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3 | PChome書店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作者: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 出版社:寂寞 出版日期:2021-12-01 00:00:00
<內容簡介>
愛到極致,在你最最孤獨的時刻,卻只能這麼問。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誠品/博客來雙選書《摯友》作者矚目新作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林沛理(《亞洲週刊》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
☆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書、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娛樂週刊當月推薦、觀察家報秋季好書、時代雜誌秋季好書
☆ 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好書、CNN電視台當月選書、科克思書評當月推薦
☆ 哈芬登郵報當月最期待十大好書、哈潑時尚雜誌年度好書
「在她筆下所有故事都是愛的故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杜威.迦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好友病了。而她特意來求助的,卻是難上加難的一題:陪我走到最後。
女人答應了,卻沒想到這竟是一趟徹底孤獨的冒險,因為──
就算是找到了最能安安靜靜生活的美景勝地;
就算是能擁有相互打趣、扶持、共享品味接近的美食閱讀影像、一同聊聊回憶的時光;
甚至就算是她倆能夠同甘共苦一段;
等到最終那日來臨,她與罹病的好友,終究還是要孤身一人、獨自面對各自全然不同的那段冒險……
只不過在那之前,仍有許多可記下的,心思、糾結、笑鬧、傻氣……以及旁觀他人痛苦的痛苦,
而縱有再多的苦不堪言,終將在怯怯發問「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裡,一一鋪展、細細袒露。
唯一比看自己老去更難受的是,看所愛之人日益衰老。
……然,我不會忘記我倆最後共享的歡笑。
★名人推薦:
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郭強生──專文推薦
一頁華爾滋 Kristin
作家 平路
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林沛理
作家 馬欣
作家 蔣亞妮
作家/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鄧小樺
演員/作家 鄧九雲
導演 盧建彰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感動推薦
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郭強生(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人到暮年,朋友凋零。患有不治之症的好友決定自行了斷,卻要求你在她動手的時候陪伴在側,你會答應嗎……努涅斯做出的高難度動作,是將「在死亡面前友誼不堪一擊」這個主題的潛藏喜劇性(comic potential)發掘出來,結果寫成一部悲喜交集,令人既捧腹又感傷的佳作。──林沛理(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女人的故事往往是悲傷的故事。」努涅斯一慣將世事看得如此透澈。如果說,《摯友》是一部寫於死亡其後的故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便是一場死亡現場如潛覽環礁般的展覽;延續著她對語言、文字的思索,生命不正是一場文學實境秀?「無論我們多努力把最重要的事化為文字,卻總是像穿木屐踮腳尖跳舞。」努涅斯總能在絕望與告別中翩然起舞,包藏著那麼多的悲傷,卻依然溫暖。──蔣亞妮(作家)
愛、死亡、友誼、同理與滿滿的智慧。我真是崇拜努涅斯。──珀拉.霍金斯(全球暢銷書《列車上的女孩》作者)
需要超越智慧才能寫得出夠有智慧的作品,需要某種類似夜間飛行的回音定位能力,精準描繪感應,述說你此刻何在……不論那有多難,努涅斯就是有本事辦到。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這本書如果不是跟《摯友》一樣好,就只能說是更棒了。書中有哀傷,也相當逗趣,講述我們磕磕絆絆走向死亡,那不正如我們常常是笨拙應對每件事情嗎?──杜威.嘉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媒體推薦:
人生無一處不是心靈沃土,無一事件不是輝煌,努涅斯總能把生活日常織成引人入勝的錦繡,即便進入生命尾聲友誼依然放光……在她筆下所有故事都是愛的故事,難得有人能以如此悠然典雅的手法帶我們走向終點。──《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反覆閱讀《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我深深入迷:努涅斯以其特有的幽默與冷靜語調,敘述了衰老的不公平是如何綑綁了女人,不論在社交生活,或是彼此的相處相待上都是……主角透過倒空自己,延展意識拓及他人,在一段段傾聽間,確保故事的生動活力與光采。努涅斯在吳爾芙關於衰老病死的精采短篇〈鏡子裡的女人〉(The Lady in the Looking Glass)中,汲取到生命深遂的存在,那對心靈而言,宛如呼吸之於身體一般關鍵。──莫薇.安姆瑞(《紐約客》書評家)
