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21° )
氣象
2022-07-29 | PChome書店

薩提爾的自我療癒之路:一場關於連結渴望、提昇生命力、轉化創傷的內在旅程(附贈「薩提爾模式引導冥想」)

薩提爾的自我療癒之路:一場關於連結渴望、提昇生命力、轉化創傷的內在旅程(附贈「薩提爾模式引導冥想」)薩提爾的自我療癒之路:一場關於連結渴望、提昇生命力、轉化創傷的內在旅程(附贈「薩提爾模式引導冥想」)
作者:張天安/陳沛孺 peiru chen(繪)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2-07-28 00:00:00

臺灣首本全面解析薩提爾工作坊專書
薩提爾資深講師張天安首本著作,整合二十年精華和心法

22堂精華課 × 9個練習× 3支引導冥想
讓你重新連結自己,與他人相處更自在

隨書超值附贈
作者親錄〈薩提爾模式引導冥想〉
引領你走入更深層的內在自我

◆隨書附贈,作者親錄──〈薩提爾模式引導冥想〉
由張天安老師親自錄製三支冥想,總長超過60分鐘,為你預備好開啟內在旅程的身心狀態。

‧‧‧‧‧‧

透過薩提爾模式,許多人才發現自己「不相信自己夠好」。

他明明很想要這份工作,卻又難以開口為自己爭取,因此經常錯過機會。
他想:「反正我大概也做不好,因為我不夠好。」

她對孩子極為嚴厲,是希望孩子不要跟她一樣走歪、交到壞朋友。
她想:「我希望孩子不要像我一樣,因為我不夠好。」

深信「我不夠好」的人,不僅容易受傷,也容易傷到別人;反過來說,當一個人的內在從「我不夠好」提升到「我已經夠好」,就會發生奇蹟式的轉變……

☆ 你用什麼樣的目光,看待自己?
曾經,天安老師夾在原生和養父母兩個家庭之間,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直到參加了薩提爾女士的弟子瑪莉亞.葛莫莉博士的工作坊後,生命歷程才有了巨大的轉折。他原本認為自己是夾在兩個家庭之間的「棄兒」,但在薩提爾的目光下,卻成為被兩個國王和皇后所寵愛的「王子」。

從此,天安老師開始長期跟隨瑪莉亞.葛莫莉博士,學習薩提爾模式的理論與應用。二十多年的學習與工作坊經驗,讓他整合出一套教學心法與理解。他擅長運用薩提爾模式,在工作坊裡打造出個人化的體驗性情境,從一件小事切入,透過對話引導,讓你慢慢肯定自我價值,轉化負面信念、與過去和解,更擁有前進的力量。

書中不僅包含了天安老師學習薩提爾模式多年的理解、學習心得和教學精華,更完整收錄了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常用的工具介紹及步驟,以及工作坊實際範例,帶你一步步檢視、調整及轉化每一個內在層面,戴上全新的濾鏡,重新看見自己的資源。

☆ 薩提爾資深講師張天安首本著作
精華心法 × 練習工具 × 引導冥想

認識自己,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功課。但,並不容易。因為我們長期戴著從原生家庭繼承的濾鏡,無法真正看見自己的期待與渴望。而薩提爾模式就像個好用的工具箱,你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使用:

● 和家人、朋友或伴侶起衝突時,想改善自己的說話模式──「溝通姿態」
● 遇到困境或挫折時,想讓心情快速平穩──「走冰山」
● 針對長期困擾或議題,進行深度的探索──「原生家庭圖」及「和幼年的自己對話」
● 關注自己的負面資源或缺點,找出改變的可能──「影響輪」或「連接生命力」
● 學習薩提爾或參加工作坊,想重新聚焦學習方向時──「四個自我提問」

閱讀本書,就如同在天安老師的陪伴下,一同踏上這趟內在旅程,覺察溝通姿態、探索原生家庭、走過冰山──直到我們終於擁有全新的目光,能夠看到自己的豐盛。最終,我們都將帶著完整的自己,繼續人生的旅程。

★本書特色:

