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產業受重創 居民盼協助重建生機
「很感謝外界捐助物資,但最重要是協助當地產業重建!」針對光復鄉馬太鞍溪溢流,造成大量民房、農田與果園遭到沖毀,有災民受訪時強調,除了物資捐助以外,民眾更關心被毀掉的產業怎麼重建,「都沒辦法活下去了,還講什麼橋跟堤防!」住在當地的志工陸秀麗老師也說,她希望捐款能用在協助在地的產業重建。
專款協助光復發展
本報記者在馬太鞍教會訪問的一位災民,他表示有接到撤離通知,但因為自己是做農產品的,必須回去顧生產線,結果溢流到達的時間比預期早,所幸最後還是有順利避難。但他歎說,自己經營10多年的工廠沒有了,還欠了2、3千萬的債,他希望政府除了募集物資以外,也要設法讓當地的產業恢復經營。
該位災民建議政府可以仿效台南,制定特別條例,讓這次受到堰塞湖災害的產業可以有重建的經費。他強調,花蓮縣很多預算看得到,但根本吃不到,其實光復鄉從好久以前就有原住民文化流傳,如果沒有協助恢復在地文化與隨著文化發展的產業,那花東還有什麼旅遊的價值?
一切泡湯欲哭無淚
「重建才能讓偏鄉青年看到希望!」該災民歎說,原本偏鄉就面臨大量青年出走問題,年輕人覺得沒有希望,這次災害以後就更加絕望,他希望救災不要再吵吵鬧鬧,政府應該儘速召集地方的代表、產業代表,並由第三方監督政府協助重建產業的措施或是特別預算。
聊到自己的處境,他說自己的手機、電腦通通都被沖走,原本要去板橋推廣觀光農業,現在對方完全聯絡不上他,他的心很痛,但為了撐住這個家,又不要連累子女,他說他不能哭。
不夠的是謀生援助
長期住在光復鄉的志工老師陸秀麗受訪時則說,她有很多朋友的受災狀況相當嚴重,包括有在菜市場賣海鮮冷凍食品的,由於淤泥高達150公分,該位朋友的冰櫃沒有電、在市場放三天,所有食物通通壞掉,預計賠了4、50萬。她觀察現場說,其實救災物資已經相當充足,如今還有出現不知道怎麼分配的狀況。
「真的要幫忙的話,最好要幫助建立在地的產業!」陸秀麗說,可行的做法包括邀集企業捐款中立的帳戶,並由有公信力的單位進行徵信,類似窮人銀行的模式,將錢直接給地方的產業,雖然不收利息,但獲利後的第一桶金需要回饋淨利的10%,讓循環可以持續下去,才能真正長久的幫到地方發展。
別讓青年失去夢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陸秀麗歎說,她之前曾經在光復鄉舉行座談會,邀請家長與小孩參加,主題是「我的未來不是夢」,結果只有幾位阿公阿嬤來,還有幾個部落小孩,被問到有沒有夢想時幾乎都不敢說自己有夢想,希望在這次重災後,不要只留給光復物資,還要留下謀生與發展的知識和經驗。
最新生活新聞
-
寶山鄉失智據點「恩典家園」揭牌 三合院活化再生
(23 分鐘前) -
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海巡志工成軍 守護澎湖灣
(25 分鐘前) -
「銀色藝世代:頑出勝利」主題 竹美館《巢兼代》季刊第19期發表
(27 分鐘前) -
城際移動選擇再+1 嘉嘉南TPASS審查通過
(29 分鐘前) -
2025蘭陽媽祖文化節 海陸遶境上千信眾隨行
(3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