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1° )
氣象
2021-04-27 | PChome書店

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

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
作者:麥特.瑞克托(matt richtel) 出版社:奇光 出版日期:2020-01-02 00:00:00

<內容簡介>

Amazon書店5顆星盛讚:
破解我們對免疫系統的認知,21世紀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書!
《紐約時報》最具開創性醫學報導!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等數十位專家訪談!
從癌症、愛滋病、失智症、自體免疫失調等重症,
深入探究免疫系統這人體最精微奧妙的奇蹟武器!
免疫系統是人類健康與安適、生或死的關鍵,
本書探索人類免疫系統和健康的祕密,
以宏大的報導及精心的布局,成就一部史詩,為這類書籍開創先河。
內容交織著尖端的科學新知與四位主人翁私密的生命故事。

◆普立茲獎得主暨《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麥特.瑞克托的最新醫療新知鉅作。
◆深度訪談數十位世界知名重量級科學家和免疫專家,其中不乏在免疫研究上發明關鍵疫苗和藥物以及做出突破性實驗和研究成果的學者專家,如免疫學先驅雅克‧米勒(Dr.Jacques Miller)、弗契(Dr.Anthony Fauci)、2018年諾貝爾生理 及醫學獎得主美國免疫學者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等人,更為本書增添科學信實佐證。
◆BBC「本月必讀的十本書」、《紐約書評》、《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書評》、《今日美國》、《科克斯書評》、《書單》、《出版人週刊》一致好評口碑推薦!
◆本書很具說服力地把免疫學的科學和歷史交錯寫入四位病患的生活中,這些病患各自有不同的免疫功能失調狀況:有的反應過度,有的反應不足,或將自己當成敵人,或將敵人當成自己。
◆說明免疫系統的研究歷史,也讓我們了解免疫系統的運作。一本理解免疫系統與社會對免疫產生何種影響的擲地有聲之作。
◆述說免疫系統機制以及它如何涉入實際健康層面,也是關於睡眠、健身、情緒、壓力、營養、年老和失智症的故事。

「免疫系統走的路如同在深淵上走鋼索,要活下來取決於免疫系統知道分辨誰是自己人,誰又是外來者,還得對應三大挑戰:壞傢伙的變異性;讓血液在幾秒內流過全身的中央循環系統;以及必要的癒合力。以上種種,免疫系統不但都要做到,還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能在過程中把自己也殺了。免疫系統走了一條最細緻的路,它能成功是因為有高效率的維和部隊在幫忙,讓人誤以為它們的工作是魔法。最近七十年的免疫學一直追求魔法的破解,想知道我們的防禦機制在關鍵核心如何運作分工。而這趟驚異旅程開始轉向,從對免疫系統的粗略了解轉到分子層級的探究,結果讓現代醫學深入魔法中心,從精妙防禦的內部機制直接插手你的健康。」──本書作者 麥特.瑞克托
免疫系統是世上最想建構和諧關係的維和部隊,
精妙運作只為實現一個基本目標——平衡。
免疫系統是身體必要的防禦網絡,是守護者,能對抗疾病,癒合傷口,維持秩序,保持平衡,讓人活著。從T細胞到自然殺手細胞,這些微型步兵軍團在體內巡邏,以即時通訊網絡互相聯絡。經過千年來的演化磨練,免疫系統幾乎能面對無限威脅。
免疫系統複雜微妙,容易因為疲勞、壓力、毒素、年齡增長和營養失調等現代生活問題而受到損傷,甚至過度清潔都能傷害它。矛盾的是,它雖脆弱,卻是神奇武器,能出乎意料地刺激自己身體,導致當今自體免疫疾病的流行。
本書透過癌末、愛滋病和自體免疫失調四位患者私密的生命故事,行雲流水地引導讀者探索如偵探小說般的科學故事,上從黑死病到20世紀對疫苗及抗生素的突破,以及革新免疫學的尖端實驗室,讓癌症免疫療法成為可能實踐的真理;微生物叢基因體和自體免疫療法正改變數百萬人的生命。本書更生動捕捉有效療法與免疫系統間的互動細節,以及人類行為與環境對免疫系統的互為影響,往往出發點是善意,但總是走在剃刀邊緣,稍不慎就會讓這出色系統失去平衡。
作者更廣泛與數十位世界知名科學家做全新深度訪談,豎立里程碑,如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美國免疫學者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等人,以平衡的態度調查最深沉的生存之謎,成就一個個深刻動人的人性故事,透過四位主角的眼睛,映照出我們「優雅防禦」的重要面向,解碼人體免疫系統和健康及生死的祕密!