1. 臺灣第一本有系統且完整的介紹薩提爾模式工作坊的專書。這本書就像個耐心引導的老師,指導讀者如何用薩提爾模式進行探索與轉化。對初學者而言,這是一本包含了基本及進階概念的薩提爾模式大全;對進階者而言,本書包含了一個資深薩提爾導師整合的精華、心法、詳細的步驟與說明,將帶給讀者更多啟發。
2. 圖文並茂,包含作者原創圖表及邀請插畫家專為本書繪製的插圖,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及運用。
3. 隨書誠意附贈由作者親錄的〈薩提爾模式引導冥想〉三支,總長超過60分鐘。採線上音檔形式,便於讀者隨時隨地聆聽。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李崇建/教育工作者、資深薩提爾講師
李崇義/長耳兔心靈維度創辦人兼講師
沈明瑩/香港沙維雅中心創辦人之一、資深培訓師及工作坊導師
林宏川/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名譽理事長、精神科醫師
楊志賢/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理事

各界好評推薦
王理書 /親職作家、心靈書寫、神性排列工作者
丘美珍/專欄作家、品學堂文化長
甘耀明/臺灣文學作家
成蒂/資深薩提爾模式婚姻家庭治療訓練與教學導師
陳其正(醜爸)/親職講師、作家
陳茂雄/旭立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領導人教練

天安的書,是學霸的筆記;是文人情懷的生命書寫;是對生命與愛有熱忱的明燈與地圖。閱讀時,像是解開俄羅斯娃娃一般的心情,一層層的往下走,看著人性深處的柳暗花明,峰迴路轉。特別推薦給,想要清理「我不夠好」信念的夥伴,耐心與靜心,讓天安的一字一句引導,撥去雲霧找回真實自我。
──王理書(親職作家、心靈書寫、神性排列工作者)

大學時,我與天安參加同一個服務社團,寒暑假會出隊到偏鄉去服務。
幾次在訓練課程中,聽他侃侃而談,讓我感覺到,這個理科人有數理以外的天賦,但我那時難以命名那是什麼。
現在知道了,那是解析心靈的天賦。後來天安去讀了心理諮商研究所,把自己的天賦跟專業訓練結合在一起,一路走到現在。
這些年來,天安舉辦過多次的薩提爾工作坊,我自己去參加過一次,深受震撼。如果觀看薩提爾創辦人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工作坊影片,可以發現,典型的薩提爾工作坊形式非常古典,講師與學員之間,大體上透過對話溝通。但是天安的工作坊中,除了對話之外,還融合了他所喜愛的其他元素,包括音樂、冥想以及多變的學員聚合方式,這一切元素組合成以薩提爾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跨越時空,帶領學員一訪自己從過去到現在的生命旅程。
工作坊中,不只是回顧過去,也讓參與者挑戰自己。我特別喜愛書中提到的四個生命提問: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是什麼阻礙了我?」
「這阻礙從哪裡學來的?」
「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我想,理解過去是為了要往未來出發。這本書集結了天安過去這些年從諮商以及工作坊淬鍊的智慧,正是讀者往下一階段生命出發的心靈指南。
──丘美珍(專欄作家、品學堂文化長)

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是一場豐盛璀璨的療癒旅程!
在其中,我們會從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渾沌,尋尋覓覓找到自我,如果足夠幸運,說不定有機會可以將內在的混亂和虛無,轉化為亮麗的瑰寶,進一步來體現自己獨特精彩的生命力!
與天安一起學習薩提爾模式已二十多年,我在他身上見證了這個美好的成長與蛻變,也讚佩他願意分享多年來個人和專業實踐所提煉出來的精華,讓所有想要突破困頓、找到自我的讀者們,也能從書中開啟個人的療癒之旅,為自己的生命找到曙光與希望。
──成蒂(資深薩提爾模式婚姻家庭治療訓練與教學導師)

★內文試閱:

前言

學習薩提爾模式的歷程

在我國中時期,面臨了一個心理上的轉捩點。可能是幼年時期父親嚴格管教所造成的壓抑,再加上為了升學考試而讀書的苦悶,我常常出現負面的想法,容易陷入悲觀、憂鬱的狀態,心裡非常的不快樂,感覺自己像是往大海的深處下沉,一直不見底……。在近乎絕望的同時,內心也湧起了一股求生的意志,意識到再如此下去,未來一定更沒有希望。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一定要改變自己!從此,「瞭解自己」成為我成長過程中非常堅持的重要方向。

