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5° / 22° )
氣象
2021-04-27 | PChome書店

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

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5-04-30 00:00:00

歡慶《當下的力量》在台銷售突破10萬冊!

全新改版,繼續帶領人類邁向更高的開悟境界

似乎沒人知道,人之所以活在這世上
就是為了要經歷一場深沉的內在轉化歷程
是此時此地的你,讓宇宙的神聖目的得以開展
看看你有多重要!

你常感到壓力很大嗎?你是否總在忙著追逐未來,讓當下淪為達成未來目標的手段?壓力來自於你身在「這裡」,心卻想要去到「那裡」;身在現在,心卻想要去到未來。如此一來,你和你的內在將分裂開來,而在這種分裂狀態中生活是錯亂又瘋狂的。
無論身處何方,請全然安住。如果你覺得「此時此地」讓你無法忍受,讓你覺得不快樂,那你有三種選擇:離開它、改變它,或接納它。如果你想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務必擇一而行,而且要在當下做出抉擇。然後,接受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沒有任何藉口,不帶負面情緒,毫無心智汙染,保持你內在空間的純淨。
往往,採取任何行動都會比什麼也不做來得好──若你久困於一個不快樂的處境,那就更該如此。即便行動失敗,仍可從失敗中學習。如果什麼也不做,那就什麼也學不到。不採取行動是因為恐懼嗎?如果是,那就承認、觀察、專注於那份恐懼,全然臨在時也帶著它,這將會斬斷恐懼與你思維之間的連結。不要讓恐懼升起並進入你的心智當中,利用當下的力量,這樣恐懼就無法得勝。

1999年,托勒的《當下的力量》甫一上市,便在歐美書市引起極大的矚目與轟動,此後持續因人們口耳相傳而廣為人知。2002年時,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在節目中盛讚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使得此書一舉攻佔「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並持續達數個月之久。
《當下的力量》一書具有喚醒人類內在平安的力量,許多人因為讀了它而人生徹底的轉化,變得更能享受生命的美好,而且隨處皆能自在。藉著書中的「問答形式」,托勒引領我們進入本體的喜悅,擺脫小我和痛苦之身的制約,品嘗到開悟解脫的況味。
本書內容所提及的靈修方法相當簡單易行,並確實能幫助人們經歷到全然地臨在、瓦解痛苦之身、平息小我的騷動,在日常生活中,即能透過練習超越心智的掌控,汲取當下的力量。

★本書特色:

超人氣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奠定大師地位代表作
長踞《紐約時報》書籍排行榜TOP1,跨國Amazon網路書店一致暢銷,全球超過33種語文譯本
美國媒體天后歐普拉,歷久推崇的靈性入門經典書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專文導讀推薦

加入托勒原文書中特有的「太極符號」,內文由直書改為橫書:為了回歸英文版的設計精神,新版書使用作者獨家設計的「太極符號」,以體現出其教導的神髓:注重文字與文字、聲音與聲音之間的「停頓」、「間隙」。唯有停下來回到「空」中,才能取用源源不絕當下的力量。
全文新編校訂,譯詞統一整合:為方便讀者在閱讀及學習上的一體適用,托勒較常使用的專有名詞,如:靜觀寂照、普通無意識、深層無意識等等,皆參照他的其他著作,如《當下的覺醒》、《操練當下的力量》、《一個新世界》等,進行橫向連結的彙整修訂。

★名人推薦:

王季慶 (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李欣頻 (作家)、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人)、周介偉 (光中心創辦人)、張德芬 (身心靈作家)、賴佩霞 (魅麗雜誌發行人)

★媒體推薦:

過去十年來論靈性生活,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加州「雷鳥書店」(Thunderbird Bookshop)

我由衷向今日所有的求道者,推薦這本見解深邃、深具啟發性的書。
──《佛性的遊戲》作者 舒亞.達斯喇嘛(Lama Surya Das)

「這本書會轉化你的思維,結果咧?就是在當下得到更多的喜悅!」
──《歐普拉》雜誌(The OPRAH Magazine)

托勒在兩方面做得相當成功:他把佛陀和耶穌等靈性導師的教誨整合在一起,為想得到靈性意識的人提供切合的指引;此外,他直指人受到心智支配、無法活在當下,是這世界各種苦難的根源……他讓開悟不再遙不可及,並讓我們知道:開悟對於個人的平靜與地球的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
──《前言雜誌》(ForeWord Magazine)

