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2-05-05 | PChome書店

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忙碌理科工程師打造屬於自己的ETF,月領4萬被動收入

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忙碌理科工程師打造屬於自己的ETF,月領4萬被動收入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忙碌理科工程師打造屬於自己的ETF,月領4萬被動收入
作者:吳宜勲(老吳)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2-04-28 00:00:00



<內容簡介>

ETF,是投資股票的首選,
雖然可以分散風險,但不是每種ETF都適合存股,
也有成本高、溢價、組合不理想的問題,
與其被動承受各種缺點,不如打造屬於自己的ETF,
舍短取長,讓存股獲利翻倍!

☆ 從年年虧損到每年穩穩獲利超過25%,他是如何辦到的?
☆ 自組ETF,第一年股利年領18萬,第二年50萬
☆ 財務自由10年目標,45歲前股利年領200萬

◎ 從「股市韭菜」晉升「靠股市生財」
身處物價上漲、薪資停滯的時代,
小資族為了不被工作綁住、實現財務自由,
除了斜槓兼差,不靠勞力增加被動收入的方式就是投資理財。

忙碌工程師老吳一開始想靠幾次交易就能賺到大錢,
不僅沒獲利出場,甚至淪為任人採割的「股市韭菜」,
慘賠後,調整自己投資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轉虧為盈──

2014年,老吳為了快速致富,投資小台指,犧牲生活,一年還慘賠二三十萬元
2015年,資金少,融資買股,想槓桿翻身,不到兩年,把所有積蓄賠光
2017年,買書學技術操作,每天下班後,記錄一堆指標、畫線圖,一樣賠錢出場
2019年,不再以小搏大,改換存股的方法,設定10年後45歲股利年領200萬元
2021年,存股第1年股利年領18萬元、第二年50萬元,2年獲利超過25%

這是老吳的投資歷程,可能也是你正在經歷的階段,
其實,你可以不必先成為股市韭菜,就能直接靠股市生財!

◎ 做自己的選股經理人,打造屬於自己的ETF
老吳開始存股後,他發現到ETF,其實是一種投資組合的股票,
雖然具有分散風險的作用,但不是每種ETF都適合存股,
也有管理費高、溢價、不滿意成分股的缺點,
因此老吳認為,如果懂得ETF的概念,自己制定選股標準和策略,
也能做自己的選股經理人,打造專屬自己的投資組合。
短短兩年,報酬率就超過25%,除了成功把過去的虧損賺回來,資產也快速累積。
如果順利的話,就能比預期的時間,提早達成財務自由的10年目標。

2021年4月,老吳在臉書成立粉專「打造屬於自己的ETF」,
記錄自己的投資績效和心得,分享給同樣走在財務自由路上的存股族,獲得不少回響。

◎ 自組ETF存股法,平均月領4萬元被動收入
老吳採用「買進好公司、分散風險」的自組ETF存股法,
讓他第一年存股就年領股利18萬元,第二年成長到50萬元,
相當於平均月領4萬元的被動收入,截至2021年底,總報酬率是30.45%──

‧利用ROE和EPS獲利指標,找出值得留意的「候選股」
‧從股價與季線乖離率,掌握買進時機點,成為自組ETF的「獲選股」
‧檢視「獲選股」的成本狀況,帳面報酬率小於20%優先加碼
‧當「獲選股」EPS為負值、ROE大幅衰退,就必須停損變成「淘汰股」

本書還有更多選股的指標與心法,
也會提供即時檢視帳面成本的Excel表格範例,
讓你在工作忙碌的狀態,輕鬆管理投資組合,
打造實現財務自由的被動收入!

【老吳的股海金句,陪你存股致富】
#投機不是不好,只是投機背後的風險,往往是遇到了才能體悟。

#存股只怕不開始,一旦開始了就永遠不嫌晚。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面對的是廣大的市場,但在投資過程中,更多時候,我們面對的,其實是人性,只要心態正確了,就是成功的開始。

#在越短時間累積的財富,就容易在越短時間失去,所以風險要放在賺錢的前面。

#投資一定有風險,但長期下來,不投資才是最大的風險。

#寧願少賺,也不要將自己的投資暴露於高風險中而不自知。

#原來我一直追求的財務自由,不可能靠著幾次交易、賺數萬元或數十萬元的價差達成,但有可能靠著每年持續增加的股利完成。

★專家推薦:

大俠武林|《股息Cover我每一天》作者
股海老牛|價值投資達人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致富推薦

「時時細心照料,年年豐收生財。打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富裕花園。」──股海老牛,價值投資達人

★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 自組ETF,讓你的知識與財富同步產生複利!/雷浩斯
前言 打造屬於自己的ETF,遠離大賠,也賺到錢

第1章 跳脫股市韭菜,讓我靠股市生財
01. 以小搏大的期貨,讓我一年賠掉二三十萬
02. 少賠就是賺的心態,反而大賠小賺
03. 看書學技術分析,卻一樣成為股市韭菜
04. 改成存股心態,才脫離賠錢的命運

第2章 投資方法很多,為什麼我要自組ETF?
05. 打造自己的獲利投資組合
06. 投資法琳瑯滿目,找到適合自己的更重要
07. 投資過程中最重要事
08. 買這麼多檔,不會很累嗎?
09. 除了股息,還有借券收入

第3章 打造專屬自己ETF的投資策略
10. 顛覆不要持有太多股票的迷思
11. 篩選好公司,納入投資組合
12. 如何判斷買進時間點?
13. 會有賣股的時候嗎?
14. 日常資金與股利運用
15. 槓桿投資要三思

第4章 管理自組ETF,沒有想像中困難
16. 利用App,篩選出「候選股」
17. 匯入資料,「獲選股」占比、成本一目了然
18. 財報數字表現不佳,移往「淘汰股」

第5章 慢慢致富,更快財務自由
19. 長期存股,須堅定持股信心
20. 時間是累積資產的好朋友
21. 面對股價波動,更須平常心看待
22. 時間很「寶貴」,如何增值?
23. 再忙,也別忘了投資

結語 寧願當股市倖存者,也不要被淘汰

<作者簡介>

吳宜勲(老吳)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

30歲畢業後,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相較於多數同儕,投入職場年齡較晚的他,藉著努力工作增加存款,希望能早點成家並擁有小孩。同時也一直想找到一個快速累積財富的捷徑,讓一切規劃更順利,因此心中有著成為一位投資暴發戶的夢想。也因一開始想快速賺錢的不成熟心態,即使有穩定的現金流,卻始終無法累積資產。繳了數年的市場學費後,漸漸了解,有夢想是必要的,但在追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正,直到找到可行且適合自己的方式。

老吳投入市場9年後,沒有從市場畢業,反而心態漸趨成熟,雖未有驚人的獲利,但已從只會賠錢的結果進步到可穩定領息的成果,藉此書與大家分享當中的方法與心法。

投資這件事,不做或許也不會怎麼樣,但做了,肯定會讓人生很不一樣!
投資這件事,不需要很厲害,但需要很有耐心!

Facebook粉絲專頁:打造屬於自己的ETF

★內文試閱:

‧推薦序

打造屬於自己的ETF,遠離大賠,也賺到錢
2021年4月18日,我在臉書(Facebook)上成立了「打造屬於自己的ETF」粉絲專頁。這個命名是以每個人都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為出發點,在不局限於某些特定產業或個股的情況下,快樂的打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存股清單。
這邊必須先說明一點,此書內容提到的自組ETF概念,可視為自行建立「投資組合」而擁有「一籃子股票」,並非指市場上由投信公司發行,追蹤某個特定指數的ETF。
研究所畢業後,我開始投資股市,大多數的交易都是賠錢出場,然而隨著不斷調整心態與方法,賠錢不再是投資的唯一結果,於是起心動念,想記錄這個轉變的過程,建立了粉絲專頁。
不限持股檔數,找到好公司就持有
建立投資組合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的方式並非「大眾化」,因為大多數的投資前輩都會建議,投資股票最好不要超過5檔或10檔。
起初,我也是想依循這個建議操作,但在選股的過程中,我發現穩定賺錢的好公司,遠遠超過10檔,心想如果多買個幾檔,真的不行嗎?會因為「照顧」不了而賠錢嗎?於是這些懷疑驅使了我的好奇心,想進一步確認,照著自己的方法操作,到底可不可行?
我不是為了要反駁「持股不要太多檔」的說法才進行分散投資,主要是想擁有自己認同的好公司。既然如此,不如自己試著執行,不限制持股的檔數,隨著存股的時間拉長與資金不斷投入,持股的檔數也跟著越來越多。
到目前為止,我不僅沒有後悔這樣做,反而因此對於投資越來越感興趣,最重要的是遠離大賠,也賺到錢,面對股市的修正,也能處之泰然,心情不再隨著股價的高低起伏而忐忑不安。雖然這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卻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截止2022年3月31日收盤統計,我總共持有160檔股票,其中有147檔個股、11檔股票型ETF與2檔債券型ETF。
身邊的朋友都說:「你開雜貨店嗎?」其實,或許說我開百貨公司,會更貼切一些。但我不是「為了分散而分散」,打從一開始買股票,就沒有限定只能買幾檔股票,也沒有追求一定要買到幾檔股票,純粹是在投資的過程中,找到好公司,就想持有它。
有許多投資人喜歡集中火力於幾檔個股,對於該公司的股價漲跌,就會很有感,但若確定是優質公司,那當然是很棒的事,但不是每位投資人都適合這樣做。
有人喜歡像我一樣,透過分散持股來降低風險,甚至我也有遇過分散投資持有多達200至300檔的投資人。說是保守也好、怕死也罷,這沒有什麼對或錯、好或不好,投資原本就不是一道是非題,只要照著自己的方法,配合正確的心法,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自2014年開始投資以來,我遇到許多投資方式不同的朋友,不管是單獨存某幾檔個股或買市值型ETF的方式,都有很優異的績效。我認為,只要是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容易成功的方式。
彈性化操作,做自己的選股經理人
我常常被問:「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自己選個股?買市值型ETF就好了,不僅自動留強汰弱、手續費又低、績效也更好。」這些優點我都同意,我也認為直接買進被動式ETF是個很棒的方式,因此我的投資組合也包含了主題型的ETF與市值型的ETF。
只不過除了這些被動式ETF,我也想直接持有自己認定的好公司,不管是投資比例分配、投入的時間點或停損賣出的時間點,都可以更有彈性的操作,也可以檢驗自己的選股方法是否精準。
當然,這種主動選股的投資方法不適用於每位投資人。有些朋友一聽到要選股,就覺得既麻煩又花時間,這類型的投資人比較適合投資被動式ETF。
我對選股不僅不排斥,還覺得有趣,所以就一直朝這個方向走下去,畢竟自己不是職業的投資人,或許某些做法與觀念上會與投資大師們有出入,再請多多包涵。
我本身是理工專業背景,研究所畢業後就從事工程師的工作,對於寫書這件事,原本看起來與自己的人生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可能會有交集。
直到某天收到一則出版社的留言,內容是想聊聊自己對於寫書的意願。不知該說是巧合或是意外,在不對自己設限的心態下,我開始嘗試這個未曾出現在人生規劃的選項──寫書。
本書主要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與正確的心態,若你能因此得到一點點幫助,我會覺得很欣慰且高興。
投資的方法很多種,遇到不認同自己方法的也大有人在,純屬正常,這世界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才有趣。自己也很願意與大家交朋友,歡迎到我臉書的粉專理性交流與討論,但不會有什麼明牌,主要是分享自己的存股過程。
本書僅是分享我從大賠到穩定年領股利50萬元的做法與心態上的轉變,從懷疑到堅定,從想一夕致富到看清自己,希望書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觀念,對大家能有幫助。
學習與聆聽投資前輩們的經驗與想法,是我持續在做的事。市場上千變萬化,不是「賺到」就是「學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面對的是廣大的市場,但在投資過程中,更多時候,我們面對的,其實是人性,只要心態正確了,就是成功的開始。