當時,我先找了一些勵志的書籍,透過格言式的信念支撐自己,強迫置換悲觀的想法。上了高中的我,隻身在外讀書,常到書局尋找心理學、宗教、靈性相關的書籍,想透過自助的方式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到了大學,透過閱讀以及社團中的理性對話與情感連結,我開始分析自己的想法、質疑自己的信念,剔除不少來自過去家庭教養與學校教育所填塞與規訓的非理性信念,並留下自己仍能認同與堅持的部份。這樣的「堅壁清野」,在某種程度上解除了家庭及社會道德的規條對我的壓制,抒解了許多負向情緒,但對於比較深層的悲觀情緒,仍無法有效解決。

從事教育工作之後,我涉獵了許多教育與心理方面的知識,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鍾情於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的理念,期待自己對他人能做到「真誠一致」、「無條件的接納」與「同理心的瞭解」。後來在山中學校和一群老師組成學習團體,共同學習TA溝通分析、敘事治療……等不同學派,希望自己突破瓶頸,更能瞭解自己與協助學生。

當時,在同事張瑤華先上了薩提爾模式的兩年專訓之後,向我們推薦了課程,李崇建、何文綺和我就決定去參加了。此後的十多年,陸續領受了薩提爾女士的兩位重要弟子約翰.貝曼(John Banmen)及瑪莉亞.葛莫利(Maria Gomori)的教導,親眼目睹以及體驗到學習歷程所帶來的成長與改變,對我而言是極具震撼性的經驗。

約翰.貝曼是我在薩提爾專業學習上的重要啟蒙老師──尤其是在「冥想」和「冰山」上的學習。「冥想」的體驗讓我驚嘆,原來我是可以主動的調整自己憂鬱、低潮的狀態,並提昇自己的能量與活力!「冰山」則讓我用不同層面去觀看、檢核自己內在各個層面的轉變,以及是否能一致性,提醒自己擁有這些部分並為自己選擇及負責。更重要的是,從這種方式去看自己,會感覺到自己的完整性,對於人性負向的部分採取接納而非批判的立場,並可將其轉化為正向資源予以運用,讓我十分感動,內心的乾枯受到了滋養。

瑪莉亞.葛莫利讓我深入體驗了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並能夠加以轉化。尤其在後來十年間,我成為輔助她帶領工作坊的小組老師,因而整合了之前的專業學習,同時,她的一致性以及堅持每個人都要看重自己的示範,都形成我日後帶領團體課程及工作坊時最重要的基礎。

我生命中有兩個重要的議題,其一是我在大約十歲時發現自己是養子,讓我對於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值,有著極大的困惑。當時參加了瑪莉亞的轉機工作坊,她聽到了我在尋求生命意義的背後,所透露出的虛無跟困惑時,替我做了一小段的家庭雕塑。在我內在的圖像中,正經驗著在養父母與生父母之間拉扯的為難與沈重時,瑪莉亞看著我的家庭圖以及雕塑卻說:「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圖畫!」「你是被兩個王國的國王與皇后集寵愛於一身的小王子啊!」我對這樣的觀點感到訝異,奇妙的是,我內在圖像的顏色開始蛻變,打開了進一步探究的可能。「小王子」成為一個重要的隱喻,代表了我對自己生命經驗的重新認識與看重。

另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父親的嚴格管教,形成了我對自己的貶抑與批判,讓我時時感覺到低潮與憂鬱。透過長時間對原生家庭成長經驗的梳理,分清現在和過去的糾纏,在逐步累積了雕塑與自我對話的學習後,我轉化了內在「法官」,成為對我有支持與提醒作用的「觀察者」。

總之,薩提爾模式改變了我對自己的看法與體驗,也讓我整個生命大幅度地朝向正向轉變,同時,它成為我專業學習的「家」。在涉獵了許多不同的學派,就像是出外旅遊、增廣見聞之後,我總是會回到家進行沈澱與整合。
寫這本書的用意
從進入薩提爾模式兩年的專業學習(2001到2003年於呂旭立基金會)之後,我開始在教師生涯之中學習使用這樣的工作方法,雖然過程跌跌撞撞、斷斷續續的,但始終沒有放棄。我進入輔大心理所(2003年到2009年)學習了行動研究和社會實踐之後,成為了諮商心理師,也開始帶領工作坊,在將近二十年之後的今天,總算對於薩提爾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與運用。

這幾年較為頻繁的帶領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上的學習,從學員的回饋當中,我越來越明白自己可以怎麼樣分享,對學習薩提爾模式的朋友是比較有幫助的。於是,我整合自己的經驗和思維,逐漸形成可以說得明白的語言和隱喻,也慢慢的累積了我自己的教學架構。

有些朋友問我何時出書?何時可以出冥想的錄音?我都常回應時間還沒到,或是沒有時間。在2020年1月25日,那年農曆春節的大年初一,我在清晨做了一個夢,似乎預示我該採取行動了!

