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5° )
氣象
2021-11-01 | PChome書店

零盲點思維:8 個洞察習慣,幫你自動跨越偏見,提升判斷能力

零盲點思維:8 個洞察習慣,幫你自動跨越偏見,提升判斷能力零盲點思維:8 個洞察習慣,幫你自動跨越偏見,提升判斷能力
作者:茱莉亞.蓋勒芙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1-10-27 00:00:00

<內容簡介>

亞馬遜讀者好評、《華爾街日報》推薦書
限制判斷力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心態!
養成「偵察心態」,讓你的判斷不被盲點綁架。

你面對別人的批評,第一反應是什麼?
你曾用盡方法來證明自己是錯的嗎?
你身旁有能對你誠實說反對、批評意見的人嗎?

上面這幾個問題,你的回答是什麼?
你是不是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很容易被盲點包圍,它深深影響我們每天的行為與抉
擇。

本書作者茱莉亞.蓋勒芙(Julia Galef)是應用理性中心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一位人氣
講者,她的TED演講「為什麼你會認為你是對的,儘管你是錯的」獲得熱烈回響,並以其中的核心觀點寫成了這本書。

蓋勒芙發現,我們內心認為親眼所見的就是事實和真相,這樣的心態限制了我們的判斷
力,局限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人生可發展的高度。但是,這種心態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常會不小心陷入隧道視野,閉鎖認知,想相信的事,就找盡理由接受;不想相信
的事,就設法找藉口拒絕相信。蓋勒芙稱此為「士兵心態」,著重防禦與自我保護,
捍衛自己的觀點,堅信內心想要相信的事。

在本書中,蓋勒芙結合心理學、科學的研究與有趣的實例,發展出「偵察心態」,由好奇
心驅使,著重觀察蒐證,依據事實畫出精確地圖,希望探知事物真相。這是一種任何人
都能學會的情感技能、洞察習慣,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培養「偵察心態」、學會「零盲點思維」,我們就能把事情做得明智,人生過得明
白。本書提供你許多靈活的工具及方法來練習,例如:
● 運用局外人測試等五種思考實驗,覺察出偏見隱藏在哪。
● 意識到自己動機推論的傾向,避免非依據事實的論斷。
● 利用判定確信程度的方法,看清事物,又能掌握不確定性。
● 學會如何犯錯,不斷修正、更新自己的認知,讓判斷越來越精準。
● 坦承自己的不確定,培養社交自信,從而每次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認識身分認同對我們的影響,不受其約束,保持自己思維靈敏。

「偵察心態」幫助你改變慣性思維,對抗下意識偏見,
提高個人判斷力,做出更理智的決斷!

《零盲點思維》不只幫助一般人看清事實、辨析日常判斷、做對決策,對於想要提升推論
力和決策力的職場工作者、企業主管,企圖避免做錯決定的人,以及對行為科學、心理
學研究偏見影響人類決斷有興趣的人,書中建議的做法也都非常的實用、有效。

★名人推薦:

各界一致強推
朱家安|作家、哲學雞蛋糕腦闆
吳億盼|讀書e誌版主
徐慧玲|聆韵企管顧問創辦人
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 引書店店長
黃昭瑛|KKday營銷長
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亞當.格蘭特|《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作者
安妮.杜克|《高勝算決策》作者)
提姆.哈福特|《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要做出合理判斷,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本診斷情緒偏見、部落思維並且給出實用解決方案的書,我希望自己十年前就讀過。——朱家安│作家、哲學雞蛋糕腦闆

雖然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是如此的困難,只要轉換成「偵察兵」的思考模式,看見不同的可能性,突然之間就會變得不如想像的困難。而且只要願意保持更新的空間,時常刻意操練,不需要是最聰明的人,也可以擁有不錯的判斷能力。
——吳億盼(讀書e誌版主)

在進行一項決策時,你通常是快狠準做出決定,還是猶豫不決,遲遲無法定論呢?本書將和你分享8個洞察習慣,帶著好奇心探索相關的人事物,改變只專注眼前現象的慣性,一起提升做「對」選擇的判斷力。
──徐慧玲(聆韵企管顧問創辦人)