★名人推薦:

◆李岳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世良|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紀君霖|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
免疫系統誠如英文原書的標題,是一種優雅的防禦機制,人體的免疫失調就會產生疾病,過少或過多的免疫細胞都無法幫助身體維持健康;因此在對抗疾病的同時,如何達成身體內在平衡機制,將是未來人類發展免疫療法的重要關鍵。而與此同時健康正確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達到免疫平衡方式;免疫療法不是萬靈 丹,但的確帶來一線希望與機會,期盼不久的未來能更快找到免疫系統的防禦之道!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沒想到一本談免疫系統的故事可以那麼療癒、感人。看完本書,你會真正了解人類與病原、免疫系統、人類微生物群系之間的恩怨糾葛,並開始尋求和解。

◆普雷斯頓(Douglas Preston),暢銷書《猴子之神的失落之城》作者
本書揭露人類免疫系統及其運作的最新發現,內容讓人嘖嘖稱奇,文字精采讀來欲罷不能。而它更是一個故事,述說面對死亡的人們;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熱情;面對死亡的沉思冥想;與我們全體如何在這個終極謎團中奮力掙扎。文字揪心且動容,滿是悲憫、情愛與人間悲喜。這是有高度情操的作家才能成就的作品,緊扣重大議題與深層人文討論,讀來發人深省、感動無限。高度推薦這本了不起的書。

◆喬哈(Sandeep Jauhar),《紐約時報》暢銷書《心臟大歷史》作者
本書內容全面且詳盡,主要關注身體中「永遠警覺、無處不在的維安部隊」。要對抗感染及癌症,進而將身體調整為正常的健康狀態,免疫系統扮演極關鍵的角色,閱讀這本書讓我們更了解人類生物學上恆久的奧祕。

★媒體推薦:

◆《紐約書評》
深入淺出地為一般讀者詳盡解說免疫系統的複雜生物學運作,作者成功地完成這項了不起的任務。

◆《華盛頓郵報》
作者模糊了生物學入門、醫學史文本和傳統第一人稱患者故事之間的界線,利用他的記者視角關注人類的處境。

◆《洛杉磯書評》
影響深遠,也堪稱是對當今傑出科學引人注目的現代歷史而作的優雅辯護。

◆BBC「本月必讀的十本書」
作者徹底調查,詳細介紹過去70年來免疫學知識的爆炸式成長。將四個案例研究融入敘述中,令人動容。

◆《華爾街日報》
透過對四名患者的案例研究,進行了徹底且有趣的初學者免疫學課程。

◆《今日美國》
卓越好書。瑞克托是有天賦的說故事者,以人道的方式講述尖端科學的故事。

◆《科克斯書評》
本書是免疫系統的專業報告。……瑞克托完整闡明這個複雜主題,寫得之好,就連醫生也該閱讀。

◆《書單》
瑞克托懷抱敬畏之心對這個重要主題抽絲剝繭,寫來細膩動人。

◆《出版人週刊》
是對身體第一道防線的最佳讀物,令人愛不釋手。

★目錄:

作者的話
Part 1 平衡中的生命
1.牽繫
2.傑森
3.巴伯
4.琳達和梅瑞迪斯

Part 2 免疫系統與生命慶典
5.雞、狗、海星和魔術子彈
6.慶典
7.慶典破壞者
8.神祕器官
9. B開頭的字
10.T細胞與B細胞
11.疫苗
12.無限製造機器
13.移植
14.免疫系統的指紋
15.發炎
16.發燒
17.飛俠哥頓
18.和諧之路
19.三位智者和單株抗體
20.第二個免疫系統

