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6° / 22° )
氣象
2025-09-06 | 周刊王

英國副相雷納請辭 房產稅風暴掀工黨人事海嘯

英國副相雷納請辭 房產稅風暴掀工黨人事海嘯
英國副首相雷納(Angela Rayner)。(圖/達志/路透社)

[周刊王CTWANT] 英國政壇在5日掀起劇烈震盪。副首相雷納(Angela Rayner)因房產稅務爭議請辭,連帶引發人事海嘯,讓原已承受民意壓力的工黨政府局勢更形緊繃。雷納致函首相史塔默(Keir Starmer)辭去副首相、住房大臣與工黨副黨魁三職,並坦言長期媒體追逐使其「難以為繼」,也讓家人承受沉重負擔。

根據《CNN》、《衛報》與《路透社》報導,雷納離任迫使唐寧街(Downing Street)提前改組:拉米(David Lammy)卸下外交大臣,轉任副首相並接掌司法部;庫珀(Yvette Cooper)由內政部轉任外交大臣;馬哈茂德(Shabana Mahmood)接下內政大臣。如此人事調動,被外界視為是史塔默止血、重奪議題主導權的關鍵一步。

整起事件的爭議核心,源於一筆海濱公寓交易。雷納在英格蘭南部霍夫(Hove)以約80萬英鎊購入物件時,僅繳納3萬英鎊印花稅,並未依規支付作為第二住宅應繳的7萬英鎊。

雷納解釋當時依循法律建議認為不必繳交較高稅率,事後再求證才知有誤,承諾補繳差額。獨立部長標準顧問馬格努斯(Laurie Magnus)審視後認定,她確實違反部長守則,但同時肯定其誠信與公共服務。雷納在辭職信中除道歉外,也承認「本應再尋求更專業的稅務意見」。

此案格外敏感,因雷納過去在野時曾多次抨擊政敵涉稅務問題,與其強硬形象形成矛盾。觀察人士指出,英國正面臨住房與稅制挑戰,工黨內部又在討論加稅,住房大臣卻爆出少繳印花稅,政治壓力驟增。

報導中提到,雷納出身曼徹斯特(Manchester)都會區,在史托克波特(Stockport)公共住宅區長大,16歲即為人母,從照護員到工會代表再入政壇。她在辭職信中寫道,能自基層走進政府最高層「是我一生的榮耀」。

雷納在購買霍夫公寓前,曾將位於大曼徹斯特(Greater Manchester)阿什頓安德萊恩(Ashton-under-Lyne)的持分放入為兒子設立的信託。雖名義上已處分,但因受益人未滿18歲,稅務上仍被視為具財務利益;她後來將霍夫公寓登記為唯一住宅,所以產生稅率落差。

人事調整不止三大部會互換。財相里夫斯(Rachel Reeves)、能源大臣米利班德(Ed Miliband)、衛生大臣史崔廷(Wes Streeting)、文化大臣南迪(Lisa Nandy)、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教育大臣菲利普森(Bridget Phillipson)均續任。

而其中肯德爾(Liz Kendall)改任科學與技術大臣,凱爾(Peter Kyle)轉任貿易大臣,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出任黨鞭長;環境大臣里德(Steve Reed)回到住房部,雷諾茲(Emma Reynolds)補上環境部;瓊斯(Darren Jones)兼任蘭開斯特公爵領地大臣;下議院領袖改由坎貝爾(Alan Campbell)接手,蘇格蘭大臣則由亞歷山大(Douglas Alexander)出任。

史塔默在復函中表示「深感難過」,稱雷納多年來是「值得信任的同事與真正的朋友」。然而政治現實並不寬容。改革英國(Reform UK)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在伯明罕(Birmingham)年會上痛批工黨政府「陷入深刻危機」,現場獲起立鼓掌。工黨內部也已為副黨魁之位摩拳擦掌,傳統支持者對政府方向與稅務政策的焦慮,勢必在黨務與國政兩線反映。

雷納的身影,對工黨是一種象徵:濃重北英格蘭口音、直率不矯飾,曾在倫敦同志遊行中起舞,也曾被拍到在布萊頓(Brighton)海灘抽電子菸。如今,她因4萬英鎊稅差黯然離場,留下的是一次人事洗牌與一個難熬的秋季。唐寧街既要端出財政路線,又得應付外部民粹攻勢與內部接班角力,雷納缺席後的工黨版圖,正等待下一個能與基層對話的重量級聲音。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