《零盲點思維》是本精巧好讀的書。它不用理論堆砌「思考如何正確」,而是用適切的比喻融合理論精神,陪伴讀者認識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情緒或外在因素怎麼讓人「自欺欺人」?當我們察覺這些影響,我們會更有機會理解並面對現實,並長出行動與改變的力量。
──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 引書店店長)

「你究竟是想找出答案,還是只想捍衛你的立場和你所相信的?」本書提醒我們要有偵察兵的思維,保持對知識與智慧追求的謙卑(intellectual humility),這都是新時代人才很重要的能力,因為學習力與工具、資訊都相差不大時,心態就是競爭力的關鍵。
——黃昭瑛(KKday 營銷長)

我們需要閱讀這本書,它告訴我們別再自欺欺人,透過有意識的正確犯錯,將能幫助我們突破思維限制,往零盲點思維進化。
——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本書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我們都能從中受益。
——《華爾街日報》

閱讀本書能教會你更清晰地思考,更準確地審視自己,同時減少犯錯的次數。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給予》作者

發人深省的原創作品,閱讀有樂趣。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對於所有想要在決策上更理性的人來說,《零盲點思維》是必讀好書。
——安妮.杜克(Annie Duke),《高勝算決策》作者

蓋勒芙是理性主義社群的知識領袖,你會在《零盲點思維》中發現一種引人入勝、清晰的文字精華,出自她在這些話題上積累的非常重要的智慧。
——泰勒.柯文(Tyler Cowen),《企業的惡與善》、《大停滯》作者

自從我看了蓋勒芙的TED演講後,「偵察心態」的想法就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它是一種鏡頭,一旦你透過它看事物,世界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提姆.厄本(Tim Urban),Wait But Why網站共同創辦人

蓋勒芙診斷出我們為何思考不清晰的原因,並建議具體的方法來提高我們的理性。這是一本會真正改變你思考方式的書。
——蕭恩.卡羅爾(Sean Carroll),《Something Deeply Hidden》作者

蓋勒芙是世界上最聰明、最有趣的思想家之一。如果你讀了這本極讚的書,你會想得更清楚,看得更清晰,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人。
——約翰.海利(Johann Hari),《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作者

蓋勒芙憑藉其對科學文獻和大眾文化的廣泛了解,探索人類自我欺騙的非凡能力,並向我們展示如何在自欺的行為中發現自己。
——菲利浦.泰特洛克(Philip Tetlock),《超級預測》作者

《零盲點思維》提供一個深刻、有趣、真正有用的指導,讓我們思考更清晰。
——唐.摩爾(Don Moore),《Perfectly Confident》作者

★目錄:

前言——心態決定思維判斷

第一部 下判斷的兩種心態
第1章 士兵心態 VS. 偵察心態
當你越能避免扭曲對現實的看法,判斷就會做得越好
第2章 士兵心態的局限
士兵心態給我們情感和社交的利益,卻也限制了我們
第3章 評估心態的成本與利益
成本與利益可能被高估或低估,你需要一張精確的地圖

第二部 自我意識影響判斷力
第4章 怎樣才算有偵察心態
探索五項偵察心態的標誌,降低大腦預設動機推論的危害
第5章 覺察偏見的存在
嘗試做五種思考實驗,你將意識到自以為的客觀是假的
第6章 自問你有多確定?
學會量化不確定性、做好校準,練習假設性賭注的技能

第三部 屏棄自我安慰的錯覺
第7章 如何應對現實
抑制負面情緒的想法與作為,不自欺、不將就
第8章 不自欺的激勵動機
接受變異與風險,你將贏得勝率高的賭注
第9章 不過度自信
坦承心中的不確定性,社交自信比知識自信更有力量

第四部 改變慣性思維
第10章 學會如何犯錯
出錯不代表做錯事,當它是漸進式更新與修正,實事求是
第11章 保持好奇和困惑
別認為他人不按你認可的方式行事就是不理智
第12章 逃離回聲室
從歧見中傾聽對立觀點,擺脫過濾泡泡與回聲室

第五部 身分認同影響判斷力
第13章 信念會改變身分認同
辨識身分認同的標誌,不受它局限想法與視野
第14章 輕持身分認同
別輕易貼上任何標籤,依循實證、靈活地思考
第15章 翻轉身分認同
突破舒適區,堅持真相,出錯也勇於承認

