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3° )
氣象
2021-03-05 | PChome書店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
作者:彭菊仙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30 00:00:00

☆這本書,就是家長版的「解憂雜貨店」,既能解憂,還有解方!──作家/教師 歐陽立中

孩子長大了,父母也要進化!

青春少男少女身心板塊都在劇烈變動,讓他們成為一種既不是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特別生物。許多家有青少年的家長一定有這樣的困擾――父母眼中的乖寶寶,到了青春期轉瞬變成難以溝通的怪小孩,家中氣氛從此丕變。
青少年難相處,情緒不穩、態度不佳、叛逆、自以為是……,他們到底在想什麼?父母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引導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和青少年交手,絕對少不了衝突,父母當然要將傷害降到最低。但衝突也有其正面的功能,透過適當的衝突,爸媽才可能了解青少年的內心需求與變化,青少年也才有機會看到爸媽的焦慮與擔憂。
思念總在分手後、感謝總在長大時。且翻開這本書,開始修練!

青春期的孩子像座活火山,
父母就是火山周圍的居民,
一不留意就被炸得遍體鱗傷。
家有三個青春小子的彭菊仙,
陪你鍛鍊面對火山少年的勇氣,
掌握黃金守則,進化成父母2.0,
你會發現,青少年不是來討債的磨人精,
而是磨出爸媽智慧的金。

孩子長成青少年,親子之間可謂步步驚心。
守護穩固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要:

◤必備超能力
‧不要玻璃心,要進化成強化玻璃
‧火山少年爆發時,幻化出隱形金鐘罩護體
‧火山少年爆走時,抽離靈魂暫呈無心無腦狀態
‧當一盆在暗處悄悄散發光和熱的植物,默默陪伴
‧成為一具心靈的「人肉沙包」,讓孩子宣洩壓力

◤黃金守則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一」遍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把「規定」轉化為「約定」
‧把青少年當成獨立的人來尊重
‧最高境界──退化到不再被孩子需要

◤萬萬使不得
‧與青少年硬碰硬、以暴制暴
‧邊滑手機邊喊孩子去念書
‧喋喋不休鬼打牆
‧開口就談成績
‧愛提當年勇

★名人推薦:

丘美珍 臉書「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專欄作家
歐陽立中 作家/教師
專文推薦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介文 臨床心理師
李貞慧 親職作家暨繪本閱讀推廣人
張美蘭(小熊媽) 教養/繪本作家
陳安儀 親子專欄作家
陳品皓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 作家、國小教師
點頭如搗蒜推薦(依筆畫排序)

‧上天是公平的,無論貧富貴賤,每個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統統「只有一次」。本書表面談的是地表最強青少年教養力,實際上有情、有效、有哏地傳授父母教養的N種法寶,讓父母避開狂飆式相處,輕鬆與他們溝通,兩代溝通不卡卡,相親相愛非難事!──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我在臨床工作上常有一種感慨,診間裡所遇到的每個劍拔弩張的親子關係,在分開細問之下,明明都深愛著彼此,卻因為不適切的溝通與互動方式,讓雙方的關係變質。這本書讓我十分驚豔,書裡有許多話,正是我在治療時會告訴家長的。書中既能清楚描述目前青少年的樣貌,也能同理家長所遇到的處境,亦能給予實際執行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親職好書!──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很開心菊仙又有新作問世,我是她多年的忠實讀者呢!感謝菊仙總是不藏私,分享教養孩子的想法與經驗,令人受益良多。面對家中兩個青少年,本書更是及時雨,讓我更了解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狀態,也更知道如何與之相處互動。自己從此書得著諸多教養的正能量,一定要分享給大家,願大家都能更理解與同理青少年,陪伴家中青少年安穩走過生命中此一重要成長階段。──李貞慧,親職作家暨繪本閱讀推廣人

‧菊仙在教養上總是有獨到見解,文筆流暢又幽默。記得之前她的新書分享會,我家小熊哥也去聽,馬上愛上菊仙家三兄弟的趣事,回家後一口氣把書讀完!所以,她的書不只爸媽愛看,連青少年也心有戚戚焉。我尤其欣賞本書中關於3C教養的觀點,菊仙說得十分精闢。在手機成癮的時代裡,家長與孩子都該一起學習如何自制自律,十分值得學習!──張美蘭(小熊媽),教養/繪本作家