一本靈性覺醒的指南,作者是我們這個世代洞見最清晰、最具啟發性的老師之一。
──芝加哥「過渡書店」(Transitions Bookplace)

這是現階段世人值得一讀的「正確書籍」。它條理清晰、字字珠璣,毫無疑問是一本不同凡響之作,大有可能讓許多人的生活煥然一新。
──溫哥華「班仁出版社」(Banyen Books)發行人 湯姆‧奧克利(Tom Oakley)

《當下的力量》是一個客人推薦我讀的,我讀了一頁便知道它字字都是真理。它是一件瑰寶,說理清晰和充滿睿見。在「東西方書店」這裡,它靠著讀者的口耳相傳而成為暢銷書。
──西雅圖「東西方書店」(East West Bookshop)經理 諾曼‧斯尼特金(Norman Snitkin)

我毫不猶豫推薦艾克哈特.托勒的這本好書。每個在我們書店裡拿起這本書翻看的顧客,都把它買了回家。《當下的力量》是靠著扎實的內容和讀者的口碑,而自動暢銷的!
──倫敦沃特金斯書店(Watkins Books Ltd.)經理 史蒂芬‧高特里(Stephen Gawtry)

清新、具啟發性、切合時局、帶給讀者新的靈感。儘管我的書桌堆滿靈性書籍,但這一本卓然出眾……如果你想重新找回自己與靈魂的連結,這本書是你最棒的陪伴。
──溫哥華《共同基礎》雜誌(Common Ground)

托勒以強而有力的清晰指引,承諾著把我們帶向自己內在的高處和美地。這本書呼應著、反映出一股真正的轉化能量。
──《靈性改變》雜誌(Spirit of Change)

書店的暢銷書書架通常都是被內容單薄的書籍佔據,但托勒的這一本卻能躋身其間、歷久不衰。引人好奇的是,這個不尋常的暢銷奇蹟還會維持多久。
──《何謂開悟?》雜誌(What is Enlightenment?)

★內文試閱:

