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水與大腸桿菌中選擇?日本剛被禁印度魚就來了 陸網友崩潰:我寧願餓死

[周刊王CTWANT]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拋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引發大陸政府強烈不滿。除透過外交途徑表達抗議,亦呼籲國民避免赴日旅遊,並於11月19日宣布再次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此舉不僅讓中日關係再度陷入低潮,也對日本水產出口造成直接衝擊。不過此舉卻意外為印度水產業釋出商機。據報導,印度水產品出口商正積極籌備進軍中國市場,盼望填補日本供應空缺。該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首,網友們的反應多半為驚訝與不安,憂心印度食品安全與衛生問題,紛紛表達拒絕態度。

根據《觀察者網》、《路透社》與《第一郵報》綜合外電報導,大陸暫停自日本進口水產品,正好為印度業者提供突破瓶頸的契機。印度蝦類出口大廠Avanti Feeds股價於消息曝光後飆升10%,創下近兩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另一家水產業者Coastal Corporation亦上漲5%。據悉,Avanti Feeds早在今年4月便已公開表示,計畫擴大對中國與其他亞洲市場的出口比例,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印度2023年水產品出口總額達74億美元(約新台幣2,311億元),其中蝦類占比高達40%。不過,美國作為印度最大出口市場,占比高達三分之一,自美國前總統川普祭出高達50%關稅後,印度水產品出口陷入困境,光是今年10月,對美出口額便年減9%。

另據日本官方統計,2022年中國市場約占日本海鮮出口總額的22.5%,出口值達871億日圓。此波禁令對正積極回復大陸訂單的日本漁業而言可謂重挫,恐使其對亞太區的市場布局再度生變。不過,這波可能由印度接手的市場轉移,在大陸社群平臺「微博」上卻引發一片反彈聲浪。大量當地網友質疑印度水產品的衛生安全,甚至自嘲「從核輻射跳到大腸桿菌」、「來了一個更狠的」、「寧願不吃海鮮」、「一個比一個毒」,也有人直言「看完新聞都起雞皮疙瘩了」、「我突然不想吃水產品了」。
許多網友強烈表達拒吃立場,並要求政府加強把關進口海鮮品質,也有人呼籲大陸應發展自主的遠洋漁業供應鏈,降低對外依賴,以確保食品安全。儘管大陸政策暫時為印度出口業者帶來短期利多,但是否能真正打入當地消費市場,仍需面對民間觀感、標準審查與信任建立等多重挑戰。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波蘭軍購潛艦 瑞典防長:兩國關係歷史性一天
(42 分鐘前) -
西非幾內亞比索政變 軍方任命臨時總統
(52 分鐘前) -
面對俄羅斯威脅 馬克宏宣布法國明年夏天恢復志願役
(56 分鐘前) -
大埔公寓惡火 分析:成中國掌控香港能力嚴峻考驗
(1 小時前) -
巴林將「黃金居留權」房地產投資門檻降至 34.5 萬美元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