描繪痛與失落的精美工筆畫。──《時代雜誌》
動人、情感濃烈地描繪出對身旁的人同情共感會是怎樣的生活。尤其在一個集體哀悼的時節,這本書的出版格外切中人心需要。──《今日美國》
情緒飽滿到不忍釋卷……字句間滿是智慧與溫柔。──《時人雜誌》
努涅斯說了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卻能延伸到極大的主題:這世界上,最現實的莫過於生與死,以及我們對這兩件事的感受。美、友誼、自然、藝術:在自我通往孤寂與絕望的路上,努涅斯提供這些經緯來幫助我們定位生與死。──《紐約時報》書評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明確地引用了威廉福克納給作家訂下的目標,並且成功命中了:「愛和榮譽和憐憫和自尊和同情和犧牲。」努涅斯再次寫出深刻的人性,提醒我們陪伴與文學能帶來的豐沛慰藉。──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帶我們思索何謂好死……但跟《摯友》一樣,本書關鍵不是情節走向,而在於這書如何牽動思緒與帶來洞察。──《經濟學人》
這不只是本同理心的書,更是對不可知事物的尊重……努涅斯的智慧筆法,帶我們審視走近人生最後階段的各樣人物,並從中發現詼諧與希望。──《金融時報》
努涅斯向來以其勇敢、充滿反思、敏銳又深具洞察力的筆觸而大受讚賞……這本極富企圖心的作品試圖把我們最大的問題給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但最有衝擊力的應該是故事主角那深深的同理,讓她從一個謹慎機巧的旁觀者,轉變成深愛朋友卻又無能為力的陪伴者……《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以現身說法讓我們膽顫心驚,前後呼應的語句,宛若預言般的安魂曲。──《華盛頓郵報》
這書宛如微光映路,既深刻又滑溜,但更是深植現實。正如書裡這句「故事無論多悲傷,只要講得精采絕倫,還是能讓你精神一振。」《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就是這樣一本美麗的書。──《西雅圖時報》
冥思漫想、驚人的歡快趣味筆法……這本書簡直是精品,深度思考關於寫作、心理動態、如何變老、女權反思,以及我們對身旁的人有何義務。──《星期日泰晤士報》
直面死亡主題,展露罕見的開誠布公姿態,讀來意猶未盡。──《巴黎評論》
努涅斯的敘述如測謊探針一般敏銳,精準的觀察把日常平庸事件都寫出了悲痛……──《洛杉磯時報》
努涅斯的文字是幽微又優雅,意隨心轉又時現智慧之言。隨著對死亡的思索,卻不時透著幽默。在一切痛苦與嚴肅的事物前,生命簡直像是荒謬鬧劇,身為人類的我們難以明瞭其中真義,但仍能保有溫柔。──《歐普拉雜誌》
在面對生命末期照護問題上,這一本威力強大的小說,以直率且精巧到不可置信的筆法追蹤人所做的種種抉擇。──《觀察家報》
極為出色……敘事線精采奪人,努涅斯在第一跟第三人稱之間、過去跟現在之間、直接跟引述之間,穿梭自如,宛如法拉利賽車,在賽道上酣然歡暢切換。──英國《旁觀者週刊》
關於友誼、死亡與世界即將黯淡的冥思小說……縱然悲傷很多,卻也滿足了真正的閱讀樂趣,是一本煥發睿智、溫暖和充滿同情共感的故事。──英國《獨立報》
對生死進行一場非凡的探索,讀努涅斯的小說是一種近乎冥想的體驗—甚至帶來的影響還更大。……憂鬱中透著幽默,友誼交流中帶著啟發,也許在那樣的時刻,這就是最好的陪伴。──英國《觀察家報》
在放大與聚焦之間,從地球的死亡到一個朋友的死亡之間,努涅斯的筆觸掌控精準,不但緊湊、清晰,並且充滿洞見。──英國《標準晚報》
跟《摯友》一樣,《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也帶來深度玩味文本的樂趣。讓你明白那些文學作品不僅僅「真實」,還可以在生活中清晰體會到。透過主角思索、寫作,然後再理解的種種經歷與掙扎,文學感覺真實。──《書評雜誌》
在此疫情大流行期間,人人皆感無能為力的時刻,本書為現代焦慮帶來了一個喘息空間。努涅斯謹守其情感,卻在內心混亂中演繹了優雅的同情。很令人心碎卻是對生命的肯定,盡訴活著的孤獨與壓力,卻也是我們所知如何對生命保有同情同理的極致描寫。──《The Skinny文藝雙月刊》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讓讀者揪心到最後一頁,並以一種非常文明的方式獲得撫慰。──《法蘭克福文匯報》
本書以其特有的安詳、優雅、幽默的智慧筆法,帶來深深的安慰。──北德廣播公司
這是本帶著無可奈何意味的詼諧小說,以舉重若輕的筆法處理了離別、死亡和萬物終結的巨大課題。──西格麗德.洛夫勒(Sigrid Lffler,奧地利文學評論家)
◎各界選書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選
‧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歐普拉雜誌、科克斯書評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衛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年度選書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