結語——從養成習慣開始
謝辭
附錄A 史巴克預測
附錄B 校準練習答案
注釋

<作者簡介>

茱莉亞.蓋勒芙(Julia Galef)
茱莉亞.蓋勒芙是受歡迎的Podcast節目《理性來講》(Rationally Speaking)主持人,她在節目中曾訪問泰勒.柯文(Tyler Cowen)、西恩.卡羅爾(Sean Carroll)、菲利浦.泰特洛克(Philip Tetlock),以及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等著名思想家。她也是非營利組織OpenAI的顧問,與Open Philanthropy Project合作,共同創立非營利組織應用理性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Rationality)。她在2016年的TED演講「為什麼你會認為你是對的,儘管你是錯的」(Why You Think You're Right—Even If You're Wrong)觀看數超過650萬次。

譯者:許玉意
清華大學中文系學士,曾任出版社主編,負責商管書編輯。現旅居美國,專事翻譯。譯有《父母成長,孩子才會真正長大!》《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哈佛創意美學課》,合譯有《管理的本質》(獲109年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等書。

★內文試閱:

前言
心態決定思維判斷

當你想到某位具有傑出判斷力的人,什麼樣的特質會浮現在你腦海中?也許你會想到智力、機靈、勇氣或耐心等等。這些都是值得羨慕的優點,但有一個特點理應排在最前面,卻被忽視了,它甚至沒有一個正式名稱。
因此我給它取了個名字,稱之為「偵察心態」(scout mindset),亦即渴望看到事物本來面目,而不是你所希望的樣子。
偵察心態能讓你辨識出自己出錯的時候、找出你的盲點、測試你的假設,以及改變歷程。它能驅動你誠實地問自己一些問題,諸如「我在那場爭論中有錯嗎?」、「值得冒這個險嗎?」或者「如果另一個政黨的人做了同樣的事,我該如何反應?」等等。正如已故物理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曾說:「人生的首要原則,就是別自欺,騙自己最好騙。」
我們自欺的能力是2000到2010年代的熱門話題。大眾媒體和暢銷書諸如:《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How We Know What Isn’t So)、《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騙局》(Why People Believe Weird Things)、《錯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You Are Not So Smart)、《Denialism》、《Why Everyone (Else) is a Hypocrite》,以及《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在在描繪出一幅有損形象的畫面,說明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會自我欺騙,我們會合理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沉溺於一廂情願的想法中。我們會精心挑選證據,以證實自己的偏見,並支持己方的政治陣營。
這幅畫面沒有錯,但缺少了一些東西。
是的,我們經常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但有時我們也會承認這些錯誤。我們改變主意的次數,少於我們應該改變的次數,但卻比我們能夠改變的次數要多。我們是複雜的生物,有時對自己隱瞞真相,有時卻又勇於直面真相。這本書是關於人們較少探索的一面,亦即我們如何成功地不自我欺騙,以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我開始寫這本書得回溯到2009年,當時我離開研究所,滿腔熱血投注全身精力在一項專案,它後來成了我的新職業:幫助人們為個人和職業生活的棘手問題推斷出解答。起初,我以為這需要教授人們機率、邏輯和認知偏誤之類的東西,並向他們展示這些學科知識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但經過數年經營工作坊、閱讀研究資料、擔任顧問,以及人物採訪的經驗之後,我終於了解,知道如何推斷並非我原先以為的萬靈 丹。
知道自己應該測試假設並不會自動提高判斷力,就像知道自己應該健身並不會自動改善健康一樣。能夠不假思索說出一系列的偏見和謬誤是毫無幫助的,除非你願意承認在自己的思維中確實出現這些偏見和謬誤。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也是得到研究人員證實的事情,亦即我們將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我們的判斷力受到態度的限制,遠大於受到知識的限制。
這並不是要說,我是偵察心態的完美典範。我會合理化自己的錯誤;我會逃避思考問題點;在面對批評時,我總抱持防衛態度。在為這本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多次發現到自己實際上搞砸了一次訪談,因為我把時間花在說服受訪者相信我的論點是正確的,而不是試圖理解他們的觀點。(諷刺的是,我在一場關於開放思想的採訪中卻表現得如此保守。)
但我比以前表現得更好了,你也可以做得到。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我的方法涉及以下三個層面。

