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侵調查公布 常隱匿、未積極處理
「74件兒少性侵案中,僅有25件對外求助,多數因為後續影響不敢說,從親人、師長到朋友,要努力聆聽小孩的心聲!」國家人權委員會8日公布「兒少性侵害系統性訪查案專案報告」指出,從調查中發現多數是男性教職員或同學,利用權勢、社交關係等理由對被害人進行性侵。人權會呼籲外界避免譴責被害人,並強化調查的獨立性。
現場包括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大法官朱富美與教育部長鄭英耀都與會響應。
法律與性別環境要加強
人權會副主委王幼玲歎說,台灣近年發生多起重大兒少性侵案,顯示兒少權利的保障仍有待改善。她強調,性侵案常有隱匿、未積極處理的狀況,近10年每年有8千到1萬人被性侵,其中有1半是未成年兒少,2023年被性侵兒少高達5155人,人權會希望更加保障兒少,因此啟動大規模訪查與撰寫報告。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坦言,近來包括台大醫院、麥當勞、去年的#Metoo運動等,都顯示相關法律與性別友善環境還要強化,雖然已經加嚴《性平三法》等相關法律修法,但從報告中仍發現,74個案件中,僅有25件在事後有求助,有許多甚至長大後才知道是性侵,或是擔心說出去的後果,所以不敢講。
國中小受害者多
「盼透過報告,讓國家與社會一起檢討性平!」主導調查的監察委員張菊芳指出,相當感謝這74位受害人(或是重要他者)願意接受訪問。她提到,其中有30人是小學、22人是國中受害、18人是高中,而加害者多為男性、教職員與同儕,師對生的性侵案,加害者透過恩威並施、情感操控或讓被害者陷入不利處境的方式,讓被害人不敢反抗。
另外,生對生的性侵案有21案,其中還有5案涉及多位加害人,透過友情、社交壓力讓受害者難以反抗,受害地點大多在校園,包括教室、廁所與隱密角落,校外則常見於公園、公廁或補習班。師對生的性侵案則是校內外的隱蔽空間,例如保健室、校史室,或是加害者的家中,讓被害人無從求助。
讓被害者勇敢開口
報告提醒,許多遭性侵個案因為誤認性侵害是處罰、遭到孤立、被掌握資源,還有擔心揭露後的後果而不敢說出來。因此呼籲成人須保持願意傾聽的態度、強化性平教育、加強性平案件處理人員知能避免二度傷害、增加校園性平人員與安置機構員工的支持機制,還有強化性平調查獨立性。
最新生活新聞
-
-
6年投入百億建40座停車場!中市東區立德地下停車場啟用 盧秀燕宣布3/31前停車免費
(5 小時前) -
一秒飛進越世界美術館 部落學童變身AI超人 體驗奇幻的玩聚學習嘉年華
(5 小時前) -
中科台積電擴廠與捷運雙引擎啟動 台中房市持續看旺10年
(5 小時前) -
板殯優化說明會抗議民眾喊遷移 交反擴建連署書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