Part 3 巴伯
21.性愛機器
22.GRID
23.來電
24.CD4和CD8
25.魔術
26.初次接觸點

Part 4 琳達和梅瑞迪斯
27.琳達
28.狼
29.看不見的證據
30.兩個世界的最好之事(算是吧)
31.梅瑞迪斯
32.你應該挖鼻屎嗎?
33.微生物叢基因體
34.壓力
35.睡眠

Part 5 傑森
36.癌症有關的字
37.笑與淚
38.拉撒路老鼠
39.傷口癒合
40.程序性死亡
41.突破
42.傑森與時間賽跑
43.死亡牧羊人
44.個人試驗和臨床實驗
45.另一隻鞋

Part 6 返家
46.巴伯
47.琳達
48.珍妮絲和羅納德
49.傑森進入白色隧道
50.傑森又起
51.阿波羅11號
52.家
53.傑森之路
54.生命的意義
55.傑森的意義
致謝

<作者簡介>

麥特.瑞克托(Matt Richtel)
《紐約時報》記者,以一系列分心駕駛的文章獲得普立茲獎。這類作品集結成他的第一本非小說類書籍《死之漫遊》,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死之漫遊》講述一場致命車禍後的私密故事,並被《舊金山紀事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科克斯評論》、《溫尼伯自由報》和亞馬遜評為年度最佳書籍。多出現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新鮮空氣」節目,也會參加美國公共電視網新聞時段討論,其他主要媒體也看得到他的蹤影。目前住在加州舊金山。

譯者:潘昱均
美國俄亥俄大學廣電傳播系畢,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完美蛋料理全書:世上最好用食材的廚藝探索&105道蛋料理完全食譜》、《廚藝好好玩:探究真正飲食科學‧破解廚房祕技‧料理好食物》【全新增訂版】、《看!情緒幹的好事: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0年的良心告白──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自豪「不完美的我也是最好的自己」》、《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等。

★內文試閱:

.作者序

為了區隔醫學領域的博士「Dr.」和哲學領域的博士「PhD」,我用帶有尊敬意味的「醫師」稱呼醫學博士;對哲學博士則只以此人的姓氏加上博士做為指稱。這是無奈的權宜之計,因為PhD的含意不只在於辛苦掙來的博士學位,更在於此人在其研究領域有極重要的發現。我遵循《紐約時報》的寫作規範決定區分兩者,目的是導引讀者從多重角色領略故事全貌。某些角色具有研究專長,也就是較像PhD的人,其他則有臨床醫學專業,也就如醫界人士。還請科學家見諒,你們才是奧德賽中的阿爾戈英雄,這趟長征中的領頭先鋒。
最後要說的是,我只用名字稱呼書中角色,包括傑森.葛林斯坦(Jason Greenstein)、他的家人朋友,以及其他被我揭露私生活的人:巴伯.霍夫(Bob Hoff)、琳達.賽格雷(Linda Segre)、梅瑞迪斯.布蘭斯科(Merredith Branscombe),因為他們的治療故事帶有各自人性化的部分需要以更多日常用語來說明。