.導讀

不能用大腦來讀的一本書/張德芬
這是一本不能用大腦讀的書,這也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有新的收穫。這本書被形容為「靈性開悟的指引」,可是對我而言,《當下的力量》是教導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們受的苦減到最低。每個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活得更好,過得更開心的人,都應該要讀《當下的力量》。讀了作者第二本書《一個新世界》的讀者,如果覺得還不過癮,當然需要追本溯源找到這本讓作者一炮而紅的原始著作。
首先,作者指出,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的心智,也就是大腦的思維(見第一章)。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 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反倒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具體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著。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想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停止不住的大腦思維,也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
大腦的思維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製造了我們的痛苦,我們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性焦慮和永遠在外在世界無法尋得滿足的肇因,也都來自於大腦的思維(第三章)。此外,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我們遠離了真實的自我,是我們受苦的元凶。他稱真實的自我為本體(Being)。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我稱之為「真我」,而這也是我們人類有孤離感,惶惶不可終日,始終不快樂、不滿足的主要原因。為什麼會失落真實的自我呢?作者的意見是: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小我(ego),讓自己有「真實感」。而正因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愈聽從我們的小我,我們愈感到空虛和孤離。揮之不去的厭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為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我,也就是遠離了作者所說的:本體。
作者還提到了一個我們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見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們內在的一個能量場,它是我們過去未被合理的表達和適當的釋放,因而累積下來的負面情緒能量場。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居在我們身體之中的惡魔, 在它沉睡的時候,一切相安無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順利,或是有相關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時候,它就會甦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會突然變了一個人,出現言語或肢體的暴力行為。或是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一件小事情會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這就是痛苦之身被喚醒的結果。
好了,我們有一個不能正常運作的大腦思維,常常給我們找麻煩。現在又來了一個痛苦之身,不時跳出來攪局。難怪我們的人生苦多於樂,而且常常身不由己。怎麼辦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好幾個非常實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源自同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活在當下。當下有你所有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時間只是一種幻相,愈說愈玄了!其實,只要這樣想,就不難明白了。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我們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擁有的,不就是當下這一刻嗎?只要搞定現在這一刻,你就沒有問題了。未來就算一定會來臨,但是它也一定是以「當下」的方式出現的,不是嗎?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這裡,可是腦子跑到過去了,帶來了憤怒、傷心、悔恨、愧疚等情緒。或是人在此刻,腦子跑到未來,於是產生壓力、焦慮、恐慌。
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稱之為「臨在」(第五章)。臨在指的是有覺察地安住於當下。所謂覺察,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裡面思維的能力,作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緒之流的觀察者。臨在的力量一來,你的喋喋不休就會停止。還有一個培養臨在、進入當下的方法,就是去關注我們的內在身體(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上。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可以試著把眼睛閉上,然後去感覺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你怎麼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覺得到它嗎?有沒有感覺到氣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書中有很詳盡的冥想方法,教你與你的內在身體做更多的連結,這樣就可以培養更多的覺察力。
作者一直強調「無意識」(unconsiousness)和「意識」(consiousness)的差別(第四章)。他認為,所有人類的瘋狂行為,都是出自於無意識,受到我們從小被制約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說,你對一件事情的反應、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軌跡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歡或贊同它們。所以某種程度來說,我們都是一個被灌好了程式的電腦。使用書中的一些教誨,練習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便能夠增加我們有意識的部分,奪回一些自主權。
有一個「未顯化狀態」(unmanifested)也是作者著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於作者很喜歡《老子》一書,所以未顯化狀態可以比為「道」,就是在天地萬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狀態,是萬物生命的源頭,但是它從未誕生,也未曾消失過, 而且無所不在(聽起來很像本體)。在它之中,沒有二元對立的好壞、對錯、是非、黑白。它是一個「一」的境界。相較於「已顯化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們眼見的物質世界,未顯化狀態體現於「空」、「空間」以及「寂靜」之中。看起來很神祕,但是,如果我們愈常接觸它,我們愈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愈能在已顯化世界過得更好。書中詳述接觸未顯化狀態的一些方法,請讀者好好去體會、實踐。
本書第十章,談到了「臣服」這個概念,可能很多人剛開始無法接受。其實臣服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蘊含著強大的行動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個人最喜歡第十章,因為裡面不但把臣服這個觀念講得淋漓盡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節的總結和回顧。請讀者好好欣賞,細細的琢磨。
這本書,就像我先前說的,不能用大腦來讀。在讀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從你的靈魂深處去感受那個似曾相識的感覺,去體會那個「看到真理就頓悟」的內在智慧,在字裡行間去感受那個震撼你心靈深處的能量。它在國外剛出版的時候, 曾經長期蟬聯《紐約時報》心靈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軸精神所撰寫的靈性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台灣的書市一直長銷,讀者反應十分熱烈,可見真理是可以被認出來的。
如果讀者朋友對於本書有任何的回饋或是疑問,歡迎上我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cn/tiffanychang)去坐坐,提提問題。我也很願意盡我所能的與大家分享心得、交流。

.摘文

第一章 你不等於你的心智
情緒: 身體對心智的反應
那麼關於情緒呢?我覺得自己受情緒擺佈的時間,更勝於受心智擺佈。
當我在使用心智一詞時,其意指的並非思維而已,還涵蓋了各種情緒、無意識的「心理─情緒」反應模式。情緒是在心智與身體交會時產生的,情緒是身體對心智的反應(你也可以說,情緒是你的心智在身體上的反映)。例如,當你對某人升起攻擊的念頭或敵意時,身體就會累積稱為「憤怒」的能量,這時,你的身體會處於備戰狀態;而當你認為自己受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威脅,這念頭會讓你的身體收縮,產生「恐懼」的情緒。科學研究顯示,強烈的情緒甚至可以引起身體的生化反應,這些生化反應是情緒在生理或物質面向的呈現。我們並不總是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但是透過觀照你的情緒,你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思維模式。
你愈認同於自己的思維、好惡、判斷與解釋,你就愈少以旁觀者的角色臨在,如此一來,情緒的驅力就會愈強大。如果你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你與情緒的連結被切斷,最終將會在純生理的層面上體驗到這些情緒,它將以疾病或症狀的方式呈現出來。近年來,已有大量文章探討此類議題,所以在此就不多做贅述。一道強烈的無意識情緒,有時會帶來看似意外的事故。例如,我觀察到,那些身上累積大量怒氣而不自知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他人口頭或身體的攻擊,卻不明所以。這是因為他們散發的無形怒氣,會被同樣憤怒的人們無意識地接收到,從而觸發了這些人潛藏的怒氣。
如果你不太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可以先專注在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上。從身體裡面去感受身體,這將可以讓你和自己的情緒產生連結。關於這點,我稍後會再做說明。
你說情緒是心智在身體上的反射,但有時候,它們兩者之間是衝突的,當心智說「往東」,身體卻偏要「往西」。
如果要知道你的心智在想什麼,身體永遠會給你最忠實的反映。觀照你的情緒,更精確地說,就是從裡面去感覺你的身體。如果心智和身體看似有衝突,說謊的一定是心智,說實話的一定是情緒。情緒不能告訴你「你是誰」,但能夠真實呈現你當時的心智狀態。
當然,表層思維與無意識的心理歷程有衝突是很常見的。你目前也許還無法將覺知帶入無意識的心理活動中,如同帶入思維中一樣,但那總會以情緒的方式反映在你身體上。運用這種方法觀照情緒,基本上就和之前提及的聆聽或觀看思維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思維存在腦中,而情緒卻有強烈的生理成分,是你可以透過身體感受到的。運用這個方法,你可以讓情緒如實展現,而不受其控制。你不再與情緒合為一體,你是觀察者,情緒是被觀察者。依照這種方法練習,所有存於你體內的無意識部分,都將被意識之光照亮。

