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3° / 29° )
氣象
2025-05-19 | 周刊王

剛出生就罹患罕見疾病 重新「編輯」嬰兒DNA消除病魔創科學奇蹟

剛出生就罹患罕見疾病 重新「編輯」嬰兒DNA消除病魔創科學奇蹟
(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一名年僅15個月大的男嬰KJ(KJ Muldoon),近日成為全球第一個接受「客製化DNA基因重寫療法」成功「移除」致命遺傳疾病的嬰兒。KJ出生不久後,就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極為罕見且致命的CPS1缺乏症(CPS1 deficiency),這種疾病會導致其肝臟無法有效分解體內氨氣,若不立即處理,將可能在數日內導致腦部永久損傷甚至死亡。

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當時醫師發現KJ血液中的氨濃度異常升高,於是便立即進行透析,以便排除KJ體內的氨。原本是計畫馬上安排KJ住院,等待KJ長大後,能夠接受肝臟移植,而這也代表著,KJ有可能童年時期都得待在醫院病房。

但費城兒童醫院與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一支研究團隊,嘗試採取突破性作法,研究團隊為KJ量身訂製一項專屬療法,運用CRISPR-Cas9技術,透過分子剪刀形式的酶,針對性地切除KJ體內導致疾病的突變DNA,再植入正常的序列,修正其基因錯誤。

這種療法不同於傳統基因療法的通用設計,而是為KJ本人所專屬,因他體內的突變為罕見且個別的類型。領導醫療計畫的賓州大學遺傳學與基因編輯專家穆蘇努魯(Kiran Musunuru)表示,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化醫療,也是對基因編輯技術潛力的首次臨床驗證。他與CHOP的兒童遺傳學家阿倫斯尼克拉斯(Rebecca Ahrens-Nicklas)合作。

2025年2月,KJ開始接受第一劑低劑量藥物輸注。幾天內,KJ的身體明顯改善,能攝取更多蛋白質卻未再出現氨濃度上升,醫師也逐步減少KJ的降氨藥物,並在兩個月內進行第二與第三劑的高劑量療程,至今未出現嚴重副作用。

妮可表示,KJ從原本只有四磅重的虛弱寶寶,如今已是健康、有活力的嬰兒,且原本預定的肝臟移植計畫也已暫停。

報導中也提到,KJ是極少數能及時接受此類療法的個案。阿倫斯尼克拉斯回憶,當初他們最擔心的不是技術困難、不是失敗,而是擔心如此療法,可能為KJ的家庭帶來虛假的希望。

而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如此發展迅速,歸功於穆蘇努魯於2021年疫情後與團隊重返實驗室時,已預先投入基因療法的設計與模擬。

目前,這項成果已於15日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負責監督這項療法的前主管馬克斯(Peter Marks)表示,雖然每名病患需設計不同的基因修補方式,但其平台與製程具高度可複製性,極可能成為未來罕見疾病治療的標準模式。

目前,KJ已逐步恢復成像一般嬰兒的體質,家人與醫師都抱持審慎樂觀態度,雖然療效仍需長期觀察,但這場對抗罕病的實驗已成功開啟了基因療法嶄新的篇章。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