‧我進行心理治療多年,接觸大量青少年與家長。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往往成為家長最無力的困擾之一。菊仙以家長的親身視角、細膩而豐富的觀察,與精闢洗鍊的文筆,為我們提供許多在親子溝通中,實用又貼切的建議,非常值得爸爸媽媽細細品味。我很榮幸在此向您推薦。──陳品皓,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有人說青少年是個獨立於人類以外的物種,不成熟但又充滿自信、有想法但又只聽同儕、自認為很懂但其實都不懂。此時,如果我們還是採用對小學生的說教方式,青少年立刻把耳朵關起來,甚至翻白眼、戴耳機。如果採用面對成人的尊重方式,青少年很開心,但卻少了許多被教導的機會。到底,該如何與青少年相處呢?
彭菊仙老師把家中應對過的教戰手冊,撰寫成書,帶領我們跳過許多冤枉路,告訴我們如何溝通、教養、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陪著青少年從只有「我」的思維,轉變成有了「我們」。──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當身旁抓著衣角的孩子「進化」之時,身為父母又豈可單靠十八般武藝對應走江湖?看似長大亟欲爭取獨立表現自我的青少年,對身旁不斷變化的環境與挑戰,既感到興奮也同樣不知所措,有時自誇臭屁有時又頓失自信,加上來自腦內生理的起伏變化,青少年絕對是個人的大革命時期。
這本專屬青少年家長的生存手冊,引用許多數據做為客觀依據,並示範在這客觀基礎上,如何適當發揮父母對孩子的愛與影響力,瞻前顧後的同時又鼓勵孩子探索思考,一起創造親子間更多的默契與革命情感。──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班裡恰巧也有幾位情緒暴走的青少年,此時讀起本書特別有感。從書中學到不少如何面對情緒衝突的技巧,或是如何與青少年說話的藝術,都讓人獲益良多。於是在文字療癒中,又找回了更多同理心與力量。──蘇明進(老ㄙㄨ老師),作家/國小教師

★內文試閱:

面對火山少年的勇氣
一個心理學教授提醒正在分析「羅夏克墨跡量表」(一種利用墨跡圖片來評量人的個性特質的心理測驗)的研究生:「請記得檢查受試者的年齡。如果是個青少年,你千萬別以為他有精神病。事實上,那只是個『正常』的青少年。」
的確,青少年的情緒劇烈震盪,可能前一分鐘大力甩門不內疚,後一分鐘又笑得像小百合一樣好幸福,再下一分鐘大聲怒吼比老子還兇,不多久又像個沒斷奶的娃兒頻頻喊餓。青少年都像典型的人格分裂患者,集衝突性格、起伏情緒於一身,不要說爸媽受不了他們的百變人格,就連他們也常被自己的陰晴不定嚇到。他們的情緒像活火山,隨時都可能爆發,但爆發後又能快速冷卻。然而,什麼時候爆發,連自己也不清楚。
每天都可能被炸傷的爸媽,還真得到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心理學名詞。美國學者烏諾(Barbara C. Unell)和威克夫(Jerry Wyckoff)將為人父母的心路歷程分成八個階段,其中孩子在十三至十七歲的階段,爸媽被稱為「火山居民時期」。此時期的爸媽和住在火山附近的居民差不多,如果不隨時留意火山變化的動向,那麼稍一不注意,就會被炸得遍體鱗傷。
青少年為什麼情緒那麼浮躁?有一個實驗,科學家用核磁共振成像來觀察青少年對情緒的反應。研究人員把恐懼的、快樂的、平靜的臉孔分別展示給兒童、青少年和成人觀看,發現青少年對於臉孔的變化有最強烈的反應,這表示青少年對於別人的情緒反應特別敏感,很容易有情緒連鎖反應。如前幾篇所述,這是因為青少年大腦的邊緣系統,也就是情緒的看門狗──杏仁核特別發達。
另一方面,青少年面臨前所未有的身心新發展──性成熟。第二性徵像是從地表突然冒出的奇異乖張生物,還來不及適應這些「特異生物」的降臨,就必須在道德禮數的約束下,努力克制暴漲的欲念。沒有人能揣度意志力薄弱的青少年,是如何孤寂掙扎地和這些新怪獸辛苦搏鬥。他們有口難言,有欲難伸,如同外冷內熱、溫度處在失衡的水瓶,隨時隨地爆炸都不意外。
這就是為什麼青少年逮到一個小機會,就要小題大作、借題發揮,語不驚人死不休。在他不想說話的時候突然被問上一句,也可以亂揮一通,將之掀成狂風巨浪,最後如同恐怖分子一般襲擊周遭每一個人。他們快要爆炸的內在,需要找到出口,即使微不足道,都會故意冒犯。對,是故意!青少年很多時候就是很故意,很挑釁,因為他們得找機會釋放能量。
青少年是火山,而且是活火山。他們在這個階段,就是有爆發不完的能量,爸媽知道這個現實,就請不要玻璃心碎滿地,因為熾熱熔岩所到之處絕對是毀滅到底,連你的玻璃心碎片也將熔化殆盡。唯一之道,請快學習掌握「火山」將要爆發的訊號,那麼,與火山孩子和平共生也絕無不可能。

