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4-05-06 | 環境資訊協會

關於塑膠,令我震驚的 7 大事實

今年秋初,我有幸深入閱讀一份 EARTHDAY.ORG 的報告,主題與塑膠微粒相關,名為《嬰幼兒與塑塑膠研究報告》。雖然我早就聽過塑膠微粒這個詞彙,但除了知道它們存在於海洋中,會嚴重衝擊海洋生態以外,我無法告訴別人更多關於塑膠微粒的資訊。EARTHDAY.ORG 的報告內容讓我既驚且懼——因為這個議題不只與自然環境有關,更與人類切身相關。


以下為 EARTHDAY.ORG《嬰幼兒與塑膠研究報告》的簡短摘錄,共有七項令人震驚的發現:


塑膠微粒幾乎無所不在——乃至於世上最偏遠的角落也是如此。高至聖母峰(海拔 29,000 英呎),低至馬里亞納海溝(海平面下約 33,000 英呎),都能發現塑膠微粒的蹤跡。而在我的家鄉——科羅拉多州近處,人們發現塑膠微粒已經汙染了科羅拉多河盆地上游的積雪,覆蓋整座洛磯山脈


怎麼會這樣?塑膠微粒可藉由大氣循環飄過數千公里的距離,內含塑膠微粒的水蒸發後,水中的塑膠微粒就會進入大氣,存在於高空雲層中,從一地移動到另一地,再隨著雨水降到地表。這些「塑膠雨」會使塑膠微粒溶進土壤,甚至將其傳播到人類從未踏足過的地方。塑膠微粒亦可透過大氣氣流傳播數千英哩。


我們的身體亦無法倖免於難。科學家曾以為,就算攝入塑膠微粒,這些小分子也會自動通過胃腸道,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然而,近期研究卻顯示,即使是體積最小的塑膠碎片,也能以生物累積的方式存在於人體各部位。當人體攝入塑膠微粒的速度快於清除的速度時,就會導致生物累積。累積在人體內後,塑膠微粒就會穿過像血腦屏障(BBB)這類的細胞膜。迄今為止,動物和人體試驗都有在腸道心臟肺部大腦檢測到塑膠微粒的證據,更別提尿液糞便血液了。想當然爾——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塑膠微粒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包括發炎、誘發氧化壓力干擾內分泌功能慢性發炎會導致腸胃問題,例如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氧化壓力會提高將來罹患其他各種疾病的風險和罹癌風險。已證實塑膠微粒中常見的雙酚 A(BPA)鄰苯二甲酸酯會導致荷爾蒙失調,進而引發一系列令人不適的症狀


我們正在強餵嬰幼兒塑膠。我們給嬰幼兒使用的許多產品,例如塑膠奶瓶和玩具,都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滲出塑膠微粒。刊載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公升的塑膠奶瓶就能讓嬰幼兒接觸到 1620 萬個塑膠微粒。嬰幼兒糞便樣本裡的塑膠微粒含量之所以較成人高,其中一項來源幾乎可以肯定是成人讓他們啃咬的玩具。玩具的清洗頻率也會影響嬰幼兒所接觸塑膠微粒的多寡。遊樂場更是嬰幼兒接觸到塑膠微粒的罪魁禍首,因為遊樂場的地墊含有粒狀橡膠(crumb rubber)。事實上,粒狀橡膠是由老舊汽車輪胎中的塑膠製成。


塑膠回收是謊言。全球只有不到 10% 的塑膠製品被回收再利用。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很熟悉塑膠製品上印的三角形標誌,這個三角形裡有所謂的塑膠分類標誌(RIC),編號從 1 到 7,目的為辨識塑膠製品的種類,告訴廢棄物處理人員該如何處理它們以及該將它們運到哪裡處理。


我們以為,印有這些塑膠分類標誌的塑膠最終會被回收再利用。遺憾的是,事實遠非如此。雖然就技術而言,編號 1-6 的塑膠都可以回收;但在美國,垃圾車只會收集路邊回收箱裡編號 1 和 2 的塑膠。一般認為編號 3 和 6 的塑膠是「難以回收的材料」,需要採用較為特殊的回收計劃。編號 4 和 5 的塑膠通常會送往垃圾場掩埋,因為回收這類塑膠的成本比廢棄物處理業者願意支付的成本還要高。編號 7 的塑膠基本上不可能回收。因此,塑膠回收從根本上就是個謊言。


由於塑膠製造商不願意付錢處理問題,生產者延伸責任制(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就成了解答。簡而言之,EPR 係指某種產品的製造商(例如塑膠)需對該產品造成的任何損害承擔責任。產品召回和人身傷害索賠都是目前有限度的生產者責任制的某種形式,但該制度的問題在於,對遭受傷害的人們而言,要舉證極度不易。


要說明這一點,我們先把塑膠放在一旁,用黴菌向各位讀者舉例。大多數人都知道,屋裡出現黴菌會影響人體,這個說法早已耳熟能詳。在弗雷澤訴 301-52 Townhouse Corporation 一案中,一群前房客控告前房東,認為公寓內的黴菌是導致他們呼吸困難、引發皮疹和倦怠等症狀的原因。一位專家證人代表原告出庭作證,證實上呼吸道症狀與室內濕度有關。然而,地方法院和紐約最高法院均裁定原告並未履行舉證責任,證明黴菌與呼吸困難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駁回原告聘請之醫學專家的全部證詞」(AMA Journal of Ethics)。


不過各位只要細想,要是有得選,誰會願意長時間住在已知有黴菌的建築物裡?至少我絕對不願意。而且我敢打賭,301-52 Townhouse Corporation 的任何一名員工也不願意,不管他們是否需要賠償原告遭受的損失。同樣地,塑膠製造商難道不該為自家產品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和損害承擔任何責任嗎?


支持生產塑膠的遊說團體資金雄厚,就像塑膠微粒一樣,他們幾乎無所不在。2023 年 11 月,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召開的「政府間防治塑膠汙染談判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ng Committee,INC-3)上,就出現了 143 位支持生產塑膠的遊說者,他們的任務是針對《全球塑膠公約》展開談判。塑膠產業和產油國(因為塑膠的原料是石油)不惜一切打擊這項有意義的公約,堅持不減少塑膠產量,不對製程中添加的化學物質制定規範,也不准設立獨立的科學機構來研究塑膠及其化學添加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公約存在的必要性,正是為了反擊這些無理的要求,並堅持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法規,以減少全球的塑膠產量。承認塑膠微粒及其化學添加物會對人體健康帶來風險的時候到了。


因此,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簽署《全球塑膠公約》請願書,協助制定這項有意義的公約。


本文作者:雅各·溫希(Jacob Wunsh)


這篇文章 關於塑膠,令我震驚的 7 大事實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