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31° )
氣象
2025-08-23 | 周刊王

疑涉機密郵件外洩 FBI突襲前國安顧問住宅與辦公室

疑涉機密郵件外洩 FBI突襲前國安顧問住宅與辦公室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於22日清晨突襲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住家與辦公室。(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於22日清晨突襲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位於馬里蘭州(Maryland)和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的住家及辦公室。這次行動的主因並非外界所猜測的出版爭議,而是鎖定波頓於白宮任內涉嫌利用私人電子郵件伺服器,將「高度敏感」的國家安全機密文件傳送給家人。根據《紐約郵報》引述川普政府官員說法,這次突襲由FBI局長帕特爾(Kash Patel)下令,探員於上午7點抵達貝塞斯達住處,稍晚在法官簽署搜查令後進入其辦公室。

帕特爾稍後在X發文表示:「沒有人能凌駕法律之上,FBI探員正在執行任務」。目前波頓尚未被逮捕或正式起訴。川普總統當天上午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不是聰明人,但可能是非常不愛國的人。我們會查清楚。」

據美國高級官員透露,此案最早於2020年啟動,調查重點為波頓是否以私人信箱向妻女傳遞國安機密資料。該調查在拜登政府時期曾遭凍結,直到帕特爾接任FBI局長後於今年2月重啟。

辦案人員懷疑,波頓在2019年9月被解職前擔任國家安全顧問期間,即已涉及相關行為,甚至以家人作為「中間人」傳送機密情報。

川普政府曾於2020年試圖阻止波頓出版回憶錄《發生的房間》(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質疑書中洩露國安機密。但據《CNN》報導,這次搜查與該書並無關聯。知情官員表示,雖然搜查令中有提及回憶錄,但僅為描繪波頓的行為模式,強調本案獨立於出版爭議。

白宮方面則強調,總統對此次行動「事前毫不知情」。美國總統解釋,司法部一向與白宮保持距離,特別是在處理涉及國內政治的案件上,自己「本可以知道」,但選擇不事先過問。

《CNN》記者於22日上午目擊多名FBI探員進出波頓的住家與辦公室,現場還可見未標記的聯邦車輛。調查內容除針對電子郵件洩密,也延伸至波頓過去處理機密資料時的其他可疑外流事件。部分輿論認為,此次行動帶有政治報復色彩,川普及其政府近期頻繁對政治對手展開法律追訴,涵蓋前官員、國會議員乃至與其立場不合的檢察官。

波頓面對媒體詢問時表示,對FBI行動毫無所悉,並已聯絡律師。FBI官方則拒絕說明細節。

波頓自2019年與川普決裂後,雙方關係日益惡化。卸任後,他成為川普最公開的批評者之一,尤其在烏克蘭戰爭及俄羅斯政策等議題上多有批判。這次突襲行動也讓波頓的鄰居與支持者質疑是否存在政治動機,社群平台上包括FBI高層與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等人均發文強調「美國安全無法妥協,正義終將實現」。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