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 | PChome書店
我的神鬼人生:在深夜的山谷裡,遇見一位博物學家
我的神鬼人生:在深夜的山谷裡,遇見一位博物學家
作者:李家維、廖宏霖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11-29 00:00:00
內文大要:
在清醒與昏迷的間隙之間,
一位博物學家開展的魔幻時刻,
關於自身生命,關於演化物種,熾烈地愛著、玩耍著、追尋著……
生物必須要有多樣性才能延續,一個人的生命當然也必須如此!
一個曾有「瀕死經驗」的生物學家,會如何思考科學與生命的意義?
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
在多重身分中活到極致!
一輛前往南庄的自駕車,從山路翻落至溪谷,彈出車外的他,在痛感中醒來。在等待救援的這32小時,如夢般的人生場景,過去的經驗、記憶與感受,融合成一連串不可名狀的「魔幻時刻」。他,是時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的清大教授李家維。
在澎湖生長、被海洋啟蒙的少年,走上了熱愛自然的生物學者之路。他是個科學頑童,喜歡在顯微鏡下觀察矽藻,用螃蟹標本追女朋友,甚至想用七顆烏鴉眼泡水看到鬼;他是個奇異博士,發現蜜蜂如何感應地球磁場,挖出前寒武紀的動物胚胎化石;他是植物戀人,在屏東創立全球最大的熱帶活體植物蒐藏中心;他是方舟舵手,在花蓮、蘭嶼做生態復育;他是收藏玩家和搜神使者,收容近千尊落難神像,各有動人故事;面對生死,他甚至想製作一份「遺體自備指南」……
在博物學家的眼光中,追求的是生物「多樣性」所呈現的真實世界。閱讀故事之餘,開啟讀者腦洞的各種科普知識,諸如:感光細胞、人類記憶論述、生命的起源、動物的欺瞞行為、痛覺研究、生物時鐘、演化論述、最耗氧的器官、樹冠羞避現象、量子力學……,也為讀者打開了另一個思考的「平行時空」。
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幾種自己?!在深夜的山谷,遇見一位博物學家,我們也隨著他穿梭時空與天地間。「生命永遠不夠用,做開心的事,看漂亮的萬物,就夠了!」
【本書特色】
★為台灣重要的科學家立傳──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語)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南台灣有個收藏達三萬多種活體植物的保種中心,北台灣有個近千尊神像的齊聚之地,全球第一個烏龜保種基地也在台灣……,一手推動的博物學家李家維教授,不僅擁有精彩豐富的人生經歷,更有享譽國際的學術成就。為科學家立傳,記錄他們的生命故事及學思歷程,熱情、執著,貢獻所學、驅動世界,是這些科學家們的共同印記與價值典範。
★在真實與想像之間,人生軌跡與科學思辨之間,創造屬於讀者的魔幻時刻──
打破單一線性敘述,以第一人稱、小說筆法,再現李教授個人生命經驗的嶄新文學嘗試。從李教授2017年11月21日的車禍墜谷事件為起點,將其人生際遇中的重要片段,鑲嵌在這段與死亡最接近的32小時之中。結合第一手的訪談資料與寫手內化的想像,透過虛實交錯的敘事,帶領讀者看見一位科學家對於生命的實踐、省思與熱愛。
★這本書想告訴你:「他看到的世界,為何這樣美好!」──
「並不是我很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語)
科學家除了擁有超強的邏輯能力,更要有豐沛的想像力?不被標準答案綁住、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蕭伯納也曾說過:「我們想要看到的是孩子追求知識,而不是知識追求孩子。」透過此書,讓我們看到一位科學家的頑童研究精神,不設限的博物興趣、立身襟懷,看到一位科學家如何思考、付出行動。
★擁抱自然法則,賴活到極致的哲思之書──
李教授一輩子鑽研各種動植物和古生物,從更高更廣的角度──40億年的地球演化和生態系統,看待生命的短促或永恆、有限與無限,「在活物中體會美好,在死物中領略自然循環、成住壞空的法則」是他的生命觀。科學家的人生哲學,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浪漫,讓我們為自我靈魂、身心安頓找到力量。
★留給台灣,也獻給世界的情書──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語)
三十年前,李教授在苗栗南庄買下一萬兩千平方公尺山林,保留低海拔森林的原始樣貌;2007年更籌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以「諾亞方舟」和時間賽跑的精神,採集、保育地球上瀕危和稀有植物。古董文物、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稀有礦石、紹興老酒、神佛雕像等,是他百無禁忌的收藏,儼然活出「多樣性」的人生。這是一位台灣學者與世界對話的「情書」,將一個地球公民對自然、對生命、對大地的愛和關懷,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各界推薦:
