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談判瑞士登場前夕 范斯:美國未和中國討論有關台灣議題戰略協議
(菱傳媒/綜合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葛里爾,將在9日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瑞士進行會談,這是中美雙方自川普貿易戰以來首度高層級官員會面,白宮傳出美方在會談的內容中可能包括台灣議題,美國副總統范斯今(美東7日)回應表示,他沒看過相關報導,無法評論,但他可以明確地說,美中兩國政府「沒有針對有關這個特定議題的戰略協議進行對話」。
范斯(JD Vance)今天出席在華府舉辦的慕尼黑領袖會議(Munich Leaders Meeting)。主持人在會中問及,媒體上出現了一些訊息認為白宮可能有興趣和中國達成一項戰略協議,其中可能包括台灣議題。
范斯對此回應表示,他沒看過關於台灣的戰略協議報導,無法評論,但他可以明確地說,美中兩國政府「沒有針對有關這個特定議題的戰略協議進行對話」。
范斯否認白宮可能將台灣議題送上談判桌,另一方面,美國國會也陸續出現與台灣有關的議題,其中包括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任參議員時,3度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主張AIT處長任命須比照大使職經參院同意,且職稱應改為「代表」。跨黨派參議員近日再度提出同名法案,追加AIT處長應由總統提名的條款。
曾經在台灣傳教的共和黨籍匡希恆(John Curtis)5日與民主黨的默克利(Jeff Merkley)重新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Taiwan Relations Reinforcement Act)。這是繼2020、2021及2023年後,法案再次進入國會提案系統。
法案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應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自本法案生效日起,職稱應改為「代表」(Representative)。美國駐外大使人事案須經參院同意,但AIT處長由美國國務卿任命,不需經過參議院。
相較於2023年的版本,2025「台灣關係強化法案」新增AIT處長職務如果懸缺逾60天,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及政治事務次卿應任命高階外交官代理,直至正式人選獲參院同意。
法案並要求美國總統在法案生效90天內,成立包括總統辦公室、白宮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內的跨部會台灣政策工作小組,強化台美關係。
根據法案,美國應邀請台灣參與高層級的雙邊與多邊峰會、軍事演習,以及就雙方共同關切議題所舉行的經濟對話與論壇。台美應恢復在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或其他適當機制下的會談,以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台灣關係強化法案」被不少人認為是1979年「台灣關係法」的更新版本。法案必須經眾議院、參議院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再由總統簽署,才走完立法程序。過去幾年,「台灣關係強化法案」皆未獲通過。
另外,共和黨籍的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及能恩(Zach Nunn),與民主黨托瑞斯(Ritchie Torres)提出「強化美國市場免於中國軍事侵略法案」(Fortifying U.S. Markets from Chinese Military Aggression Act),要求財政部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下成立「中國軍事侵略台灣經濟衝擊諮詢委員會」。
法案要求委員會發布有關台灣衝突經濟風險的年度報告,說明台海衝突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以及對美國銀行體系的威脅和中國潛在的報復行動。
報告也需提到美國市場處理極端波動、中國減持或拋售美國國債的可能性與影響,以及中國對台軍事侵略對美國經濟造成的總體預估成本。
彭博經濟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去年估計,台海若爆發戰爭,全世界將付出約10兆美元(約新台幣303兆元)代價,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高於烏克蘭戰爭、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及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
6日,美國聯邦眾議院口頭無異議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強調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未處理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並要求美國運用影響力及話語權,抵抗北京在國際組織扭曲涉台決議的行為,同日,美國聯邦眾議院也口頭無異議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授權國務院定期檢視與台交往所自我施加的限制,並列出解除的計畫。
更多新聞:
關鍵被告轉任污點證人案情突破? 基檢聲押國民黨基隆市黨部主委
最新國際新聞
-
-
私人診所拒剖腹致嬰兒夭折? 俄羅斯母控醫療疏失釀悲劇
(5 小時前) -
愛子公主參觀大阪世博 訪日本館踏上大屋頂環
(6 小時前) -
才買新房…屋主上閣樓發現「異常現象」嚇到換門鎖 真相反轉了
(6 小時前) -
真正的朋友會懂妳!新加坡女孩畢業獲贈「燒鴨花束」眉開眼笑 網友:顯然送到了心裡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