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戰火起! 「喀什米爾地區」引爆近80年恩怨情仇

[周刊王CTWANT] 印巴緊張局勢升溫,印度軍方7日凌晨對巴基斯坦和巴控喀什米爾地區發動一系列襲擊,巴基斯坦發動砲擊反擊,原因是印屬喀什米爾地區4月22日發生致命襲擊事件,造成26人喪生。自1947年印度分治、巴基斯坦成立以來,這兩個「擁核為武」的國家,為了爭奪這個穆斯林佔多數的領土紛爭不斷,而印屬喀什米爾地區自1989年以來,一直爆發反對印度統治的分離主義武裝抗爭,印度政府2019年宣布廢除《憲法》第370條內容後,要求當地須遵守印度《憲法》,形同剝奪半自治的地位,引發在地人更多不滿,根據《維基百科》和外媒的報導,整理出過往喀什米爾地區的衝突:

2025年
4月22日在印屬喀什米爾巴哈甘(Pahalgam)發生恐怖攻擊,造成26死慘劇。印度警方宣稱,兩名攻擊者來自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則否認。印度誓言要進行報復,雙方在兩周內互相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包括關閉邊界和暫停河水共享條約,甚至發生衝突。
5月7日,印度針對巴基斯坦、巴屬喀什米爾等至少9個地點發動空襲轟炸,造成3死12傷。印度國防部宣稱這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巴基斯坦則控訴印度軍方挑釁,宣稱擊落至少5架印度戰機,其中3架還是自法國採購的「飆風戰鬥機」。

2023年
6月24日,巴基斯坦指控印度士兵越境,在巴屬喀什米爾瑟德瓦爾(Sattwal)向一群牧羊人開火,這起事件導致兩名喀什米爾人喪生,一人受重傷。
2020年
4月12日,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在喀什米的邊境附近交火,造成3名印度平民死亡。6月14日,雙方再度於同一地點交火,造成1名士兵死亡,3名士兵受傷。11月13日,印巴兩國在停火線附近發生衝突,造成10餘人死亡。
2019年
2月14日,喀什米爾叛亂分子開著裝載爆裂物的車輛,衝撞一輛載有印度士兵的巴士,造成40人死亡,此次攻擊也引發印度在巴基斯坦境內進行空襲,印度聲稱擊潰一座激進分子的訓練營,而巴基斯坦則是擊落一架印度戰機並俘虜了一名飛行員,10月20日,印度與巴基斯坦軍隊在喀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交火,導致雙方多名士兵與平民傷亡,而上述該飛行員後來被釋放,緩解緊張局勢。

2016年
武裝分子潛入印屬喀什米爾軍事基地,造成至少18名士兵死亡,印度隨後派遣特種部隊入侵巴基斯坦控制領土,後來聲稱執行名為「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s)中殺害多名叛亂分子,巴基斯坦否認這場攻擊,接著雙方隨後爆發多日邊境交火,造成軍民死傷。
1999年
巴基斯坦士兵和喀什米爾武裝分子佔領印度側的喜馬拉雅山峰,印度以空襲和砲擊回擊,雙方在10周內至少有1千名人員喪生,由於擔憂衝突升級為核戰,最後由美國出面斡旋,衝突宣告結束。
1989年
喀什米爾反抗軍在巴基斯坦的支持下,對印度發動血腥叛亂。印度軍方事後以強硬手段鎮壓,加劇印巴雙方外交和軍事衝突。

1971年
印度介入東巴基斯坦的獨立戰爭,造成巴基斯坦重大挫敗,東巴基斯坦最終脫離巴基斯坦並成為「孟加拉」。這場衝突估計造成300萬人死亡。隔年,印巴簽署和平協議,將喀什米爾停火線改名為「印巴控制線」(Lineof Control),雙方沿邊界部署更多軍隊,變成重兵駐守的軍事前哨。
1965年
第二次喀什米爾戰爭爆發,數千人在戰爭中喪命,最終在美國和前蘇聯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印度和巴基斯坦於隔年1月10日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Tashkent)進行談判,並簽署了《塔什干宣言》(Tashkent Declaration),雙方同意歸還戰爭期間所佔領的土地並撤軍。

1947年
第一次喀什米爾戰爭爆發,當時英屬印度被劃分為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而喀什米爾當時由一名印度教君主統治並維持中立。不過在巴基斯坦武裝分子入侵後,他簽署了加入印度的協議,巴基斯坦不承認該協議具法律效力,因此戰爭爆發,造成數千人死亡,直到1948年才結束。經聯合國載1949年在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雙方同意撤軍至一條互相協議的停火線,喀什米爾也被分割為印屬和巴屬控制區,雖然雙方承諾由聯合國主持投票,讓該地區的人民決定加入巴基斯坦還是印度,然而此投票至今未曾舉行。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東京小學遭「2男闖入砸窗」 5名教職員受傷送醫
(40 分鐘前) -
日本東京地鐵南北線砍人案 男嫌保持緘默
(56 分鐘前) -
ERS electronic 於台灣設立測試中心,引進光學剝離測試機台,以滿足台灣日益增長的面板級封裝製程需求
(1 小時前) -
ENNOVI 將先進功能與創新匯流排密封技術,整合於電動車與混合動力傳動系統之中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