野生爸媽別出沒,別賣萌
我家有個狂愛動物的小子,因緣際會加入了青蛙調查的環保團隊。小時候,每到蛙調的傍晚,小子就擔心我這個討厭摸黑到野外的媽媽不願出門,所以非常勤快地幫我準備背包,裡面有裝了滿水位的水壺、輕便雨衣、手電筒、外套,甚至連車票都記得幫我從皮包轉移過來。在他當時每秒鐘都巴不得黏住媽媽的稚嫩眼裡,野生小青蛙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生物,他最親愛的媽媽怎麼能錯過呢?我們永遠是兩位一體啊!
我永遠記得我們有一段彷若出自偉大劇作家之筆的動人對白。
我曾對小子說:「寶貝,媽媽一點都不喜歡到黑暗的森林裡找青蛙,我之所以跟你來,是因為我很愛你,所以我要陪你做你喜歡的事情。」
小子當時的回答簡直讓人噴淚:「媽咪,我之所以一定要你來蛙調,是因為我非常愛你,很怕你沒看到這麼棒、這麼可愛的動物,我擔心你老了就走不動,所以趁你現在走得動,一定要帶你出來看一下!」
任憑孩子都會長大,都會從我身旁離開,但是我始終深信這小子能發出這樣強度的深情告白,絕對和別的孩子大大不同,他絕不可能出現一心想要從媽媽身邊逃去的叛逆青春期。
轉眼小子來到國中,對蛙調的熱度未曾稍減,但現在蛙調當天母子對話是這樣的。
一直想找機會靠近小子的深情媽媽單刀直入:「今天我想和你去蛙調喔!」
小子:「你如果忙,沒關係,我現在可以自己去了喔!」
我:「我在家悶太久,也想出去走一下。」
小子:「但是你對這個一直都沒有興趣,不要浪費你的時間啊!」
我:「我沒有浪費時間,我真的想出去散散心,跟你去蛙調也可以換個環境。」
小子:「真的,媽媽你可以選擇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你會覺得很無聊的,因為我沒時間理你!」
我:「我不用你理我,我只是想走走而已。」
小子:「那多怪啊,你可能會東管西管的,我覺得很不自在。」
我:「我哪有東管西管啊?我在旁邊跟你沒有任何搭嘎啊!」
小子:「反正你不用來。」
講這麼多,繞這麼久,媽媽不能去就是不能去,不需要像樣的理由。果然啊果然,愈甜蜜的誓言愈脆弱。媽媽盧了老半天,完全不給情面。
以上是事先溝通的狀況,青少年拒絕得又快又精準。但是,在他們不知情的狀況,爸媽出現了會是什麼情形?
七年級學校舉辦了班際直笛比賽,小子那一班在導師認真的叮嚀與陪練之下,據說原本有些意興闌珊的同學也不敢怠慢,比賽前,全班表現得可圈可點,媽媽我當然不想錯過。
不過前一晚小子就出面阻擋:「你不要來喔!」
「為什麼?」
「國中了,沒有爸媽會來看這種比賽的。」
我不置可否,當然心中自有算計。當天,我當然沒缺席,神不知鬼不覺地躲在一根大柱子後面,聽完是滿滿的感動。儘管孩子們課業如此繁忙,卻還努力練習,吹出整齊劃一、優美繞梁的樂音,媽媽我真是不虛此行。我當然又神不知鬼不覺地退下、離去。神計畫完美達陣。
晚上,小子突然問我:「麻,你為什麼今天要來?」
我一驚,馬上辯白:「我?我去,又沒碰到任何人,有什麼關係!而且你說爸媽都不會去,怎麼旁邊擠了一堆家長?」
「所以我同學都覺得很ㄐㄧㄢ ㄐㄧㄝˋ(尷尬)啊!」
是!如果沒有事先溝通,野生爸媽若是隨便在青少年身邊出沒,他們就會面有難色、一心想逃。為什麼?小子不小心溜出了潛台詞:「別人以為我是媽寶哩!很娘啊!」
你以為和青少年搏感情就是要「常在他左右」?打掉重練吧!有事,請預先通知,微服低調現身;沒事,野生爸媽別亂出沒。套在網路上一樣適用喔。
另外,既然出現了,還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爸媽別賣萌裝可愛,也別和孩子同學裝熟,很ㄐㄧㄢ ㄐㄧㄝˋ啊!