1. 事實不會與你的其他目標衝突
許多人非常不願意準確地看待現實,他們認為準確是實現目標的阻礙;以為若想要獲得幸福、成功且具有影響力,最好透過扭曲的鏡頭來看待自己和世界。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澄清是非。關於自欺有很多迷思,其中一些甚至受到著名科學家的大力宣揚。例如,你或許已經看過許多聲稱「經研究證實」的文章和書籍,內容表明「自我欺騙」乃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實事求是地看待世界只會徒增抑鬱。在第7章中,我們將檢視這些主張背後的可疑研究,同時看看心理學家如何自欺欺人,認為正向思考(positive thinking)會帶來好處。
或者你和大家一樣,認為在做一些困難的事情,比如說創辦一家公司時,你需要妄想自信過度。然而事實證明,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企業家都曾預想自己的公司有可能會倒閉。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認為亞馬遜成功的機率僅約30%。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估計,他的特斯拉(Tesla)和SpaceX這兩家公司,成功機率各是10%。在第8章中,我們將了解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的理由,以及清楚認知你所面臨的可能性對你來說何以如此重要。
或者你也懷有這種普遍的觀點:「當然,如果你是科學家或法官,保持客觀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是一名企圖改變世界的行動主義者,你不需要客觀,你需要的是熱情。」事實上,正如我們將在第14章看到的,偵察心態與熱情是互補的。我們將回到1990年代處於愛滋病危機的早期,並發現何以偵察心態對行動主義者成功阻止愛滋病流行如此重要。

2. 學習有助看清事物的工具
我在這本書中提供許多具體的工具,讓你用來培養更好的偵察心態。例如,你如何推斷自己的論證是否有失公允?這並不像自問「我有偏見嗎?」如此簡單。在第5章,你將學習到諸如局外人測試、選擇性懷疑測試,以及從眾測試等思考實驗,來檢視你對於「你相信什麼」和「你想要什麼」如何進行推斷。
至於你如何判斷你對某個特定看法的確信程度?在第6章,我們將練習一些內省技巧,幫助你斷定從0到100%的確信程度,並訓練你了解,當你說出自己並不真正相信的說法時,會是什麼感覺。
你是否曾試著聆聽自身「另一方」的觀點,結果發現自己變得沮喪或憤怒?這可能是因為你採用了錯誤的方法。在第12章中,我們將學到一些建議,能讓你更容易從與你相左的觀點中學習。

3. 領會偵察心態所帶來的情感回饋
具體的工具固然重要,但我也希望本書能帶給讀者更多東西。面對充滿不確定性和失望的現實或許看來黯淡無望,但當你瀏覽本書關於「偵察兵」(scout)的例子時,你會注意到他們似乎並不沮喪。所謂偵察兵是我對特別擅長某些偵察心態的人的稱呼,即便沒有人是完美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冷靜、開朗、有趣且果斷。
這是因為儘管從外在較難發現,但偵察心態表現一種情感回饋(emotional rewards),能夠抵抗自我欺騙的誘惑,且知道自己即使是遇上不愉快的現實也有辦法面對,這使人增加自信。當你了解到風險所在且接受你所面對的可能性時,沉著平靜便應運而生。這種輕鬆的感覺令人耳目一新,你可以自由地探索想法,自在跟隨證據的導引,不受你「應該」想什麼的限制。
學會欣賞、領會到這些情感上的回饋,是保持偵察心態的祕訣。基於此,我將一些我最喜歡且鼓舞人心的偵察兵事例編入本書,這些例子多年來幫助我和其他人培養出偵察心態。

這趟旅程將帶領我們穿越科學、商業、行動主義、政治、體育、加密貨幣,以及生存主義的世界。我們將涉足文化戰爭、媽媽戰爭(Mommy Wars)和機率戰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解開一些謎題的答案,例如:為什麼看到孔雀尾巴會讓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傷透腦筋?是什麼讓一個專業的氣候變遷懷疑論者轉換立場?為什麼有些邪教式老鼠會的受害者設法脫身,而另一些人卻寧願受困其中?
這本書並不是在怒吼人類有多麼不理性,也不是試圖責罵你要「正確地」思考,而是一種不同的生存方式之旅,這是一種立足於對真相的渴望,一種既有用又充實的生存方式,在我看來,它過度被低估了。我很高興能和你們一同分享。
  • 新聞關鍵字: CAS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