‧娛樂週刊當月推薦
‧觀察家報秋季好書
‧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好書
‧CNN電視台當月選書
‧哈芬登郵報九月最期待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秋季好書
‧哈潑時尚雜誌年度好書
‧科克思書評當月推薦
‧Shondaland.com網站當月推薦
‧BuzzFeed網路媒體秋季好書
★目錄:
推薦序 在悲傷中發現愛 郭強生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謝詞 「我想專心把一件事做好,而這件事就是寫作。」
<作者簡介>
西格麗德.努涅斯
Sigrid Nunez
生長在紐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巴拿馬華人。在巴納德學院讀大學,而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努涅斯陸續擔任《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巴黎評論》《紐約客》等雜誌的撰稿人,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任教,也在多所大學擔任訪問或駐校作家。作品曾收錄在多本選集,包括手推車獎選集與美籍華人文學選。其中一則短篇曾贏得2019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獎。這之前她也曾獲頒懷丁作家獎、羅馬文學獎、柏林獎學金。
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除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還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美國辛普森/喬伊斯.卡羅爾.奧茲文學獎決選,以及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出版三年後仍獲獎不斷。台灣於2020年出版後,亦廣泛獲得各界好評,並榮獲誠品、博客來雙選書。
最新作品《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在備受各界矚目下出版,並大獲媒體、評論家讚賞,《時代雜誌》甚至形容本書是「描繪痛與失落的精美工筆畫」。
她同時也是《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的作者。
現居紐約。
譯者:張茂芸
譯過書、新聞、文案、影片字幕,和許多難以歸類的文字。獲澳洲國家口譯暨筆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譯作包括《太多幸福》《如何聆聽爵士樂》《地球盡頭的盡頭》。近期譯作為《消失的匿名小說家》。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在悲傷中發現愛\郭強生
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
每讀罷一個篇章,總會陷入深深的反思與難以釋懷的憂鬱,而不得不更加細嚼慢嚥。我利用幾個下午,獨自坐在咖啡館的角落與努涅斯隔空相對,聆聽著她輕柔中帶著倔強的款款訴說,好怕自己的眼淚就這樣奪眶而出。
還會有比陪伴癌症末期的半生老友,協助她完成安樂死更悲傷的故事嗎?
但讀過努涅斯上一本小說的讀者就會立刻明白,這絕不會是那種「情比姊妹深」的通俗劇。
即便在悲傷中,她仍不失她的犀利,甚至屬於她的一種奇特冷面幽默。如果你喜愛上一本《摯友》,期待再次領受她的智慧、坦誠、勇敢與細膩,這回你會更加確定,即使你們相隔天涯海角從不曾謀面,她卻像是一個認識已久的朋友,甚至比那些認識更久的朋友還更值得信任。
不得不說,這就是文學的獨特魅力了。
如果上一本是努涅斯在剖開私密的哀悼,這一本《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則像是她在向你揭露這個時代的創痛: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每個禱告的人似乎都渴求著愛──從未尋得的愛;生怕就要失去的愛。(七三頁)
書中的敘述者「我」,可以看作就是《摯友》中的同一主人翁:單身初老、生活簡樸的女作家,曾歷經女權運動洗禮的第一代,如今卻感慨「女人的故事往往是悲傷的故事」。
而計畫自行安樂死的那位好友,許多書評認為是以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這位美國文化界的女傑為原型。
桑塔格在二○○四年癌症過世,享年七十一歲,以如今的標準來說算是英年早逝了。早在一九七六年,當時努涅斯還只是個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曾經擔任過桑塔格的助理,因此展開了兩人長達近三十年的情誼,努涅斯甚至還差一點成了桑塔格的兒媳婦。在桑塔格過世後,努涅斯也曾出版過一本哀悼桑塔格的回憶錄。
然而,究竟是否書中那位癌症末期的老友就是桑塔格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並不意圖探索兩個女人的過去,而是指向敘述者「我」成為那一代被遺留下來的倖存者,要如何面對這個依然充滿著厭女情結的世界?要如何面對孤獨死的必然下場?
