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邊境村莊嚴重受損 居民持續堅守誓言:死不撤離

[周刊王CTWANT] 烏克蘭哈爾科夫(Kharkiv)北薩爾季夫卡(North Saltivka)這片滿目瘡痍的地區,即便炮火未曾真正止息,但仍有居民選擇留下。這些居民的信念和堅韌,宛如戰時英國人民在80年前歐戰勝利日前夕的精神,在這個幾乎被俄軍炸毀的社區裡,持續閃耀著光芒。
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這處距離俄羅斯邊境僅數英里的住宅區,是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初期最先遭受攻擊的地方之一。數十棟蘇聯時代的九層塔式建築無一倖免,街區成為鬼城,曾經活絡的生活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哈爾科夫市約有70萬人逃離,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曾表示,全市已有四分之一被摧毀。
儘管如此,72歲的退休實驗室技術員維澤(Elena Vizer)選擇回到幾乎荒廢的家園。她所住的大樓部分已搖搖欲墜,窗戶和陽台都被炸毀,附近的街道曾是坦克前線。
維澤表示,俄軍的戰機和坦克當初就從她家前方主幹道駛過,炮彈甚至擊中鄰居家的屋頂。她被迫離家14個月後才返回,儘管面對滿屋腐壞、老鼠橫行、盆栽全枯的景象,唯有一盆孤挺花在澆水後綻放,讓她重新燃起希望。
在這場戰爭中,北薩爾季夫卡成了哈爾科夫最慘烈的象徵。與維澤一樣堅定的是單親媽媽博布羅(Lubov Bobro),40歲的她帶著三名子女,分別是15歲的奧莉婭(Olya)、10歲的德尼茲(Denys)與7歲的泰蒂亞娜(Tetyana)一起逃離滯留在俄羅斯,後又逃回烏克蘭的顛沛生活。
他們拒絕領取俄國護照,靠著「帶孩子回家」(Bring Back Kids)計畫得以返回哈爾科夫,但家已被白磷彈夷為平地。如今他們借住一間無窗、無水、無瓦斯的屋子裡,靠每週45英鎊的政府補助過活。
傅布羅坦言,三年的戰爭讓她身心俱疲,但回到烏克蘭仍是他們一家堅定的選擇。她說「我們會住在這裡,也會死在這裡。沒有其他地方是我們的家。」她的話語如同許多哈爾科夫居民內心的聲音。
同樣歷經戰火的還有63歲藥局員工庫斯科(Olena Kusko)。她曾住在一棟七層大樓內,在炮擊中屋頂與上層嚴重損毀,每逢雨天家中滿是積水,最終不得不搬離。
北薩爾季夫卡曾是俄軍計畫在48小時內占領哈爾科夫的突破口,20,000名士兵從多方突入,卻遭到烏克蘭第92旅、國民警衛隊第3快速反應旅與第22摩托化步兵營頑強抵抗,最終未能如願。
之後俄軍轉向持續炮擊與空襲。兩個月後,烏克蘭成功反攻,迫使俄軍向邊境後撤,雖然最激烈的戰鬥已過,但攻擊從未完全停止。
維澤提到,僅在兩週前的一個星期天,建築物又因炮擊搖晃不止,她當下以為整棟樓會倒塌。儘管如此,她始終選擇堅守,不願離開心中的家園。對她而言,重新綻放的孤挺花不僅是生命的象徵,更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生命會繼續。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會撐下去。」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吸引船隻回流 埃及蘇伊士運河過境費調降15%
(1 小時前) -
規模6.4地震襲東加王國外海 深度243公里
(2 小時前) -
大行「快車道」領航2025上海國際單車展,創新科技燃爆全場!
(2 小時前) -
關稅戰休兵 川普不排除與習近平討論貿易細節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