‧摘文

打造屬於自己的ETF,遠離大賠,也賺到錢
2021年4月18日,我在臉書(Facebook)上成立了「打造屬於自己的ETF」粉絲專頁。這個命名是以每個人都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為出發點,在不局限於某些特定產業或個股的情況下,快樂的打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存股清單。
這邊必須先說明一點,此書內容提到的自組ETF概念,可視為自行建立「投資組合」而擁有「一籃子股票」,並非指市場上由投信公司發行,追蹤某個特定指數的ETF。
研究所畢業後,我開始投資股市,大多數的交易都是賠錢出場,然而隨著不斷調整心態與方法,賠錢不再是投資的唯一結果,於是起心動念,想記錄這個轉變的過程,建立了粉絲專頁。
不限持股檔數,找到好公司就持有
建立投資組合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的方式並非「大眾化」,因為大多數的投資前輩都會建議,投資股票最好不要超過5檔或10檔。
起初,我也是想依循這個建議操作,但在選股的過程中,我發現穩定賺錢的好公司,遠遠超過10檔,心想如果多買個幾檔,真的不行嗎?會因為「照顧」不了而賠錢嗎?於是這些懷疑驅使了我的好奇心,想進一步確認,照著自己的方法操作,到底可不可行?
我不是為了要反駁「持股不要太多檔」的說法才進行分散投資,主要是想擁有自己認同的好公司。既然如此,不如自己試著執行,不限制持股的檔數,隨著存股的時間拉長與資金不斷投入,持股的檔數也跟著越來越多。
到目前為止,我不僅沒有後悔這樣做,反而因此對於投資越來越感興趣,最重要的是遠離大賠,也賺到錢,面對股市的修正,也能處之泰然,心情不再隨著股價的高低起伏而忐忑不安。雖然這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卻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截止2022年3月31日收盤統計,我總共持有160檔股票,其中有147檔個股、11檔股票型ETF與2檔債券型ETF。
身邊的朋友都說:「你開雜貨店嗎?」其實,或許說我開百貨公司,會更貼切一些。但我不是「為了分散而分散」,打從一開始買股票,就沒有限定只能買幾檔股票,也沒有追求一定要買到幾檔股票,純粹是在投資的過程中,找到好公司,就想持有它。
有許多投資人喜歡集中火力於幾檔個股,對於該公司的股價漲跌,就會很有感,但若確定是優質公司,那當然是很棒的事,但不是每位投資人都適合這樣做。
有人喜歡像我一樣,透過分散持股來降低風險,甚至我也有遇過分散投資持有多達200至300檔的投資人。說是保守也好、怕死也罷,這沒有什麼對或錯、好或不好,投資原本就不是一道是非題,只要照著自己的方法,配合正確的心法,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自2014年開始投資以來,我遇到許多投資方式不同的朋友,不管是單獨存某幾檔個股或買市值型ETF的方式,都有很優異的績效。我認為,只要是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容易成功的方式。
彈性化操作,做自己的選股經理人
我常常被問:「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自己選個股?買市值型ETF就好了,不僅自動留強汰弱、手續費又低、績效也更好。」這些優點我都同意,我也認為直接買進被動式ETF是個很棒的方式,因此我的投資組合也包含了主題型的ETF與市值型的ETF。
只不過除了這些被動式ETF,我也想直接持有自己認定的好公司,不管是投資比例分配、投入的時間點或停損賣出的時間點,都可以更有彈性的操作,也可以檢驗自己的選股方法是否精準。
當然,這種主動選股的投資方法不適用於每位投資人。有些朋友一聽到要選股,就覺得既麻煩又花時間,這類型的投資人比較適合投資被動式ETF。
我對選股不僅不排斥,還覺得有趣,所以就一直朝這個方向走下去,畢竟自己不是職業的投資人,或許某些做法與觀念上會與投資大師們有出入,再請多多包涵。
我本身是理工專業背景,研究所畢業後就從事工程師的工作,對於寫書這件事,原本看起來與自己的人生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可能會有交集。
直到某天收到一則出版社的留言,內容是想聊聊自己對於寫書的意願。不知該說是巧合或是意外,在不對自己設限的心態下,我開始嘗試這個未曾出現在人生規劃的選項──寫書。
本書主要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與正確的心態,若你能因此得到一點點幫助,我會覺得很欣慰且高興。
投資的方法很多種,遇到不認同自己方法的也大有人在,純屬正常,這世界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才有趣。自己也很願意與大家交朋友,歡迎到我臉書的粉專理性交流與討論,但不會有什麼明牌,主要是分享自己的存股過程。
本書僅是分享我從大賠到穩定年領股利50萬元的做法與心態上的轉變,從懷疑到堅定,從想一夕致富到看清自己,希望書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觀念,對大家能有幫助。
學習與聆聽投資前輩們的經驗與想法,是我持續在做的事。市場上千變萬化,不是「賺到」就是「學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面對的是廣大的市場,但在投資過程中,更多時候,我們面對的,其實是人性,只要心態正確了,就是成功的開始。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