.摘文

Part 1
平衡中的生命 LIVES IN THE BALANCE
1牽繫
天色一片灰濛濛,傑森.葛林斯坦安靜地坐在福特Windstar的乘客座位。時間是二○一五年的三月十三日星期五,他正要去完成一項奇蹟,以他早已習慣的邋遢風格前往。
銀色迷你廂型車從郊區向丹佛疾駛,這車看起來只是裝上輪子的破銅爛鐵。暖氣呼哧作響,似乎只在外面很熱時才有用,後車門不能開,儀表板上各種警示燈忽閃忽滅,提醒傑森很多系統故障他都沒有處理,地圖和行車指南從置物箱滿出來溢散在車底。
車裡有股味道。傑森為了怕有緊急狀況在後頭放了五加侖罐裝汽油,狹小空間裡彌漫著汽油味,還混著從無盡速食店積下的陳年油垢冒出的油膩味。他就是抗拒不了小七的臘腸熱狗,儘管總把它們叫做「巫婆的手指」和「噁心玩意」。
傑森之前動不動就要來一趟跨州銷售之旅,有時就睡在車子後面,人蜷縮在一條汙漬點點的橘色東方毯上,頭就枕著汽油罐。有時他也睡在貨物箱上,箱子裡裝著亮晶晶的珠寶小飾品,都是他要賣給遠方賭場當促銷品的東西。
傑森四十七歲,大學念的是菁英學院,研究所拿了商學和法律學位,但他對這些虛名既不眷戀也看不上眼。他的人生是一個創業理念到另一個創業理念,一次冒險到下一次冒險。開車時的他最快樂不過了,嘴裡塞著一坨Skoal菸草,隨著搖滾歌手史普林斯汀的歌或地平線那頭某個新城鎮的地方電台大聲歡唱。傑森一心想做的,就是發現、探索,活出自己的人生。他天生就是美國夢的追夢人,拓荒篷車的開路車。
「媽,如果我出了什麼事,幫我顧好這輛車。媽…妳在聽嗎?」他跟母親這樣說。傑森和他的媽媽凱薩琳一下子把對方當成寶,一下子又用壞到骨子裡的惡毒話互罵,話語之負面之激烈,恐怕會讓亞瑟.米勒 也融化。
現在傑森坐在客座,開車的是他女友貝絲。他要去做一項非正統手術,旁門左道的程度是他永遠想不到的。而他決心變成醫學上的奇蹟,就像他說的:當個海報主角,宣傳癌症治療的神奇新法。傑森站在死亡的懸崖邊,一隻腳已跨出邊界,但他準備抗拒死亡。
傑森的癌症已是末期中的末期,任何合理的診斷都會說他的生命已到了終點。
他的肺裡嵌著近七公斤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腫瘤向後壓向他的身體左側,每隔幾週就會長大一倍。四年來的化療和放射線治療都失敗了,只能短期抑制,而這些方法已是治療癌症的最佳手段。醫生能做的都試過了,有些藥吃了兩次或和其他藥一起合併使用,爆發恐怖的副作用。惡性攻擊不斷復發,現在腫瘤已經腫到從背上突出來了,貝絲開玩笑地叫傑森是鐘樓怪人卡西莫多。這一大塊腫瘤壓迫到尺神經 ,讓他痛到不行,左手連動都動不了,腫得就像一坨坨肉團。
腫瘤對他左手的攻擊特別殘酷。傑森還小的時候,或說我們都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就是叱吒一時的運動員,機靈、強悍,是個動作敏捷的左撇子。他不高,但跳得倒是挺高,像隻有著青蛙腿的羚羊,入選科羅拉多州的籃球聯賽代表隊和棒球聯賽代表隊。他的長相也與天賦相稱,黑頭髮、黑眼睛,笑容大方,半義大利人半猶太人的血統生出全美最典型的混種少女殺手。但對我來說,他的註冊商標是他的笑聲,他會一路笑到女高音才唱得上去的高音處才爆炸,笑點多是自己講了什麼笑話,就是高興嘛!
貝絲駕著車開在從波德往丹佛的路上,雲邊鑲著陽光,三月仍無法決定屬於冬天或春天。傑森不舒服癱軟著,身上穿著灰色運動褲、帆布樂福鞋、法蘭絨襯衫,全是鬆垮垮的寬大版型,才好滑過身上讓他痛苦難耐的腫塊。甚至他的腳也腫了。傑森承受癌症帶來的一切,他的腫瘤科醫師幫他取了個綽號叫「鐵牛」,因為他頑強忍受一切治療,還經常會開個玩笑或笑著捱過全程。
就在上星期一,傑森去看腫瘤科醫生時被判了死刑。醫生檢查了腫瘤增長的情形,難過地告訴他已經沒辦法了,每一種治療方法他們都用過了,試遍了所有毒物組合,但癌症只是不斷反噬。已到了該放手的時刻。
問診結束後,醫生在病歷中寫著:「最合理也最合情的做法,是讓葛林斯坦先生進行居家安寧照護。」他要安排時間和傑森的家人碰面,替他準備安寧療護。
「就算繼續治療,」醫生寫道:「受的毒害也大於益處。」他不准再做了,「除非有明顯作用。」
貝絲開車穿越一處中產階級社區,附近有長老教會聖路克醫學中心(Presbyterian St. Luke’s Medical Center)。傑森通常很愛講話,機關槍似的聊不停,現在貝絲幾乎聽不到他說一個字。
停好車,貝絲攙扶著傑森搭電梯去三樓。傑森在這間腫瘤病房待了不少時間,方正房間裡擺著多張笨重巨大的棕色躺椅,他坐在椅子上忍受有害化療,這樣的情形不是只有今天。
傑森靠邊慢慢把身子挪進椅子裡面,護士把靜脈注射管接到他的胸口,一開始先用生理 食鹽水沖一下,確認管子是乾淨的,接著注射苯海拉明(Benadryl)讓傑森昏沉想睡,之後再換上另一個注射袋,裡面裝的也是清澈的液體,只不過是個新產品。

