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8° / 15° )
氣象
2024-09-08 | 台灣醒報

自殺別用勸的! 鼓勵抒發情緒求助

「若勸自殺者不要自殺,反而會讓自殺者更不敢說,容易累積壓力!」學者張書森8日於防治自殺研討會指出,很少有民眾了解1925與自殺防治步驟,呼籲衛福部加強宣導,而今年防治自殺的主題是「改變自殺敘事」,呼籲民眾鼓勵想自殺者抒發內心真實困境。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楊境中則說,企業也要鼓勵員工抒發壓力。



詢問是否想自殺

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書森8日表示,近年來台灣的自殺率雖有下降,但認為自殺是自己權利的比例有所上升,25歲以下年輕人更高達80%。他說,自殺者一定會散發出想要自殺的訊號,民眾應該積極感知,並了解政府的1925專線,還有因應自殺的守則。



「絕對不要勸想自殺的人不要自殺!」張書森強調,有87%民眾面對自殺者,會「試著讓他高興起來,告訴他事情沒那麼糟」,還有82%民眾會「如果想自殺的話,會對家人或朋友造成負擔」,但這些話語都會讓自殺者更容易憋著不想說,增加悲劇發生機率,因此他呼籲民眾「詢問自殺者是否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



聆聽代替勸說

「甚至可以直接問『你有沒有具體想自殺的計畫!』」張書森說,原本很多人認為「自殺是自己的權利」,要慢慢轉變成「求助是個人的權利」,且社會對於想要自殺仍有不少負面觀感,應該轉換成「具有同理能力與正確認知」,除了打1925以外,也要「1問(還好嗎?)、2應(聆聽代替勸說)、3轉介(尋找資源與服務)」。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楊境中分享說,自己在看自殺門診時,家長都會先偷偷遞上紙條,描述自己的觀察,例如病友常說「不想活」之類的話,但病友幾乎都會說「我只是來看頭暈的」,但自殺議題不應該如此避談,無論是個案覺得自己懦弱,公司將使用員工關懷專線者標籤化,都會讓誤解與沉默愈來愈嚴重。



企業要有同理心

他呼籲若要關心自殺者,應該積極傾聽,或是透過簡單問候讓病友感受到溫暖與支持,或是分享過去遇到的難關,但也不要多作勸說;陪伴者應學習基礎防治自殺知識,理解求救訊號。



企業也要推動支持文化,鼓勵員工使用關懷專線,「不要因為打過電話就影響考績」,社區也能透過舉辦活動,增加彼此聯繫,降低民眾自殺機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