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20° / 13° )
氣象
2024-11-25 | 美通社

CAIR第二届醫療科技論壇盛大開幕,探索智慧醫療新方向

香港2024年11月25日 /美通社/ -- 在人工智能引領的時代潮流下,科技與健康的深度融合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前沿科技的應用正在重塑醫療行業,加速創新與變革步伐。2024年11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簡稱「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或CAIR)主辦,京港人才交流中心、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及香港科技園共同支持的第二屆香港具身智能醫療科技論壇(CREATE Symposium)於香港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次論壇匯聚來自全球的學者與專家,聚焦醫療科技在臨床實踐的創新應用,並展示了「CARES Copilot 2.0」等突破性成果,彰顯具身智能技術為醫療行業帶來的深遠變革。

政商學界齊聚,共話智慧醫療未來

論壇開幕當日,多位重量級嘉賓蒞臨現場,包括: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鐘健禮醫生、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郝銀星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及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尚海龍博士、京港人才交流中心總經理高昌林先生。他們的參與為活動增添了行業影響力,並共同探討如何通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推動醫療行業的持續發展。

論壇首日,來自全球的10多位行業內領袖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主任劉宏斌教授在歡迎辭中指出:「AI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醫療行業的各個場景,但真正的突破需要臨床醫生、學術研究者和產業界的緊密合作,三方協作才能實現真正有意義的創新。」

隨後,黃克強總裁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正在全面重塑醫療健康。香港憑藉其作為大灣區核心的地位及五所全球百強大學的科研實力,成為連接內地與全球、推動創新科技的重要樞紐。他補充道,香港科技園將持續促進跨領域合作,推動生命健康技術走向世界。鐘健禮醫生則強調,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正在從疾病診斷、精準治療到手術輔助與康復支持等方面,全面變革醫療健康領域。他指出,技術創新是應對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的關鍵,不僅提升診斷準確性和患者體驗,還能有效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郝銀星博士表示,香港憑藉其東西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及全球網絡,已成為吸引高端人才和推動技術突破的理想樞紐。他強調,政府對創新科技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學、企業與國際機構的合作,為未來科技發展鋪設了清晰路徑。

全新「CARES Copilot 2.0」發佈,智慧醫療的新起點

論壇期間,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正式推出CARES Copilot 2.0,這一版本是經過深度研發、廣泛結合臨床需求和前沿技術的智慧醫療產品,標誌著醫療行業邁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紀元。新版本帶來四大核心升級,為醫生提供更精準的支持,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MedSearch提供高效醫學搜索與內容生成功能,結合自然語言處理與推薦系統技術,幫助醫療專業人士快速檢索與生成結構化醫學報告,提升臨床決策效率,確保醫生能掌握最新的醫學知識。

MedKnow整合智能用藥建議與知識圖譜,提供藥物相互作用、適應症與禁忌症等多層次查詢,並支持拍照上傳藥品包裝或說明書,利用AI技術自動解析並生成精準用藥建議,提升用藥安全性。

手術報告自動生成系統:專注於呼吸系統診斷,能快速生成詳細且專業的手術報告,無縫整合至醫院資訊系統,優化臨床工作流程,減輕醫務人員負擔。

具身應用:基於大語言模型技術,集成數字人定位、機器人運動控制與三維重建,實現全自動超聲檢查,提升檢查準確性與穩定性,為智慧醫療樹立新標杆。

劉宏斌教授表示:「CARES Copilot 2.0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醫療行業的一次重要進化,它將幫助臨床醫生實現更高效、更精準的診療,同時為患者提供更卓越的醫療體驗。」

專家視角:人工智能如何改變醫療行業?

論壇邀請多位全球頂尖專家就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展開探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涵蓋技術創新、臨床應用及未來發展方向。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倫敦國王學院Sebastien Ourselin教授在演講中指出,創新技術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技術的先進性,更在於其能否融入患者的治療流程並實現商業化。他強調,技術應服務於醫療需求,而非純粹追求技術突破,只有真正解決臨床難題,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神經外科組主任陳達明醫生以神經外科為例,分享了人工智能、增強現實和機器人技術如何深度融合,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在手術中的應用。他指出,未來的醫療不僅在於治療疾病,更在於利用尖端科技解碼大腦與人體的運作機制,突破人類與技術的溝通障礙。

歐洲科學院院士,慕尼黑工業大學Nassir Navab教授則從手術自動化的角度分析,相較於自動駕駛,手術自動化面臨更為複雜的挑戰,需要深入理解解剖學和生理學,並模擬外科醫生的思維與決策能力。他認為,未來的手術機器人需要結合多模態數據,實現真正的智能化手術支持。

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羅切斯特大學羅傑波教授則聚焦於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他指出,深度學習技術通過自動化特徵學習,克服了傳統人工設計特徵的局限,並推動醫學影像計算向多模態數據整合方向演進,為臨床診療提供更精準的決策支持。

昆士蘭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劉峰教授從MRI系統的設計談起,介紹了基於數學物理模型的設計方法,並結合患者模型進行模擬與驗證,探討如何從理論平台到工程優化推動MRI技術進步。

其他專家,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顧問、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教研室主任王任直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英國物理學會會士徐曉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任洪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郭嘉威教授,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及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張清鵬副教授。他們分享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最新成果。這些洞見涵蓋醫學影像、手術輔助、藥物開發等多個領域,展示了AI如何賦能醫療行業的全方位升級。

此次CREATE Symposium旨在通過跨學科合作,發揮智能科技的前瞻性,引領醫療事業的創新突破,共創智慧醫療新優勢。未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將繼續推動醫療模式的升級與變革,為全球醫療行業提供全新視角和解決方案。香港作為智慧醫療創新的重要樞紐,將在全球醫療技術的進步中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為人類健康的進步開啟更多可能。

關於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是中央批准的內地在港設立的首個國家級科研機構,也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科研機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CAIR)是其下設兩家中心之一。CAIR圍繞多模態AI手術大模型、具身智能醫療機器人、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其目標是打造香港人工智能品牌,建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在醫療科技與生命健康等創新應用的國際創新高地。

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敬請瀏覽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院香港院AI與機器人中心」,或中心官網:https://www.cair-cas.org.hk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