癌症是世上的主要殺手之一,而這本書不是在寫癌症,也不是在報導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意外致死、中風、阿茲海默症、糖尿病、流感肺炎、腎臟病、愛滋病,雖然這些都是讓我們生病致死的原因。這本書不是對任何特定疾病或受傷的報導,這本書說的是所有疾病以及把它們連繫在一起的特殊網絡,一個定義全人類身心健康狀態的聯合組織。這是一個關於免疫系統的故事。
這本書是對免疫系統重要知識的說明,特別是過去七十年間的卓越發現,也解釋免疫系統在我們健康各層面扮演的角色。當抓傷或刀割刺穿了皮膚的屏障,皮膚本身就是第一道防線,之後免疫系統就急忙上陣。免疫細胞湧進傷口,清理、重建組織,修復腫脹或瘀傷造成的內部損傷,以致有燒灼感和刺痛感。複雜的細胞防禦網會攻擊一年流行兩三次的流感病毒,探尋可能發展為癌症的無數惡性腫瘤,抑制像皰疹這種已在廣大群眾中殖民的病毒,對抗每年出現的上億件食物中毒。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了解免疫系統在大腦的普遍作用,大腦裡受損或老舊的神經元突觸會被器官自己的免疫細胞修剪,以維持繼續生長的神經健康。
這種警戒持續不斷且多半隱形,流行最廣的說法是,免疫系統名副其實就是確保健康的身體護衛隊。舉例來說,這種捍衛個人健康的特殊機制似乎在基本功能上扮演一定角色,就如擇偶——它會幫我們避免亂倫,因為亂倫可能危害我們的集體安全和生存。
描述免疫系統多用戰爭詞彙,它被描述為一種對抗邪惡疾病的內在力量,憑著有偵察力和監視力的強大細胞,執行精確的定點殲滅和核子攻擊。再用戰爭擴大隱喻,我們的防禦網絡也依賴備妥自殺藥的祕密特工,並且由世上最複雜也最即時的電傳網絡聯結在一起。就以人類生物學的其他層面來看,這種防禦機制也享有幾近無可匹敵的地位:可在身體裡自由漫步,在器官系統裡隨意穿梭。就像戒嚴時期的警察,免疫系統找出威脅份子以防致命傷害,就憑它們能辨別十億以上不同種類的外來危險物質,即使是科學尚未發現的,它們都能找到。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任務,只要生命是一場喧鬧的慶典,身體是一場鋪張的派對,是各種細胞群集,混亂又生氣勃勃的聚會,就存在數十億的組織細胞和血液細胞、蛋白質、分子和入侵的微生物。
由於人類身體的可穿透性,免疫系統的警察工作變得複雜,幾乎所有想進入體內的有機物都可以穿透。我們的身體是一場來者不拒的流水席,是自由入座的盛宴,與正巧相會的每一種生命體共度一段旅程,無論它們是小偷或幫派兄弟;是帶著核武公事包的恐怖份子;是又笨又醉的表親;或是佯裝朋友的敵方特務;或是無法預測的敵人;更可能是另一個宇宙傳來的不明異形。
然而對於這些威脅,戰爭隱喻是個誤導而且不完整,甚至可說錯得離譜。免疫系統不是作戰武器,它是世上最想建構和諧關係的維和部隊。免疫系統的工作是藉著這個瘋狂派對,密切關注麻煩製造者,然後——這才是關鍵——在對其他細胞盡可能傷害最小的情況下把壞傢伙趕出去。這不僅是因為我們不想傷害自身組織,也是因為我們需要生活在體內體外的很多外來生物,包括生活在腸道的數十億細菌。目前可信的說法是某些微生物非但不具威脅,反而如重要盟友般受到歡迎,我們的健康取決於身體與多種細菌的和諧互動。事實上,有些細菌能增強免疫功能的作戰力,當我們使用抗生素、抗菌肥皂或傷害腸道菌群的解毒劑時,我們就冒著減損它們的風險。
而當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時,就要注意了。
就像失控的警察國家,當免疫系統不受控,太過活躍,就可能變得像任何外來疾病一樣危險,稱為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目前患者持續增加,全美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亦即近五千萬美國人有此問題。據估計,百分之七十五是女性,多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克隆氏症和大腸激躁症(簡稱IBS),每一種疾病都很可怕,令人沮喪,讓人虛弱,難以確診。總體而言,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是美國排名第三的常見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位居全美最主要死因的糖尿病就是免疫系統與胰臟發生戰爭造成的。
近數十年的免疫學已告訴我們免疫系統的另一個核心面向:它會被騙。有時疾病在體內生根,開始擴散生長,然後耍詐,讓免疫系統相信它也沒那麼糟,整個防禦系統不但被蒙混過去,還反助病根繼續長大。這就是發生在傑森身上的事。
癌症對傑森優雅的防禦系統耍了一個賤招,越過免疫系統的溝通管道,指示體內士兵解除戒備,然後利用他的免疫系統保護癌細胞,彷彿癌細胞是珍貴健康的新組織,本就該把傑森糾纏至死。
在大吉大利的十三號星期五,清澈液體滴入傑森的胸腔,這是為了扭轉癌細胞的伎倆,它正引導免疫系統出來戰鬥。傑森是首批為醫療史做出最大貢獻的五十位患者之一,他一直夢想做個動力不絕的邊境拓荒者,現在他做到了。他站在人類成就的最前端,以現代科學挑戰疾病萬神殿中最持久有效的殺戮技巧。
說不定傑森是醫學重大轉變的一個例證。當這想法逐漸清晰,我拿起我的筆。