甚至,這一生的功課所教會她的人情觀照,能否讓自己於這個冷漠的時代,再次發出聲音?
總之有人說過,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見別人受苦,想到這也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另一種人則是想,這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第一種人幫我們熬過苦難;第二種人令我們飽受煎熬。(一八六頁)
如果《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真有任何桑塔格的影子,或許不是病床上的那個角色,而是桑塔格生前的那本《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這也是努涅斯這本新作,與上一本《摯友》的最大不同之處。
以看似馬賽克拼圖式的穿插敘述,除了描寫主人翁面對協助老友安樂死這個承諾時內心的糾結變化,更多的篇幅是在呈現她生活周遭的「他人」。
這些「他人」可能是經常打照面卻並不往來的鄰居,某個偶然因投宿而短暫同一個屋簷下共處的民宿女主人,或者十幾年同是一間健身房會員的點頭之交……當伴病的敘述者倒數著,那最後一刻的告別即將到來的過程中,這些曾於與她擦身而過、不同年紀的女性,也同時紛紛浮上了她的心頭。
我認為,努涅斯想要說的是,在這個走到哪裡都會聽到「正面思考」這句口號的時代,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正在一點一點磨鈍我們的感受力。
然而,再怎樣以小確幸的態度迴避,以為看幾本心靈雞湯就有如神功護體,我們仍不知病老死會在何時何地降臨在我們頭上,這是沒有任何他人經驗可以借鏡的最後關口。
努涅斯筆下這一則則或長或短的悲傷故事,既沒有道德教訓,也沒有高調論述。她用那樣乾淨、從無贅述的句子,彷彿只是不經意地轉述,卻每每教我讀完後無比震驚。尤其是出現在癌症病友團體諮商聚會上的那個女人,她的遭遇不禁讓人聞之而無語凝咽。
在讀這本努涅斯新作時,必須更加的細嚼慢嚥,原因便在於此了。我彷彿聽見努涅斯在說,如果想要讓這個世界停止自我毀滅,就應該從好好聆聽與感受這些人所受的苦開始!
我們或可理解有很多人說許多種不同的語言,卻受了誤導,以為只要是與自己同族的人,都會和自己講同樣的語言。(二四三頁)
就在讀完《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之後沒多久,我偶然在電影頻道上重看了那部被視為經典的美國片《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但是這回,我驚訝發現中學時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竟然蕩然無存,甚至產生了厭惡之感:一個苦學成功的黑人名醫,一個家境富裕的白人嬌嬌女,兩人愛情的力量感化了原本反對黑白婚姻的家長。這哪能算得上一個化解黑白種族對立的故事?
根本就是白人編劇一廂情願的洗腦吧?因為這位風度翩翩的黑人娶到了白人女孩,所有黑人受過的苦就可以這樣一筆勾消了嗎?
突然好生慚愧,在年輕的時候竟然也曾相信過這種虛偽的政治包裝。
好在,人生閱歷還是有它的價值的。
現在的我,終於懂得如何過濾掉那些充斥四周、沒有靈魂的喋喋不休,也因此,努涅斯小說中那種不矯飾不煽情、卻總能一語中的的精簡準確,讓我感受到一種被療癒般的安定。
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努涅斯是一九五一年生。
感謝七十歲的她仍如此忠於創作,留下了像《摯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這樣既堅定又謙卑的肺腑之言。
我的下一個人生十年,因為努涅斯,彷彿也隱隱浮現了它可被期待的輪廓了。
難道,希望這世上有個人能對死亡說點獨特的見解,是過分的要求嗎?(二五一頁)
是的,這就是努涅斯。從不接受簡單的答案,更拒絕複製那些世人想聽的話。
她甚至也會爆粗口,「媽的因為我這人就是這樣」。
即使發現人生無常且多事與願違,她卻仍可以在書的結尾寫下「愛和榮譽和憐憫和自尊和同情和犧牲──」最後再補上一句:
若我失敗了又如何。
這是只有認真地活過與寫過的人,才能夠有的清明與柔軟。
(本文作者為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作者: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 出版社:寂寞 出版日期:2021-12-01 00:00:00
<內容簡介>
愛到極致,在你最最孤獨的時刻,卻只能這麼問。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誠品/博客來雙選書《摯友》作者矚目新作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林沛理(《亞洲週刊》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
☆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書、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娛樂週刊當月推薦、觀察家報秋季好書、時代雜誌秋季好書
