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1° )
氣象
2021-09-08 | PChome書店

陳朝龍象限檢痛法:30種常見痠痛的自我理療法

陳朝龍象限檢痛法:30種常見痠痛的自我理療法陳朝龍象限檢痛法:30種常見痠痛的自我理療法
作者:陳朝龍 出版社:山谷文教 出版日期:2021-06-30 00:00:00

<內容簡介>

十人九痛!身體痠痛問題困擾著許多民眾,但是「你覺得痛的地方,並非真正要治療的地方」,所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是根本之道。本書作者陳朝龍中醫師首創「象限檢痛+動力鏈」檢視法,教你找出痛源,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疼痛。

作者陳朝龍長期專注於疼痛治療,結合運動醫學、中醫傷科療法,經過二十多年、三十萬人次的臨床行醫經驗,成為今日的解痛聖手!本書帶領讀者從醫學科學的角度,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自己就能找出疼痛根源,在家輕鬆理療痠痛、逐步遠離疼痛。

書中強調必須依照四大重點來進行痠痛理療:(1)放鬆肌筋膜、(2)將骨架還原復位、(3)將回復正確位置的骨架及關節進行固定、(4)患者日後需時時鍛鍊,維持回復原位的骨架關節之健康。如果都有依照這些程序進行治療,所有痠痛幾乎都能得到八成以上的緩解!

本書第一二篇談陳朝龍的治療理念、思路、治療方法與器具,第三篇介紹針傷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三十種病症,利用簡單、易懂、易操作的自我診斷方法,搭配作者在臨床針傷手法的操作模式,教導讀者如何用自己的手、眼及本體感覺來感受身體的變化,自我檢測全身的筋膜、骨架結構角度,了解痠痛從何而來,讀者可以簡單地進行自我保健,獲得自在的無痛人生。

★本書特色:

中醫聖手點到痛除!
*作者首創象限檢痛法並運用動力鏈,教你找出痛源
*常見痠痛與運動傷害的自我檢測及減痛理療,易懂、易操作
*治痛絕招一次懂:針刀、針灸、拔罐、傷科手法、按摩
*運動醫學+中醫針刀+傷科手法的完美結合

★目錄:

推薦序
陳旺全 遠離痠痛,造福民眾
呂東武 一冊在手,痠痛遠走
馬西屏 九天龍吟,健康無價
自序
陳朝龍 起心動念,願景實現

PART 1了解痠痛,由淺入深
肌筋膜與骨架的緊密關係
為何痠痛找上身?
軟組織沾黏讓疼痛好不了
消除痠痛必知-人體動力鏈
自我檢測-象限檢痛法

PART 2認識中醫解痛療法
小針刀大妙用
善用拔罐解痠痛
傳統中醫絕技-刺絡放血
精準傷科手法

PART 3解痛良方大公開
中軸
頸椎病
落枕
頸因性頭痛
膏肓痛
胸部挫傷
椎間盤突出
腰椎滑脫
閃腰
尾骨挫傷

上肢
五十肩
肩峰下滑囊炎
網球肘
高爾夫球肘
腕隧道症候群
媽媽手
腱鞘囊腫
扳機指

下肢
退化性膝關節炎
跑者膝
鵝掌肌腱炎
習慣性踝扭傷
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
跗骨隧道症候群
舟狀骨症候群
趾骨挫傷

其他病症
薦髂關節錯位
髖關節錯位及缺血性壞死
膝蓋常見運動傷害

<作者簡介>

陳朝龍
現任:
全生中醫診所院長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秘書長
接觸中醫藥從五十年前祖父傳給父親的百草堂開始,至今累積二十多年、三十萬人次的中醫臨床實戰經驗

善治專長:
各類運動傷害、偏頭痛、五十肩、網球肘、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脊椎骨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各種皮膚疾患、過敏性鼻炎、氣喘、鼻竇炎、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症、消化道功能障礙

學經歷:
1985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碩士
中華黃庭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第10屆)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第16-18屆)
台北市立大學兼任講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灣針刀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運動醫學專科醫師訓練完訓
2017世大運場邊防護指導醫師私立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調理保健科兼任講師(2012-2017)

★內文試閱:

了解痠痛,由淺入深
痠痛並非文明病,黃帝內經《痺論》就已有相關的論述,「痺者,閉也」乃氣血運行不暢,閉阻經絡之意。那什麼是經絡?為什麼引起痠痛呢?很多人懷疑這些看不見的經絡,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拜時代演進,整體工藝技術提升,尤其顯微影像科技的發明,促使解剖學發展更快速,加上生理、病理學的各種理論之驗證,使得筋膜學說更趨完整而成熟,利用這些科學的方法同時也能歸納出中醫經絡、經筋理論是確實存在的。

