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兩強握手難掩經濟困境 受制於國內壓力「貿易戰」陰影仍未散

[周刊王CTWANT]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六年來首次會晤,雖然雙方高調握手、氣氛略顯緩和,但談判成果有限,唯一具體進展僅是中國同意恢復購買美國大豆。外界普遍認為,兩位領導人皆因國內經濟壓力而難以在談判中取得實質突破。
根據外媒的報導,會晤期間,川普笑稱習近平是個「難纏的談判者」,但仍強調兩人「是朋友」。相較之下,習近平則神情嚴肅地表示:「鑑於兩國國情不同,不可能總是意見一致。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出現摩擦是正常的。」
經過數月緊張關係後的這場100分鐘會談,未能緩解美中之間的深層矛盾。分析人士指出,兩國領導人目前都面臨經濟放緩的內憂外患。中國正苦於通縮壓力、產能過剩與出口需求下降,國內信心持續疲軟;而美國則受高通膨、龐大財政赤字與就業市場放緩所困。
顧問公司SinoVise中國分析師Carolin Kautz指出:「他們面臨的國內問題,比國際問題更讓人頭疼。這次會晤之後,我們基本上又回到了原點。」在互相指責與制裁的循環中,北京近期對稀土實施嚴格出口管制,衝擊從戰鬥機到智慧型手機等產業鏈。川普則以報復措施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00%的關稅。這一舉措被視為華盛頓近月來最具侵略性的貿易手段,也進一步加劇市場不安。
澳洲礦業巨頭力拓與顧問公司埃森哲董事會成員詹妮弗納森指出,關稅效應正在「以更隱蔽的方式滲透經濟」。她警告,關稅將推高企業成本並擾亂供應鏈,對全球經濟構成長期挑戰。
川普返美後,立即面對政府停擺長達30天、聯準會下修降息預期以及貧富差距擴大的挑戰。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美國經濟預期,預測2025與2026年成長率分別為2%與2.1%,但低收入族群生活壓力卻日益沉重。通膨升至3%,政府停擺更威脅4200萬貧困人口的食品補助發放。
分析指出,美國經濟韌性主要由富裕階層支撐。根據穆迪數據,收入最高的10%人口貢獻了全美一半的消費支出,「只要股市繼續創新高,富人就會讓經濟保持熱度」。
對習近平而言,這次會晤發生於中國經濟壓力劇增之際。官方近期承認,國內面臨「大風巨浪」的挑戰。儘管北京推動「雙循環」戰略以強化內需,但出口仍是成長主力,第三季占GDP比重達6.2%,接近歷史高位。
然而工業產出名義成長僅3.7%,創十年新低,顯示通縮陰影揮之不去。地方政府債務與房地產危機亦讓中央財政空間有限。瑞銀經濟學家張寧指出:「中國成長放緩的問題在於分化嚴重,部分地區仍表現強勁,但整體動能疲弱。」
雖然雙方在釜山展現出和解姿態,但多位專家認為貿易戰並未結束。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副總裁溫迪卡特勒指出,雙邊摩擦的根源,如產能過剩、補貼過高與不公平貿易行為仍未解決,「這次休戰可能只是暫時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學者瑪麗洛夫利表示,即使雙方暫時停止加徵新關稅,也難以實現全面「脫鉤」,因為「那太痛苦了」。
瑪麗洛夫利並指出,美國政府內部的力量平衡正轉向商業派:「商界人士主導政策,而安全派的影響力減弱。」在與中國的談判中,美方同意暫緩一年實施新的出口限制,讓北京在談判中略佔上風,「中國在應對經濟壓力與外部衝擊方面展現了更高的耐力」。她認為,美方從稀土事件中意識到中國具備使全球供應鏈停滯的能力,「這是一個警告。」
儘管川習兩人都試圖以友好姿態維持表面平靜,但釜山的握手不過是短暫喘息。貿易戰的結構性矛盾、國內經濟壓力與政治挑戰,將使這場「休戰」隨時可能再度升溫。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南非G20峰會宣言 聚焦關鍵礦產、貧富不均、氣候變遷
(2 小時前) -
李強、高市早苗出席G20峰會 暫未見明顯交流
(2 小時前) -
美FAA警告軍事活動風險增 6航空暫停飛委內瑞拉
(2 小時前) -
網路夯傳AI虛擬白金漢宮耶誕市集 遊客現場撲空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