☆ 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好書、CNN電視台當月選書、科克思書評當月推薦
☆ 哈芬登郵報當月最期待十大好書、哈潑時尚雜誌年度好書
「在她筆下所有故事都是愛的故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杜威.迦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好友病了。而她特意來求助的,卻是難上加難的一題:陪我走到最後。
女人答應了,卻沒想到這竟是一趟徹底孤獨的冒險,因為──
就算是找到了最能安安靜靜生活的美景勝地;
就算是能擁有相互打趣、扶持、共享品味接近的美食閱讀影像、一同聊聊回憶的時光;
甚至就算是她倆能夠同甘共苦一段;
等到最終那日來臨,她與罹病的好友,終究還是要孤身一人、獨自面對各自全然不同的那段冒險……
只不過在那之前,仍有許多可記下的,心思、糾結、笑鬧、傻氣……以及旁觀他人痛苦的痛苦,
而縱有再多的苦不堪言,終將在怯怯發問「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裡,一一鋪展、細細袒露。
唯一比看自己老去更難受的是,看所愛之人日益衰老。
……然,我不會忘記我倆最後共享的歡笑。
★名人推薦:
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郭強生──專文推薦
一頁華爾滋 Kristin
作家 平路
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林沛理
作家 馬欣
作家 蔣亞妮
作家/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鄧小樺
演員/作家 鄧九雲
導演 盧建彰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感動推薦
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郭強生(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人到暮年,朋友凋零。患有不治之症的好友決定自行了斷,卻要求你在她動手的時候陪伴在側,你會答應嗎……努涅斯做出的高難度動作,是將「在死亡面前友誼不堪一擊」這個主題的潛藏喜劇性(comic potential)發掘出來,結果寫成一部悲喜交集,令人既捧腹又感傷的佳作。──林沛理(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家)
「女人的故事往往是悲傷的故事。」努涅斯一慣將世事看得如此透澈。如果說,《摯友》是一部寫於死亡其後的故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便是一場死亡現場如潛覽環礁般的展覽;延續著她對語言、文字的思索,生命不正是一場文學實境秀?「無論我們多努力把最重要的事化為文字,卻總是像穿木屐踮腳尖跳舞。」努涅斯總能在絕望與告別中翩然起舞,包藏著那麼多的悲傷,卻依然溫暖。──蔣亞妮(作家)
愛、死亡、友誼、同理與滿滿的智慧。我真是崇拜努涅斯。──珀拉.霍金斯(全球暢銷書《列車上的女孩》作者)
需要超越智慧才能寫得出夠有智慧的作品,需要某種類似夜間飛行的回音定位能力,精準描繪感應,述說你此刻何在……不論那有多難,努涅斯就是有本事辦到。當我翻開她的小說,我幾乎馬上知道: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這本書如果不是跟《摯友》一樣好,就只能說是更棒了。書中有哀傷,也相當逗趣,講述我們磕磕絆絆走向死亡,那不正如我們常常是笨拙應對每件事情嗎?──杜威.嘉納(《紐約時報》書評家)
★媒體推薦:
人生無一處不是心靈沃土,無一事件不是輝煌,努涅斯總能把生活日常織成引人入勝的錦繡,即便進入生命尾聲友誼依然放光……在她筆下所有故事都是愛的故事,難得有人能以如此悠然典雅的手法帶我們走向終點。──《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反覆閱讀《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我深深入迷:努涅斯以其特有的幽默與冷靜語調,敘述了衰老的不公平是如何綑綁了女人,不論在社交生活,或是彼此的相處相待上都是……主角透過倒空自己,延展意識拓及他人,在一段段傾聽間,確保故事的生動活力與光采。努涅斯在吳爾芙關於衰老病死的精采短篇〈鏡子裡的女人〉(The Lady in the Looking Glass)中,汲取到生命深遂的存在,那對心靈而言,宛如呼吸之於身體一般關鍵。──莫薇.安姆瑞(《紐約客》書評家)
描繪痛與失落的精美工筆畫。──《時代雜誌》
動人、情感濃烈地描繪出對身旁的人同情共感會是怎樣的生活。尤其在一個集體哀悼的時節,這本書的出版格外切中人心需要。──《今日美國》
情緒飽滿到不忍釋卷……字句間滿是智慧與溫柔。──《時人雜誌》
