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棄「停火」改押「永久和平」 美俄外交路線驟轉

[周刊王CTWANT]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在俄烏戰爭的外交立場上出現重大轉變,從原先所主張的「停火」,轉而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共同尋求一項永久性的「和平協議」。根據《CNN》報導,這一改變顯示美方對暫時停火的興趣逐漸減弱,儘管部分歐洲國家仍堅持以停火作為衝突降溫的前提。
目前烏克蘭與其歐洲盟國立場一致,認為俄方所提出的和平方案,實質上是對現行國際秩序的挑戰,等同默許使用武力奪取領土的行為。烏克蘭政府擔憂,一旦接受相關條件,不僅喪失自身主權,還可能讓其他國家面臨類似侵略風險。川普近期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舉行的三方閉門會談中,對於是否仍有必要推動短期停火,表示質疑,並引述部分俄羅斯論點。
有專家指出,和平協議與停火在國際法上性質迥異。前者為正式條約,具有長遠約束力;後者則是短期戰術安排,目的在於促進人道援助與談判。若和平協議是在軍事壓力下簽訂,則依法不具正當性。聯合國憲章及戰後國際法體系明文禁止任何以武力迫使一國割讓領土的協議。
普丁目前提出的條件,包括要求烏克蘭全面交出東部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地區,並保證未來不得加入北約。該要求除違反國際法外,也直接觸犯烏克蘭憲法。
根據烏克蘭法律,任何領土變更須經全民公投決定。根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於春季的調查,絕大多數烏克蘭民眾反對割讓國土,更不接受放棄目前由烏方控制的地區。
國際法律界普遍認定,即使烏克蘭政府未來內部出現立場調整,也不改變此類協議的非法本質。國際律師皮茲(Jeremy Pizzi)強調,即使是民選總統也無權以主權換取和平。
事實上,目前俄軍已控制盧甘斯克大部分區域,及七成以上的頓內茨克地區,但普丁仍要求包括斯拉夫揚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與科斯佳恩提尼夫卡等未失守城市一併交出,這些地區是烏克蘭東西部交通與軍事防線的戰略要衝。
烏克蘭當局對俄方的談判誠意長期抱持懷疑。回顧過去十年,俄軍多次在談判期間持續進攻,並未真正遵守任何停火或協議內容。烏方目前立場明確:可以短期凍結戰線以減少傷亡,但絕不接受現狀被永久化,更不會主動割讓任何領土。
對國際社會而言,當前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兼顧法律正當性與現實戰略考量。分析人士指出,停火可能是當前唯一能暫時終止暴力的方法,但若要建立具持久性的和平協議,前提必須排除任何非法的領土交換。川普已明確排除美軍進駐烏克蘭的可能性,基輔則持續將收復失土視為最終目標,雙方在核心立場上仍有深刻分歧。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北韓官媒:成功試射兩枚新型防空飛彈
(2 小時前) -
俄羅斯擊落飛往莫斯科無人機 多處機場暫停運作
(2 小時前) -
土耳其總統夫人致函梅蘭妮亞 籲關心加薩兒童
(3 小時前) -
西班牙巴利亞利群島外海 12名移民跳船失蹤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