這一個時間點很特別,不僅是我成立沃土心理工作室,也是全球疫情撲面而來的開端,更是我賴以為生的聲音開始沙啞,接連後續發現重大疾病、治療與復原的過程。我覺得自己真是幸運,薩提爾的學習讓我更能接納自己的現況,並為自己採取行動,朝向更好的方向前進。而這幾件事情同步的發生,讓我有更充裕的時間休養生息、進行療癒,也同時開始將過去的學習和心得化成文字。

我打算用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分享我自己的學習,透過這一系列的文字,說明我整合出來的方法與概念。但也請閱讀的朋友明白,這樣的分享比較是在「腦」(邏輯、思維的隱喻)中的理解,後續還需要在「心」(情感、情緒的隱喻)裡的體驗與轉化,以及之後不斷的在「身」(身體與行動的隱喻)上的練習與實踐!

只有在「腦」、「心」、「身」這三把鑰匙同時開啟的情況下,才能創造真實而穩定的「成長與改變」!
如何運用這本書
這本書是以工作坊的學習歷程,作為參照的架構。即使你沒有參加過工作坊形式的學習,也可以想像這是在工作坊中進行的體驗,可能會對於這樣的學習形式,有更多身歷其境的參與感。

第○部「探索內在,準備自己」是一個先歸零,再為後續的薩提爾學習做準備的階段。

第1章分享學習在認知、情感/情緒與行動三個層面整合的重要性,第2到4章是以薩提爾模式看待「人」、「生命」、「自己」的信念和眼光,這是最重要的學習基礎,後續的學習方法都服務於這樣的精神層面的信念與核心價值。第5章是標示後續學習過程中,將會發生的內在學習歷程,鼓勵閱讀的朋友以這樣的主動性來學習。

第一部「認識自己,姿態覺察」是薩提爾學習的起手式,是進入第二部原生家庭和第三部冰山隱喻的共同基礎。

第6和第7兩章透過概念與體驗,讓學習者更能覺察自己與他人行為背後的狀態,對於可能深陷其中而產生即時反應的情況,保持適當的距離,爭取停頓和選擇適當回應的空間。第8章則聚焦在相對於四種溝通姿態的另一種新的學習和選擇,可以如何一致性的表達。第9章想要平衡四種溝通姿態的印象,看見過去為了求生存而產生的資源,並引用新的角度看見自己從中產生的能量狀態。

第二部「追本溯源,原生家庭」提供了瞭解「家庭如何塑造人」的方法,回顧生命中的重要經驗,並轉化它們的影響力,也是更深入了解第三部冰山隱喻的來源與基礎。

第10章使用「文化基因」的隱喻,來說明過去成長經驗(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力。運用「原生三角圖」、「原生家庭圖」以及「家庭生活年表」,用「關係」、「個性特質」以及「事件」等時空交錯映照的不同角度,來探索每個獨特的生命所受的影響力。這章份量很重,值得親身體驗和練習!第11章則是用我親身經歷的「洗碗」議題,回應上一章無所不在的影響力,看起來很小的爭執卻連結了親密關係雙方的深層渴望。第12章則分享轉化過去影響力的方法:「和幼年的自己對話」。此法看似簡單,卻也非常深入而重要,我親見許多朋友運用此法產生生命重大的轉變。

第三部「走進冰山,體驗渴望」的冰山隱喻是很多朋友甚感興趣的內在架構,尤其想將其運用在與他人的對話之中。如能落實第一部和第二部深入自己生命經驗的學習,就能更了解它的內涵,更自然的運用。