【熱情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王榮文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王偉忠 電視製作人、節目主持人
孫大川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
孫維新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科學人》總編輯
翁啟惠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曾淑賢 國家圖書館館長
焦傳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須文蔚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貞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他是教授,是博物館館長,是研究型收藏家。關心世界萬事萬物,也有能力愛萬事萬物。他是博物學家。閱讀他的生命故事,可以充滿趣味和啟發。一般人,不可能有這樣的人生吧!──王榮文
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記憶與科學冶為一爐,讓觀眾窺見「科學人」的「科學腦」中繽紛多彩、奪目瑰麗的世界。──王偉忠
由於家維兄的存在,科學不再是令人畏懼的聖殿,卻像是彼得潘幻遊的邀請,是可以一起做夢的地方。──孫大川
他毫不畏懼地去敲每一扇門,包含人生至大的生死之門,只是希望能瞭解萬事萬物背後的科學真相。──孫維新
家維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生態、保種科學家,也是一位有洞見、關懐台灣和世界多面向的傑出學者。──翁啟惠
李家維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以博物學家的視角來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焦傳金
宏霖生動的意識流筆法,讓這本翻新傳記文學篇章的奇書,達到蘇軾所說的「其神與萬物交,其智與百工通」的境界,讀來過癮,令人拍案叫絕。──須文蔚
一位對世界感到無比好奇的學者,讓我不禁懷疑他是不是蘇格拉底轉世。對人生和科學的思想遨遊,世界何其廣闊!──黃貞祥
作者:李家維、廖宏霖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11-29 00:00:00
內文大要:
在清醒與昏迷的間隙之間,
一位博物學家開展的魔幻時刻,
關於自身生命,關於演化物種,熾烈地愛著、玩耍著、追尋著……
生物必須要有多樣性才能延續,一個人的生命當然也必須如此!
一個曾有「瀕死經驗」的生物學家,會如何思考科學與生命的意義?
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
在多重身分中活到極致!
一輛前往南庄的自駕車,從山路翻落至溪谷,彈出車外的他,在痛感中醒來。在等待救援的這32小時,如夢般的人生場景,過去的經驗、記憶與感受,融合成一連串不可名狀的「魔幻時刻」。他,是時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的清大教授李家維。
在澎湖生長、被海洋啟蒙的少年,走上了熱愛自然的生物學者之路。他是個科學頑童,喜歡在顯微鏡下觀察矽藻,用螃蟹標本追女朋友,甚至想用七顆烏鴉眼泡水看到鬼;他是個奇異博士,發現蜜蜂如何感應地球磁場,挖出前寒武紀的動物胚胎化石;他是植物戀人,在屏東創立全球最大的熱帶活體植物蒐藏中心;他是方舟舵手,在花蓮、蘭嶼做生態復育;他是收藏玩家和搜神使者,收容近千尊落難神像,各有動人故事;面對生死,他甚至想製作一份「遺體自備指南」……
在博物學家的眼光中,追求的是生物「多樣性」所呈現的真實世界。閱讀故事之餘,開啟讀者腦洞的各種科普知識,諸如:感光細胞、人類記憶論述、生命的起源、動物的欺瞞行為、痛覺研究、生物時鐘、演化論述、最耗氧的器官、樹冠羞避現象、量子力學……,也為讀者打開了另一個思考的「平行時空」。
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幾種自己?!在深夜的山谷,遇見一位博物學家,我們也隨著他穿梭時空與天地間。「生命永遠不夠用,做開心的事,看漂亮的萬物,就夠了!」
【本書特色】
★為台灣重要的科學家立傳──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語)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南台灣有個收藏達三萬多種活體植物的保種中心,北台灣有個近千尊神像的齊聚之地,全球第一個烏龜保種基地也在台灣……,一手推動的博物學家李家維教授,不僅擁有精彩豐富的人生經歷,更有享譽國際的學術成就。為科學家立傳,記錄他們的生命故事及學思歷程,熱情、執著,貢獻所學、驅動世界,是這些科學家們的共同印記與價值典範。
★在真實與想像之間,人生軌跡與科學思辨之間,創造屬於讀者的魔幻時刻──
