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6-24 | 台灣醒報

釋憲若不利在野 學者:下一步是倒閣

「如果真的通過暫時處份或釋憲不利,朝野衝突恐沒完沒了!」學者曲兆祥憂慮說,若國會改革的釋憲結果對在野黨不利,在野黨勢必動員各種方式抵制執政黨;學者劉兆隆受訪時亦分析,此案一開,未來朝小野大下,司法權對立法院的影響力會增加,而各方敵意累積下,最終走向倒閣的機會很高。



爭議案件拒絕受理?

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受訪時分析,在正式進入釋憲流程後,首先要考量憲法法庭會不會受理該釋憲案。不僅台灣大法官會議曾拒絕釋憲,在美國聯邦法院,平均每十件釋憲案也僅有一案會受理。他說,所以其中一種可能性就「憲法法庭」拒絕受理,國會改革法案的紛爭就此落幕,但無論受理與否,大法官都需提出明確的意見,供社會檢視。



針對憲法法庭做出「暫時處分」的可能性,曲兆祥說,憲法法庭要是真的做出暫時處分的裁決,就宣示著未來只要行政機關覺得不恰當,都可以向憲法法庭聲請暫時處分,是行政機關的擴權。



至於藍、白兩黨的反制手段,曲兆祥指出,如果真的通過暫時處份或釋憲,在國會改革法案上,國民黨與民眾黨沒路走,必然以立法院多數的實力,在其他法律案件跟執政黨沒完沒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政治癱瘓,」他說,在美國,從柯林頓政府到小布希政府期間,都曾發生過兩黨對峙,凍結人事與預算,甚至導致政府發不出薪水。曲兆祥更指出,另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是在野黨提出倒閣案,行政院院長可依法向總統提出解散國會的請求。



對大法官要有信心

對此,彰師大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系副教授劉兆隆受訪時表示,雖然釋憲表面上對民進黨比較有利,但年底有一半大法官要退下來,立法院也要行使同意權,他認為變數還很多。



「未來司法權的角色會上升!」劉兆隆說,這是台灣第一次針對立法過程進行合憲性審查,未來司法院在朝小野大時,可能會扮演更多角色,將改變過去主要由行政與立法互動的體系。至於在野黨是否會透過抵制人事權抗議執政黨?劉兆隆指出,陳水扁與馬英九時期,都曾出現立院不接受監委提名,導致監院空轉的狀況,不是不可能。



劉兆隆也預測,朝野各黨彼此都在激怒對方,未來相關矛盾累積的敵意螺旋將難以化解,最終還是有機會朝向倒閣的方向前進。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