第13章是用第一人稱「我」的角度去認識冰山架構,而回到前面第2章是用「生命力演化」的角度看冰山的形成。第14和第15兩章是循序漸進的瞭解與演練冰山架構的基礎方法。第16章則是冰山得以轉化與流動的關鍵,探問與連結生命中的渴望。第17章針對前一章「從期待進入渴望」的可能阻礙予以說明,將會循線連結到生命的重要議題,並可以再度運用第12章「和幼年的自己對話」轉化這樣的阻礙。第18章呈現一個看似非常微小的親子互動,卻運用冰山連結並轉化了深刻的生命議題,是相當具有普遍性的案例。

第四部「擁有資源,整合自己」是本書學習的整合過程。看見自己生命力所演化的豐厚資源,以及方法架構與自我狀態的整合。

第19章運用「學習地圖」四個主要提問,釐清自己所在位置和方向的學習歷程。第20章用另一種方式探索家庭圖,連結主要的內在資源。第21章接著提供轉化負向資源的方法,看見一切生命經驗都有其正向功能。第22章接續前兩章更全面性的認識與整合內在的資源。

最後的冥想「整合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以及結語提供不同的體驗和視角作為參考,整合過去、現在、未來混合著不同時空的自己。

感謝
我一直很想感謝過去協助與陪伴我一路走來的師長、前輩與同儕。

王理書老師是我在心理成長的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啟蒙者,從她當年深刻而巧妙的引領過程中,樹立了我心中助人者的典範。

輔大心理系的夏林清老師,讓我從自身經驗中拓展了看見不同社會條件中的生命情境,在我心中加重了社會實踐的自我期許。而翁開誠老師提醒了我,助人者將傾聽每個獨特生命的美感,視為最重要的價值。當時我的同學們也以他們的生命歷程與工作方式,為我示現了實踐者的風範。

在薩提爾學習的領域中,除了約翰.貝曼和瑪莉亞.葛莫利兩位老師外,眾多的前輩和同儕以不同的方式滋養著我。張璣如老師不僅是我專業學習的三人小組老師,更在我帶領工作坊的初期,給予我實習的機會,獲得了鼓勵和啟蒙。成蒂、陳桂芳、吳貴君、許麗月、張意真、李島鳳、李慧賢、釋見曄、黃碧珠、林宏川、楊志賢……等多位老師與前輩,接納我成為和他們共同學習的同儕和好友,有著非常多美好與感動的時刻!有機會跟隨他們領略瑪莉亞老太太的身教,也因而連結了大陸共同學習的同儕們以及課程的主辦方,開始拓展了我在華人不同地區的分享,而這些各地參與課程的學員們,以他們的生命歷程滋養與豐富了我的專業學習。

王鳳蕾老師當年登高一呼,成立了臺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讓我們有個共同學習和奮鬥的家,至今仍讓我感念,並承諾自己在花蓮持續分享學習。她的好友兼離世前的照顧者曾志文老師,充滿熱情與關懷的連結也支持著我。沈明瑩老師從最成熟而美妙的大師翻譯者,讓我跨越英文聽力的困難,養刁了我的耳朵,也變成我的老師以及學習的同儕,真的是一路看著我長大、支持我持續學習的前輩。而許久沒有連結的賴杞豐老師,早期給了我很多的關懷和啟發,至今感懷在心。

張瑤華老師從同事成為學習同儕,相互支持和陪伴二十多年積累了革命的情誼,沒有她,李崇建老師和我可能不會踏進薩提爾的大門。而李崇建老師除了是一起學習的夥伴,也由於他後續的發展以及慷慨大方的提攜,讓我有更多機會發展自己的路徑,近來仍能一起開課和交流,感受到朋友間的信任與溫暖。趙素麗、鄭淑惠、張惠華以及陳茂雄……等老師也是當年學習的同儕,至今仍或近或遠的連結著。

謝謝采實文化的工作團隊,尤其是編輯洪尚鈴用細膩、溫和的方式,允許我可以用自己的速度緩慢的前行,她組織並操持著出書相關的進度,讓本書以更加完整而美好的方式呈現出來。

丘美珍從學校社團的學妹,到後來成為持續連結的好友,以她出版和媒體的相關經驗支持著我在游移和困惑時,得以安穩前進。游恆懿醫師夫婦組成的醫療團隊,成為我和太太最好的健康顧問,讓我可以順利的面對重大疾病的衝擊。

最後,我的太太對我的照顧、支持與陪伴,以及彼此之間的親密,讓我可以確信自己不管有什麼樣的發展與成就,都已經得到了此生無憾的感動與滿足。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