的篇幅最長,並主張「現行制度有時會出現不公平,像是常聽到因為翻譯人手不足,逮捕外國人後,因期限屆滿,被迫不起訴」。

「朝日新聞」詢問這番言論的根據時,高市早苗的事務所透過書面方式回應,「當時並非想講述實際上不起訴的案例頻發已成為問題,而是想表達,這種說法廣泛流傳,使民眾的不安正在擴大」、「當時的演說是希望坦率面對國民目前的不安,秉持誠意與正義推動政治,這是演說想傳達的心意。」

「朝日新聞」也嘗試進一步釐清實情,以及是否出現因語言不通,使犯嫌沒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具體案例。

根據警察廳,警察的口譯員今年4月達到1萬4100人左右,其中包含民間機構的口譯約9900人,較10年前多1000多人,語言種類也增加近20種,能因應約110種語言。而日本警方考量口譯不在近處的情形,在今年7月改變調查相關規定。

規定改變前,口譯員要在調查階段與犯嫌見面,並在口供調查書上蓋章;規定改變後,口譯員若在遠處,則能在距離最近的警察署透過電話翻譯。

而犯嫌被捕到被起訴期間,最長能被拘留23天。即便犯嫌沒被拘留,調查人員也能進行同意搜查(在獲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展開調查)。

一名熟知各地搜查狀況的警察幹部表示,「口譯員並不充裕,但是情況並非(調查人員)無法在能調查的期間接觸口譯員」。關於是否曾因為口譯員不足,而使犯嫌未被起訴的案例,這名警察幹部直言,「沒聽過」。

而「朝日新聞」詢問能決定是否起訴犯嫌的檢察單位內部同樣問題後,也獲得相同意見。

一名曾任地方檢察廳檢事正(相當於地檢署檢察長)的幹部也表示,「地方上,確保冷門語言口譯員確實較辛苦」,不過能使用視訊會議,遠端翻譯變通,「我沒聽過因為無法確保口譯員為由,該起訴的案件而不起訴的案例」。

檢方其他幹部也對於高市的言論感到疑惑,表示「毫無根據」。

名古屋市立大學司法語言學教授毛利雅子,熟悉偵查通譯制度,並以口譯員身分協助檢警調查超過20年。

她指出,「即便有時候需要數小時才能找到口譯員,但在實在難以想像(犯嫌)被拘留期間內,完全找不到通譯的情形。」

毛利補充說道,即使嫌犯是說少數民族語言,也可以透過英語或法語等第2、第3語言的通譯來協助偵訊。即便必須動用較罕見語言的通譯,警方往往也會從東京等其他地區調派協助應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