作為《紐約時報》記者,也是傑森的朋友,我開始一段了解免疫系統的旅程。我們何以至此,居然到了要修補免疫系統的地步?而這又代表什麼?我得到的是一段科學探索與英勇故事,調查線索千絲萬縷遍布全球,深入歐洲、俄羅斯、日本、美國,一項項發現皆是研究者接續前人辛苦得來的成果。我學到的是一連串關鍵片段和教訓,是某人的生命史和科學上的驚呼時刻,讓這本書不似教科書反像是一部故事書。這是一個在述說免疫系統機制以及它如何涉入實際健康層面的故事,是關於睡眠、健身、情緒、營養、年老和癡呆的故事。
這也是傑森的故事,和你即將讀到其他三個醫學驚奇的故事:巴伯.霍夫,他擁有世上最特異的免疫系統;琳達.賽格雷和梅瑞迪斯.布蘭斯科,這兩個堅強的靈魂對抗著她們自身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所化身的隱形殺手。
如同傑森一樣,他們是引爆偉大科學的小火種,帶來知識的爆炸,隨同科學家一起建構我們對免疫系統的新理解,可與人類最偉大的成就相提並論。
這些新發現和「抗生素的發現一樣重要。」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翰.提摩曼(John Timmerman)博士這樣說,他對免疫系統完成開創性的研究。在對抗影響生活品質和壽命的各種疾病上,「我們現在就像阿波羅十一號,已經降落了,登月小艇老鷹號著陸了。」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