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難來臨時如何自保「逃生位比安全位重要」 專家分享保命8法則

[周刊王CTWANT] 南韓濟州航空7C-2216航班於29日上午9點從從泰國曼谷飛往南韓全羅南道務安國際機場,但是在降落時滑行出跑道撞擊圍欄爆炸,最終造成179人不幸罹難。而整起意外再度讓不少人開始關注起飛安相關問題,但也有專家表示,絕大多數飛機事故是「可存活的」,而存活的關鍵在於疏散速度,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挑選「最快逃生座位」。
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每次空難發生後,不少人都在討論「機上最安全位置」是否存在。長期以來,人們大多認為,飛機尾部的位置比較安全,《時代雜誌》曾於2015年發布一份研究顯示,1985至2000年間,美國客機失事中,機尾乘客死亡率為32%,相較於機頭的38%與機身中段的39%,明顯略低。
但專家普遍認為,這類結論並不適用於現代航空。美國「飛行安全基金會」(Flight Safety Foundation)執行長沙希迪(Hassan Shahidi)表示,每起飛機事故的情境都不同,座位區域與存活率並無直接關聯。英國格林威治大學教授蓋立(Ed Galea)也認為,所謂的「最安全座位」並不存在,乘客應該關注的是緊急逃生的便利性。
蓋立教授在研究1977年至1999年間105起空難事件後,發現所謂的「最佳逃生機位」,就是任何緊急出口5排內的座位,而靠走道座位的乘客逃生機率高於中間及靠窗座位。蓋立教授強調「每一秒都可能影響生死,距離緊急出口越近,生存機率越高。」
蓋立教授也提到,自1988年起,飛機設計需承受高達16G的撞擊力道,這讓大多數飛機事故「雖嚴重但不致命」。現代客機的材料還能有效延緩火勢蔓延,讓乘客有更多時間撤離。蓋立教授認為,這樣設計讓多數事故中的存活率達到9成以上,但影響生死的關鍵就是取決於疏散速度。
除挑選「最快逃生座位」外,蓋立教授也分享8個保命法則,提高民眾在空難事故中的存活率: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政大擬成立安倍晉三研究中心 促進台日學術交流
(37 分鐘前) -
教宗出院兩週驚喜現身梵蒂岡廣場 與群眾親切互動
(56 分鐘前) -
女護理師倒在急診室 她醒來「少了1條腿」崩潰辭職
(1 小時前) -
南韓野火波及3193人!3印尼人助長者疏散 當局授「特別居留資格」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