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11-19 | 周刊王

社群越滑越嫉妒、空虛? 專家:被「無形競爭」捲入了

社群越滑越嫉妒、空虛? 專家:被「無形競爭」捲入了
許多人手機越滑越覺得空虛。(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周刊王CTWANT] 根據日本網站《trilltrill》刊登一名44歲來自日本千葉縣的女性投稿,指出自己最近因為看到多年好友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旅遊、高級餐廳、美滿夫妻生活等照片,心裡感到越來越「悶」,反觀自己的日常平凡無奇,讓她忍不住產生空虛感與自我否定。對此,專家點破這份「莫名的不爽」,其實來自無意間的比較、競爭心態。

投稿者自述,自己從事兼職工作,婚姻也正處於倦怠期。每當看到認識多年好友的華麗貼文,就會覺得「我的生活是不是很無聊?」儘管她知道這種感覺帶有嫉妒,但仍會忍不住打開社群,「不想看,但就是會看」。她也坦言,雖然想乾脆停用SNS(社群帳號),但又覺得那麼做好像也很寂寞,不知該如何調適。

針對這份困惑,諮詢專欄的回覆者指出,這位女性的焦慮點在於「彼此從同一個起點出發,卻看到朋友走向截然不同、甚至讓人憧憬的生活。」專家指出,當人不由自主地把生活與他人相比,且比一次難受一次時,就代表「比較本身已成為壓力來源」。而這種比較,其實等同於被迫加入一場沒有明說、卻實實在在存在的「競爭」心態。

專家提到,SNS上充滿讓人羨慕的貼文,看到別人在下午喝下午茶、手上還拿著名牌包,會覺得心裡不是滋味是很正常的;但同時,人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的生活拿來比較,進而陷入競爭狀態,「不是每個人都擅長競爭,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

專家建議,如果「比較」帶來負擔,那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SNS使用頻率,甚至暫時停用」,若不想看卻一直看,本質上就是習慣使然,不斷讓自己進入比較與競爭的循環。他同時指出,可以把原本花在滑Instagram的時間,改成閱讀雜誌。

他認為,雜誌內容經過專業編輯與多人校稿,是更具「責任感」與可信度的資訊來源,也較不會引發比較心態,更能讓人獲得知識、提升自我。「只要在等車、通勤等原本會滑SNS的時間,換成看雜誌,就能慢慢建立新的習慣。」

專家盼讀者能理解「比較=競爭」,而每個人對競爭的適應度不同。若比較只帶來痛苦,那麼遠離誘發來源,也許就是最好的方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