打破單一線性敘述,以第一人稱、小說筆法,再現李教授個人生命經驗的嶄新文學嘗試。從李教授2017年11月21日的車禍墜谷事件為起點,將其人生際遇中的重要片段,鑲嵌在這段與死亡最接近的32小時之中。結合第一手的訪談資料與寫手內化的想像,透過虛實交錯的敘事,帶領讀者看見一位科學家對於生命的實踐、省思與熱愛。
★這本書想告訴你:「他看到的世界,為何這樣美好!」──
「並不是我很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語)
科學家除了擁有超強的邏輯能力,更要有豐沛的想像力?不被標準答案綁住、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蕭伯納也曾說過:「我們想要看到的是孩子追求知識,而不是知識追求孩子。」透過此書,讓我們看到一位科學家的頑童研究精神,不設限的博物興趣、立身襟懷,看到一位科學家如何思考、付出行動。
★擁抱自然法則,賴活到極致的哲思之書──
李教授一輩子鑽研各種動植物和古生物,從更高更廣的角度──40億年的地球演化和生態系統,看待生命的短促或永恆、有限與無限,「在活物中體會美好,在死物中領略自然循環、成住壞空的法則」是他的生命觀。科學家的人生哲學,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浪漫,讓我們為自我靈魂、身心安頓找到力量。
★留給台灣,也獻給世界的情書──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語)
三十年前,李教授在苗栗南庄買下一萬兩千平方公尺山林,保留低海拔森林的原始樣貌;2007年更籌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以「諾亞方舟」和時間賽跑的精神,採集、保育地球上瀕危和稀有植物。古董文物、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稀有礦石、紹興老酒、神佛雕像等,是他百無禁忌的收藏,儼然活出「多樣性」的人生。這是一位台灣學者與世界對話的「情書」,將一個地球公民對自然、對生命、對大地的愛和關懷,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各界推薦:
【熱情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王榮文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王偉忠 電視製作人、節目主持人
孫大川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
孫維新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科學人》總編輯
翁啟惠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曾淑賢 國家圖書館館長
焦傳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須文蔚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貞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他是教授,是博物館館長,是研究型收藏家。關心世界萬事萬物,也有能力愛萬事萬物。他是博物學家。閱讀他的生命故事,可以充滿趣味和啟發。一般人,不可能有這樣的人生吧!──王榮文
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記憶與科學冶為一爐,讓觀眾窺見「科學人」的「科學腦」中繽紛多彩、奪目瑰麗的世界。──王偉忠
由於家維兄的存在,科學不再是令人畏懼的聖殿,卻像是彼得潘幻遊的邀請,是可以一起做夢的地方。──孫大川
他毫不畏懼地去敲每一扇門,包含人生至大的生死之門,只是希望能瞭解萬事萬物背後的科學真相。──孫維新
家維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生態、保種科學家,也是一位有洞見、關懐台灣和世界多面向的傑出學者。──翁啟惠
李家維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以博物學家的視角來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焦傳金
宏霖生動的意識流筆法,讓這本翻新傳記文學篇章的奇書,達到蘇軾所說的「其神與萬物交,其智與百工通」的境界,讀來過癮,令人拍案叫絕。──須文蔚
一位對世界感到無比好奇的學者,讓我不禁懷疑他是不是蘇格拉底轉世。對人生和科學的思想遨遊,世界何其廣闊!──黃貞祥
最新生活新聞
-
-
馬祖網路通訊受影響!台馬2條海底電纜全斷
(19 分鐘前) -
神達爆9倍大量鎖漲停 受惠川普AI基建政策
(20 分鐘前) -
凱基金控響應國際盃政策 深化ONE KGI策略 佈局全球
(21 分鐘前) -
C-LAB 與林茲電子藝術公司締結合作備忘錄,共創科技藝術新篇章
(2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