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3° )
氣象
2025-10-21 | 中央社

小型自爆「無人車」曾迫俄軍舉白旗 重塑烏克蘭戰局

今年夏天,俄軍從掩體探出頭來,手持潦草寫著「我們想投降」的紙板,接著手無寸鐵走出,連防彈衣都沒穿。這不是虛構情節,是烏克蘭滿載炸藥的「無人車」接棒無人機,再次劇烈改變現代戰事。

幾週以來,雖然烏克蘭軍隊頻頻進攻,俄軍仍堅守哈爾科夫(Kharkiv)一片狹長樹林。當裝滿138磅炸藥的小型無人車出現在俄軍掩體之外,俄軍知道沒有勝算。

執行這項任務的第3突擊旅指揮官表示,俄軍6月向這台無人車投降的事件,代表烏克蘭首次在這類裝置助攻下,收復陣地及俘虜戰俘。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透過檢視第3突擊旅提供的畫面並採訪參與攻擊的指揮官,今天以長篇報導重現6月的攻擊過程。

無人車迅速重塑戰場格局、降低兵損

指揮官們表示,這項任務由第3突擊旅的無人機機組人員和地面部隊執行,協助烏克蘭奪回哈爾科夫戰略要地,同時也確保烏克蘭士兵的生命安全。

華郵指出,地面無人載具一度稀缺,如今迅速重塑戰場格局,不僅用來補給與撤離前線部隊,也直接參與攻勢。雖然烏俄都在部署這類機器,但烏克蘭正在設計能減少傷亡、保全國家有限人力的型號,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人數遠多於己的敵軍。

無人車價格因尺寸大小而異,但比火砲更實惠、更精準。6月任務中使用的型號造價約為1500美元(約新台幣4萬5888元)。

俄羅斯全面入侵已將烏克蘭轉化為未來戰爭的試驗場。前線部隊對無人載具的需求日增。無人車靠輪子或履帶移動,並像無人機一樣由無線電訊號控制。尺寸從比微波爐還小到足以搭載多人。

烏克蘭最高指揮官指出,從8月到9月,無人車在前線完成的任務數量幾乎翻倍。

烏軍希望這些機器人能承擔更多基本的前線任務,讓士兵免於進行地面作戰中更危險的工作。2022年來,烏克蘭兵損重大,長期也難以招募更多兵員。

無人系統助烏軍奪回東北前線陣地

烏克蘭的一些無人車配備遙控機關槍,可接近俄羅斯陣地,為地面部隊開路。第3突擊旅6月行動使用的無人機則可投擲炸藥。

在俄羅斯的進攻迫使烏克蘭軍隊撤出東北前線的兩處陣地後,烏軍在兩週內多次試圖奪回陣地,但都以失敗告終。

指揮官們表示,截獲的通訊顯示,駐守該陣地的俄軍受過精良訓練並在策劃攻擊。他們看見俄方無人機為其投放物資,確保補給充足。

6月初,當地烏軍接到新命令:使用無人車摧毀敵人的藏身基地。

3人小組花了數小時查看陣地的監視器畫面和情報,並在平板電腦上起草作戰計畫及備案。他們知道,任何無人車都必須從距離幾英里外的掩體出發,穿越田野、聚落與樹林,才能抵達俄軍位置。

由於這些裝置本身不配備攝影鏡頭,操控無人車的士兵只能仰賴在上空巡航的空拍無人機提供的即時畫面。

鄰近部隊會先以載彈的空中無人機攻擊俄軍陣地。地面無人載具則會慢慢駛入掩體並把自己炸毀,必要時還會發動後續攻擊。

隨後,地面部隊將推進數百碼到達陣地。在這場寸土必爭的戰爭中,這是重大勝利。

任務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

烏軍回憶,無人車朝俄方陣地駛去。然後如計畫進入掩體內引爆,產生巨大爆炸。烏方焦急地盯著螢幕尋找俄軍動靜,但一無所見。

他們又準備了第2台裝炸彈的無人車駛向已受損的俄軍陣地,並再次由一架載彈無人機撞擊掩體入口的路障。無人車則停在入口外幾英尺處。

就當偵察無人機在上空盤旋,無人車蓄勢待發,準備引爆時,一名俄羅斯士兵從掩體探出頭來,手持投降紙板。盤旋的無人機朝這名俄軍下降以示理解訊息,之後傾斜機身,指示他應該往哪個方向走。

隨後兩名俄軍從掩體走出,手無寸鐵,甚至連防彈衣都沒穿,各自抓著紙板的一側。

飛行無人機引導著俄軍沿著鄉間小路走,直到他們來到等候的烏克蘭軍隊面前。烏方命令他們趴下,並將其俘虜。

附近的烏克蘭下士菲爾(Phil)原本正準備上陣。但隨著俄羅斯士兵投降的消息傳來,他意識到無人車剛剛替他完成任務。

「說實話,一開始我們簡直不敢相信,以為被耍了」。但後來他被告知:「你們哪裡也別去;任務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我們甚至不必去前線承擔風險」,菲爾說。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