努涅斯說了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卻能延伸到極大的主題:這世界上,最現實的莫過於生與死,以及我們對這兩件事的感受。美、友誼、自然、藝術:在自我通往孤寂與絕望的路上,努涅斯提供這些經緯來幫助我們定位生與死。──《紐約時報》書評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明確地引用了威廉福克納給作家訂下的目標,並且成功命中了:「愛和榮譽和憐憫和自尊和同情和犧牲。」努涅斯再次寫出深刻的人性,提醒我們陪伴與文學能帶來的豐沛慰藉。──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帶我們思索何謂好死……但跟《摯友》一樣,本書關鍵不是情節走向,而在於這書如何牽動思緒與帶來洞察。──《經濟學人》
這不只是本同理心的書,更是對不可知事物的尊重……努涅斯的智慧筆法,帶我們審視走近人生最後階段的各樣人物,並從中發現詼諧與希望。──《金融時報》
努涅斯向來以其勇敢、充滿反思、敏銳又深具洞察力的筆觸而大受讚賞……這本極富企圖心的作品試圖把我們最大的問題給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但最有衝擊力的應該是故事主角那深深的同理,讓她從一個謹慎機巧的旁觀者,轉變成深愛朋友卻又無能為力的陪伴者……《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以現身說法讓我們膽顫心驚,前後呼應的語句,宛若預言般的安魂曲。──《華盛頓郵報》
這書宛如微光映路,既深刻又滑溜,但更是深植現實。正如書裡這句「故事無論多悲傷,只要講得精采絕倫,還是能讓你精神一振。」《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就是這樣一本美麗的書。──《西雅圖時報》
冥思漫想、驚人的歡快趣味筆法……這本書簡直是精品,深度思考關於寫作、心理動態、如何變老、女權反思,以及我們對身旁的人有何義務。──《星期日泰晤士報》
直面死亡主題,展露罕見的開誠布公姿態,讀來意猶未盡。──《巴黎評論》
努涅斯的敘述如測謊探針一般敏銳,精準的觀察把日常平庸事件都寫出了悲痛……──《洛杉磯時報》
努涅斯的文字是幽微又優雅,意隨心轉又時現智慧之言。隨著對死亡的思索,卻不時透著幽默。在一切痛苦與嚴肅的事物前,生命簡直像是荒謬鬧劇,身為人類的我們難以明瞭其中真義,但仍能保有溫柔。──《歐普拉雜誌》
在面對生命末期照護問題上,這一本威力強大的小說,以直率且精巧到不可置信的筆法追蹤人所做的種種抉擇。──《觀察家報》
極為出色……敘事線精采奪人,努涅斯在第一跟第三人稱之間、過去跟現在之間、直接跟引述之間,穿梭自如,宛如法拉利賽車,在賽道上酣然歡暢切換。──英國《旁觀者週刊》
關於友誼、死亡與世界即將黯淡的冥思小說……縱然悲傷很多,卻也滿足了真正的閱讀樂趣,是一本煥發睿智、溫暖和充滿同情共感的故事。──英國《獨立報》
對生死進行一場非凡的探索,讀努涅斯的小說是一種近乎冥想的體驗—甚至帶來的影響還更大。……憂鬱中透著幽默,友誼交流中帶著啟發,也許在那樣的時刻,這就是最好的陪伴。──英國《觀察家報》
在放大與聚焦之間,從地球的死亡到一個朋友的死亡之間,努涅斯的筆觸掌控精準,不但緊湊、清晰,並且充滿洞見。──英國《標準晚報》
跟《摯友》一樣,《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也帶來深度玩味文本的樂趣。讓你明白那些文學作品不僅僅「真實」,還可以在生活中清晰體會到。透過主角思索、寫作,然後再理解的種種經歷與掙扎,文學感覺真實。──《書評雜誌》
在此疫情大流行期間,人人皆感無能為力的時刻,本書為現代焦慮帶來了一個喘息空間。努涅斯謹守其情感,卻在內心混亂中演繹了優雅的同情。很令人心碎卻是對生命的肯定,盡訴活著的孤獨與壓力,卻也是我們所知如何對生命保有同情同理的極致描寫。──《The Skinny文藝雙月刊》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讓讀者揪心到最後一頁,並以一種非常文明的方式獲得撫慰。──《法蘭克福文匯報》
本書以其特有的安詳、優雅、幽默的智慧筆法,帶來深深的安慰。──北德廣播公司
這是本帶著無可奈何意味的詼諧小說,以舉重若輕的筆法處理了離別、死亡和萬物終結的巨大課題。──西格麗德.洛夫勒(Sigrid Lffler,奧地利文學評論家)
◎各界選書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選
‧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歐普拉雜誌、科克斯書評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衛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年度選書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
‧娛樂週刊當月推薦
‧觀察家報秋季好書
‧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好書
‧CNN電視台當月選書
‧哈芬登郵報九月最期待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秋季好書