你是說,觀照各種情緒就像觀照想法一樣重要嗎?

是的,你應該養成這樣的習慣,隨時問自己:「此刻,我內在有什麼樣的情緒?」這個問題將把你帶往正確的方向。但切記,千萬不要分析情緒,只要觀照它就好。把你的注意力向內聚焦,去感受情緒的能量。如果沒有情緒浮現,就把注意力更集中在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上,那是進入本體的一扇大門。
情緒通常代表一種被放大和強化的思維模式,情緒負載著強烈的能量,所以,想觀察它一開始並不容易。情緒總是想辦法要控制你,而且都能如願以償,除非你有足夠的臨在意識。一般人們常會無意識地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此時,情緒會暫時取代「你」,一個建基於思考和情緒兩者之間的惡性循環於焉形成——它們相互餵養彼此。首先,思維把它自己強力反映在身體上形成情緒,然後情緒的振動頻率再餵養原本的思維模式,讓其執著於引起情緒的人事物,而這種執著又會帶給情緒更大的能量,如此循環不息。
基本上,所有的情緒都是來自同一個無分別性的原始情緒,這原始情緒起因於人們遺忘了:在名字和形相之外,自己究竟是誰。由於這原始情緒的本質如此無分別性,我們很難給它命名。「恐懼」可能是較為貼近的名稱,但除了不間斷的不安全感之外,這個原始情緒還包括了一種深沉的被遺棄感、不完整感。我想,我們可以簡單地找到一個與這原始情緒同樣無分別性的字眼——「痛苦」。心智之所以需要無休止地活動,主要就是想擺脫情緒上的痛苦。然而,不管心智多麼努力,效果都是短暫的,它只能暫時將痛苦掩蓋住。事實上,心智愈用力去除痛苦,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就會愈大。心智永遠也找不到解決這問題的辦法,它是不會容許你去找出辦法的,因為它自己就是罪魁禍首。這就好比一位警察局長犯下縱火案,那就別再指望他能查出縱火犯是誰了。
只要你與心智認同,就無法從痛苦中解脫。但如果你能將心智從權力的寶座上拉下來,本體就會自動現前,讓你明白它才是你的真實本我。

是的,我知道你接下來要問什麼。

我想問的是,難道愛與喜悅這類正面的情緒也是不好的嗎?
真正的愛與喜悅離不開人的本然狀態,也就是人與本體合一的狀態。每當思緒之流中出現間隙,我們就有可能瞥見愛、喜悅,或是一剎那的深度平安。對多數人來說,這樣的間隙只是驚鴻一瞥,或意外碰上的。當你目睹極致美麗的事物,體能發揮到極限,或身處極大危險之際,心智會倏然「無言」被一片寂靜籠罩。在此寂靜裡,存在著微妙而強烈的喜悅、愛和內在平安。
這樣的時刻通常極為短暫,你很快又會被心智噪音(即思考)給淹沒。在你尚未擺脫心智箝制之前,愛、喜悅、內在平安無法源源不絕地湧現。但這三者並非我所稱的情緒,它們存在於一個比情緒更深的層次。正也因此,你需要去全然感受自己的情緒,才能進一步感受到比情緒更深的東西。「情緒」一詞源自拉丁文emovere,意指「帶來困擾」,情緒的本義乃是「困擾人的東西」。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