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執政專題3-2》少數執政有兩種 各有民意易生對抗
「總統制或半總統制國家,總統與國會各自由人民選出,都具有民意基礎,若兩者不同黨,容易形成分立政府,僵局會很久!」學者曲兆祥受訪時如此分析,例如前總統陳水扁時期的台灣、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都是如此;學者蘇子喬則說,有些內閣制國家會有反對黨「信賴供給」,讓關鍵法案可以通過,但多數國家仍希望能過半執政。
各有民意,容易僵持
近來南韓、台灣、法國、德國、奧地利、日本與加拿大都出現少數執政的狀況,但少數執政也會隨著各國憲政體制有所不同。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受訪時就說,選舉制度的不同,會影響是否出現少數政府,若是內閣制國家,行政、立法合一,可透過一張選票選出,若是多黨制國家就容易出現少數政府。
「如果是總統制或半總統制國家,會稱為『分立政府』。」曲兆祥分析,若國會與總統都由人民直選,且透過不同選票產生的話,若選出來的總統與國會不同黨,出現政治僵局的機會就更高,且因為各自都有民意基礎,除非像法國有倒閣規定,否則行政與立法的僵局可以很久,「美國總統川普的第一任期就是。」
被動倒閣僵局難解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受訪時表示,半總統制介於總統制與內閣制之間,因此就要看總統與總理的權力分佈,總統有可能會盡力讓國會多數組閣,不然就會採取「信賴供給」(內閣制也是),就是反對黨不加入內閣以保持自主,但與執政黨談好,在比較關鍵、重大的法案會支持執政黨。
「德國因為要先組成新內閣才能倒閣,少數政府的機率就會增加。」蘇子喬說,德國的「建設性不信任投票」需要先在倒閣前,先以半數通過總理人選,確保政府不會因為倒閣空轉。
至於台灣,彰師大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劉兆隆受訪時表示,由於台灣是「被動倒閣」,所以僵局比較不容易解決。
朝小野大 靠說服技巧
劉兆隆指出,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在任期間,曾建立一套不成文的協調機制,讓法案可以比較順利通過的同時,又能保障少數政黨,不過之後的立法院長如蘇嘉全、游錫堃與韓國瑜,似乎就缺乏這樣協調的能力。
他強調,雖然英國的議長是中立化,但美國的國會議長政治性就很強,議長不一定就要保持絕對的行政中立。
東華大學退休教授施正鋒受訪時提到,美國其實戰後多數時間是朝小野大,總統與國會多數政黨不同下,就考驗著總統說服的藝術。他形容說,學界普遍將美國總統的權力描述成「說服的權力」,且不只要與在野黨溝通,執政黨自己也要處理。他舉例說,美國民主黨前總統卡特雖然全面執政,但巴拿馬運河的案子因處理不佳,也曾被國會否決過。
施正鋒指出,法國就曾因為分立政府出現「左右共治」的狀況,但法國、台灣與韓國的總理(台灣是行政院長)都不需要國會同意而任命,因此權力大多還是集中在總統上。
最新生活新聞
-
-
翁章梁年前慰勞消防弟兄 宣導防震三步驟
(18 分鐘前) -
東石港口宮文化季 春節擲筊送轎車、金媽祖和機車
(20 分鐘前) -
春節親子遊首選 洋紅風鈴木與金黃嘉油鐵馬道 限定美景伴您迎新年
(23 分鐘前) -
發票存載環保好管理 可享多1次中獎機會 南市消費加碼抽大獎
(2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