‧哈潑時尚雜誌年度好書
‧科克思書評當月推薦
‧Shondaland.com網站當月推薦
‧BuzzFeed網路媒體秋季好書
★目錄:
推薦序 在悲傷中發現愛 郭強生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謝詞 「我想專心把一件事做好,而這件事就是寫作。」
<作者簡介>
西格麗德.努涅斯
Sigrid Nunez
生長在紐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巴拿馬華人。在巴納德學院讀大學,而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努涅斯陸續擔任《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巴黎評論》《紐約客》等雜誌的撰稿人,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任教,也在多所大學擔任訪問或駐校作家。作品曾收錄在多本選集,包括手推車獎選集與美籍華人文學選。其中一則短篇曾贏得2019美國最佳短篇故事獎。這之前她也曾獲頒懷丁作家獎、羅馬文學獎、柏林獎學金。
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除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還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美國辛普森/喬伊斯.卡羅爾.奧茲文學獎決選,以及法國費米娜獎、法國最佳外國圖書獎決選,出版三年後仍獲獎不斷。台灣於2020年出版後,亦廣泛獲得各界好評,並榮獲誠品、博客來雙選書。
最新作品《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在備受各界矚目下出版,並大獲媒體、評論家讚賞,《時代雜誌》甚至形容本書是「描繪痛與失落的精美工筆畫」。
她同時也是《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的作者。
現居紐約。
譯者:張茂芸
譯過書、新聞、文案、影片字幕,和許多難以歸類的文字。獲澳洲國家口譯暨筆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譯作包括《太多幸福》《如何聆聽爵士樂》《地球盡頭的盡頭》。近期譯作為《消失的匿名小說家》。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在悲傷中發現愛\郭強生
第一次讀到努涅斯的小說《摯友》,立刻有驚豔之感,幾乎是一鼓作氣、廢寢忘食地讀完。這回,捧讀她繼《摯友》後最新的這部《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竟是一種捨不得讀完的感覺。
每讀罷一個篇章,總會陷入深深的反思與難以釋懷的憂鬱,而不得不更加細嚼慢嚥。我利用幾個下午,獨自坐在咖啡館的角落與努涅斯隔空相對,聆聽著她輕柔中帶著倔強的款款訴說,好怕自己的眼淚就這樣奪眶而出。
還會有比陪伴癌症末期的半生老友,協助她完成安樂死更悲傷的故事嗎?
但讀過努涅斯上一本小說的讀者就會立刻明白,這絕不會是那種「情比姊妹深」的通俗劇。
即便在悲傷中,她仍不失她的犀利,甚至屬於她的一種奇特冷面幽默。如果你喜愛上一本《摯友》,期待再次領受她的智慧、坦誠、勇敢與細膩,這回你會更加確定,即使你們相隔天涯海角從不曾謀面,她卻像是一個認識已久的朋友,甚至比那些認識更久的朋友還更值得信任。
不得不說,這就是文學的獨特魅力了。
如果上一本是努涅斯在剖開私密的哀悼,這一本《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則像是她在向你揭露這個時代的創痛: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每個禱告的人似乎都渴求著愛──從未尋得的愛;生怕就要失去的愛。(七三頁)
書中的敘述者「我」,可以看作就是《摯友》中的同一主人翁:單身初老、生活簡樸的女作家,曾歷經女權運動洗禮的第一代,如今卻感慨「女人的故事往往是悲傷的故事」。
而計畫自行安樂死的那位好友,許多書評認為是以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這位美國文化界的女傑為原型。
桑塔格在二○○四年癌症過世,享年七十一歲,以如今的標準來說算是英年早逝了。早在一九七六年,當時努涅斯還只是個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曾經擔任過桑塔格的助理,因此展開了兩人長達近三十年的情誼,努涅斯甚至還差一點成了桑塔格的兒媳婦。在桑塔格過世後,努涅斯也曾出版過一本哀悼桑塔格的回憶錄。
然而,究竟是否書中那位癌症末期的老友就是桑塔格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並不意圖探索兩個女人的過去,而是指向敘述者「我」成為那一代被遺留下來的倖存者,要如何面對這個依然充滿著厭女情結的世界?要如何面對孤獨死的必然下場?
甚至,這一生的功課所教會她的人情觀照,能否讓自己於這個冷漠的時代,再次發出聲音?