經絡閉阻,可視為是人體的骨骼肌肉系統,或稱之為肌筋膜網絡受到外力或過度使用產生攣縮變形後,使得肌肉、肌腱及韌帶張力變化,隱藏在其內部代表循環網絡的血管,及神經網絡之一的感覺神經受到壓迫,輕則痠,重則痛,甚至麻木,更甚影響運動神經則無力或無法控制。所以只要排除一些內科疾病續發的痠痛症狀外,常見的痠痛可說是整個骨骼肌肉系統最大的問題,以傳統中醫的說法就是利用「理筋正骨」的手法將骨架還原、筋脈理順、血通氣行,痠痛自能迎刃而解。

本單元將介紹讀者如何用自己的手、眼及本體感覺來感受身體的變化,自我檢測全身的筋膜、骨架結構角度,了解痠痛從何而來,運用書中述明的簡單易學之理療技巧,當可遠離痠痛。

1-1肌筋膜、骨架的緊密關係
本書中我所介紹的治療,無論是在診所內或是教讀者在家自己止痛,都強調肌筋膜的放鬆、骨架的復位,為什麼呢?現在全世界無論是健身界、復健醫療,都在強調「肌筋膜」,但是你知道肌筋膜在治療痠痛時多麼重要嗎?讀者一定要了解肌筋膜,以及為什麼骨架一定要復位。

肌筋膜放鬆、骨架復位為何如此重要?
我的治療重點,第一是放鬆肌筋膜,第二是將骨架還原復位,第三是將回復正確位置的骨架及關節進行固定,第四則需要患者日後時時鍛鍊,維持回復原位的骨架關節之健康,如果都有依照這些程序進行治療,所有痠痛幾乎都能得到八成以上的緩解。很多人因為痠痛請人推拿按摩,當下按得很舒服,但是沒多久又痛起來,就是肌筋膜放鬆以後沒有把骨架復位及固定,才導致病情反復發作。

放鬆肌筋膜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肌筋膜組織被視為人體「第二骨骼」,這一層由結締組織組成的筋膜貫穿身體,除了包覆全身所有的肌肉以外,它還包繞著血管、神經和臟器。筋膜分好幾層,有淺筋膜、深筋膜、內臟筋膜,它們將身體組織、各個臟器串連並適當排列在適合的位置。筋膜也適當地區隔人體的各器官,減少臟器之間的摩擦與碰撞,筋膜系統可以說是扮演人體骨架的支撐穩定與身體塑形的角色。

由於筋膜貫穿全身,所以牽一髮而動全身,在知名的肌筋膜叢書《解剖列車》中提到:「人體進行任何動作都不可能單獨動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例如用手拿杯子,筋膜的拉扯不只使用手和上臂,還會影響到肩膀和背部,而更底層則是從腰臀部的核心肌群,藉由神經傳導和肌筋膜牽引力學傳導的支撐力量,讓人體能在做任何動作時,身體都能協調平衡。」

倘若筋膜張力結構不平衡或損傷,就會導致人體骨架結構改變、骨架歪斜、關節錯位,進而影響到整個體態。有人形容筋膜和骨架就像人體帳篷,骨骼就是帳篷的支架,肌肉就是帳篷布,而筋膜則是拉撐起帳篷的營繩,靠著營繩的張力,帳篷得以穩固撐起。

找出起始痛點、直覺痛點,才能有效治痛
如果骨架失去平衡,左側支架受壓彎曲,營繩為了支撐歪掉的帳篷,右側營繩就必須延伸拉長,試圖將左側歪斜的支架拉回來,若沒能儘速有效地拉正左側支架,右側支架可能反受影響也被拉歪,演變成全身上下其他部位都受到影響。而這些被拉歪受傷引起的疼痛,我們必須分辨清楚一開始真正受損的部位到底在哪裡?臨床上經常發現,這個點往往並非直覺感覺到的痛點,我把它稱為「起始痛點」,而直接感受到痛的部位,只是身體不平衡的一個「破口」,就像是身體的警報器,我稱它為「直覺痛點」,診斷時一定要把二者都準確地找出來,才能進行有效率的治療。

但是要扶正支架前,須先放掉營繩過高的張力,然後把受壓歪斜的支架扶正,支架受損處加以固定,再重新拉開營繩,帳篷才能穩固拉撐。所以要處理人體的疼痛,首先要放鬆被撐得太緊、僵硬且張力太大的肌筋膜,因為「筋連骨、骨連筋」,再藉由專業手法撥筋正骨,將骨錯縫、筋出槽的部位復位。當骨架復位後,再採取各種輔助固定的器材,例如足背架、護 腰、上下肢各關節的護 具,甚至骨折時使用石膏等,使復位後的部位得到適當的固定,不再晃動偏移進而減少疼痛,全身骨架也不再受影響。當一切都調整到最佳狀態,還要配合給患者適當的運動處方,教導日常生活中各種合乎人體工學的姿勢,才能真正達到理想的治療目標。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