「數位偏見」帶來的「數位代溝」
過去,我曾一度視3C為妖魔鬼怪,甚至當全天下都已經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我還滿臉驕傲地昭告世人:「看!有誰能像我一樣,還能堅持使用如古董的『按鍵式手機』呢?」
但是當數位世界已成為現代日常、根本無法阻擋時,我才發現,我的驕傲、我的固著,乃愚蠢至極,完全算不上「擇善固執」。
我不能不認清一個事實:現在的孩子是網路原生代,他們鮮少經歷我們這一代「全家圍坐看電視,手上沒有手機、面對面聊天」的生活,每天在網路上過日子和呼吸一樣自然,若是還要面對爸媽每天高頻率、高密度的質疑與唾棄,他們如何能「認知協調」呢?又如何能「服從管教」呢?
我這才開始醒悟:拒絕數位世界、抵擋3C產品,必定和新小孩扞格不入,這樣的教養腳本已不符時代需求。
「數位偏見」帶來「數位代溝」,而「數位代溝」只會走上一條路──親子翻臉。
其實,古今中外所有「有效」教養腳本不可或缺的,就是「以身作則」。要孩子做到自律,父母必定要率先做到自律。
然而,是不是有太多「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父母呢?在餐廳裡,爸媽頻頻滑手機,根本忘了和孩子「溫暖對視」;回到家,「只滑手機、不看孩子,吃飯必配手機」也成了親子互動日常;甚至,為了輕鬆省事,在孩子學齡前,不少爸媽早就習慣讓手機來充當保母。
手機的出現,讓原本愛孩子的父母不自覺地成為「冷暴力型殺手」,用手機冷冷地殺掉了孩子與生俱來和我們之間的親密感,因為,我們表現出來的,就是「愛手機勝過愛孩子」。
有一個國中生氣噗噗地跟我告狀:「我媽天天都罵我滑手機滑太多,盯我像是盯賊。我根本懶得聽她囉嗦,她還不是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我爸滑得更兇,他們根本沒資格罵我!」
不少研究都在關心青少年每天花多少時間上網、使用社群、玩手遊,怎麼沒人想研究爸媽呢?爸媽平均一天花多少時間滑手機?比起孩子,到底誰用得比較兇?孩子怎麼想?認不認同爸媽?其實根本不用調查,我以平日的親身觀察就可以得到結論:爸媽也沒多高明。能切換自如、說放就放的自律型爸媽,實在比青少年多不到哪去。大人都難自我控制,更何況是孩子?那位神人少年郎確實是完美原型,但畢竟是鳳毛麟角。孩子使用手機如何管理?既然多數父母也承認自己做不好,不如全家發起「3C收心操」。
‧吃飯時不滑手機
‧聚餐時不滑手機
‧睡覺前不滑手機
‧外出旅遊時不滑手機
‧全家晚間一起靜心讀書,不滑手機
全家老小訂定合理的使用時間與禁用時間,沒人有特權,在固定時間,全數繳械入庫保管。大管理小,小提醒大,全家一起「練自律」。父母以身作則,孩子心服口服,紀律,才能在日復一日的身體力行中強固樹立。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