總之有人說過,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見別人受苦,想到這也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另一種人則是想,這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第一種人幫我們熬過苦難;第二種人令我們飽受煎熬。(一八六頁)
如果《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真有任何桑塔格的影子,或許不是病床上的那個角色,而是桑塔格生前的那本《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這也是努涅斯這本新作,與上一本《摯友》的最大不同之處。
以看似馬賽克拼圖式的穿插敘述,除了描寫主人翁面對協助老友安樂死這個承諾時內心的糾結變化,更多的篇幅是在呈現她生活周遭的「他人」。
這些「他人」可能是經常打照面卻並不往來的鄰居,某個偶然因投宿而短暫同一個屋簷下共處的民宿女主人,或者十幾年同是一間健身房會員的點頭之交……當伴病的敘述者倒數著,那最後一刻的告別即將到來的過程中,這些曾於與她擦身而過、不同年紀的女性,也同時紛紛浮上了她的心頭。
我認為,努涅斯想要說的是,在這個走到哪裡都會聽到「正面思考」這句口號的時代,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正在一點一點磨鈍我們的感受力。
然而,再怎樣以小確幸的態度迴避,以為看幾本心靈雞湯就有如神功護體,我們仍不知病老死會在何時何地降臨在我們頭上,這是沒有任何他人經驗可以借鏡的最後關口。
努涅斯筆下這一則則或長或短的悲傷故事,既沒有道德教訓,也沒有高調論述。她用那樣乾淨、從無贅述的句子,彷彿只是不經意地轉述,卻每每教我讀完後無比震驚。尤其是出現在癌症病友團體諮商聚會上的那個女人,她的遭遇不禁讓人聞之而無語凝咽。
在讀這本努涅斯新作時,必須更加的細嚼慢嚥,原因便在於此了。我彷彿聽見努涅斯在說,如果想要讓這個世界停止自我毀滅,就應該從好好聆聽與感受這些人所受的苦開始!
我們或可理解有很多人說許多種不同的語言,卻受了誤導,以為只要是與自己同族的人,都會和自己講同樣的語言。(二四三頁)
就在讀完《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之後沒多久,我偶然在電影頻道上重看了那部被視為經典的美國片《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但是這回,我驚訝發現中學時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竟然蕩然無存,甚至產生了厭惡之感:一個苦學成功的黑人名醫,一個家境富裕的白人嬌嬌女,兩人愛情的力量感化了原本反對黑白婚姻的家長。這哪能算得上一個化解黑白種族對立的故事?
根本就是白人編劇一廂情願的洗腦吧?因為這位風度翩翩的黑人娶到了白人女孩,所有黑人受過的苦就可以這樣一筆勾消了嗎?
突然好生慚愧,在年輕的時候竟然也曾相信過這種虛偽的政治包裝。
好在,人生閱歷還是有它的價值的。
現在的我,終於懂得如何過濾掉那些充斥四周、沒有靈魂的喋喋不休,也因此,努涅斯小說中那種不矯飾不煽情、卻總能一語中的的精簡準確,讓我感受到一種被療癒般的安定。
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努涅斯是一九五一年生。
感謝七十歲的她仍如此忠於創作,留下了像《摯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這樣既堅定又謙卑的肺腑之言。
我的下一個人生十年,因為努涅斯,彷彿也隱隱浮現了它可被期待的輪廓了。
難道,希望這世上有個人能對死亡說點獨特的見解,是過分的要求嗎?(二五一頁)
是的,這就是努涅斯。從不接受簡單的答案,更拒絕複製那些世人想聽的話。
她甚至也會爆粗口,「媽的因為我這人就是這樣」。
即使發現人生無常且多事與願違,她卻仍可以在書的結尾寫下「愛和榮譽和憐憫和自尊和同情和犧牲──」最後再補上一句:
若我失敗了又如何。
這是只有認真地活過與寫過的人,才能夠有的清明與柔軟。
(本文作者為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最新生活新聞
-
藥物過敏恐致命!食藥署:服藥後注意6前兆
(8 分鐘前) -
生達製藥6藥品品質異常 食藥署啟動2要求
(13 分鐘前) -
桃市府表揚112年度各區調解行政績效考核績優公所 張善政期勉同仁持續精進業務
(17 分鐘前) -
冬至幼兒搓湯圓吃湯圓 雲家扶教臺電兒搓團圓
(19 分鐘前) -
中部地方政府首座!中市府員工子女托嬰中心開幕 盧秀燕:照顧年輕人、幸福職場再升級
(2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