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捕獵海豚引發全球爭議 所羅門群島居民有話要說

[周刊王CTWANT] 一段拍攝自所羅門群島蘇魯福島(Sulufou)的海豚捕殺影片近期在社群網路上瘋傳,引發極大的爭議與討論。影片中可見數百頭海豚遭獵捕,有些仍在地面上掙扎,成排橫陳於沙灘,被捕的海豚數量接近200頭,據悉是捕獵季中的一次行動。
根據《ABC》報導指出,蘇魯福島的教會主席巴卡雷(Jack Bakale)解釋,這不是殘忍屠殺,而是祖先留下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傳承。巴卡雷直言「對我們來說,這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上帝賜予的傳統。」這種捕海豚行為不僅具有文化與宗教意義,也是少數可作為生計來源的方式之一。
報導中提到,海豚捕獵在所羅門群島馬萊塔省(Malaita)流傳已久,蘇魯福島正是該省的傳統捕獵地區之一。雖然這項習俗到19世紀基督教傳入時,曾一度減少減退,但自20世紀中期起,一些地方又恢復此傳統。每年一月至四月為主要捕獵季節,男性划著獨木舟出海,以敲打水下岩石方式將海豚引導至岸邊,進行集體獵捕。
這些捕獵並非單為取食,主要目的是收集海豚牙齒,作為首飾材料與重要的社會交換工具。海豚牙在所羅門群島有深厚文化意義,可作為解決爭端與支付聘禮的媒介。巴卡雷指出,一顆海豚牙在社會中象徵補償與和解,是傳統社會結構的一部分。
但即便如此,相關影片還是引發強烈批評。環保人士如馬基利(Lawrence Kepangi Makili)表示,目前雖法律禁止活海豚與相關產品出口,但對於傳統捕殺並無明確數量限制,市場上依然可見以海豚牙製成的商品在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公開販售。他憂心未加規管的捕獵將使物種處於危險中,且對外形象不佳。
所羅門群島政府目前尚未就影片做出正式回應。早在2010年,美國保育機構「地球研究所」(The Earth Institute)就曾試圖以現金換取當地社區放棄捕獵,但最終協議破裂,資金去向不明。2015年的一項研究亦指出,儘管整體不致導致物種滅絕,對於特定小型孤立族群則有嚴重生態風險。
除了文化與保育之爭,更現實的問題是氣候變遷。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位於蘇魯福島南方的Fanalei社區仍持續每年捕獵,居民將所得轉換為海豚牙後變現,購置土地以搬遷至地勢較高處,避免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脅。
蘇魯福島則建於Lau潟湖內,屬人造島嶼,尚未直接受到淹沒威脅。但巴卡雷表示,與Fanalei相似,他們也需依靠這項文化行為維持生活。巴卡雷也提到,批評者無論來自所羅門群島其他地區或海外,對於此文化儀式的歷史意涵並不理解,呼籲外界不要以外來價值審判其世代相傳的生存方式。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買彩券店員給錯!男子仍接收 竟意外中3千萬大獎
(25 分鐘前) -
教宗選舉 香港教區3樞機僅1人有投票權
(34 分鐘前) -
印度男泰國玩樂怕被老婆抓包!竟「水洗護照」 入境遭攔下
(53 分鐘前) -
川普與尼坦雅胡通話 貿易與伊朗等議題意見一致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