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03-17 | PChome書店

二次重生:婦產科名醫林禹宏罹患血癌

二次重生:婦產科名醫林禹宏罹患血癌二次重生:婦產科名醫林禹宏罹患血癌
作者:林禹宏 出版社:凱信企管 出版日期:2024-03-06 00:00:00

<內容簡介>

52歲,在醫界同儕和病人間都頗有名氣的婦產科名醫林禹宏醫師,
在事業高峰之際,突然被診斷出白血病,人生目標被迫中斷,
活下去,變成他唯一的目標。

經歷化療—復發—骨髓移植—十二個月的等待肺臟—七度肺炎—兩個月的葉克膜、肺臟移植……五年驚濤駭浪、瀕臨死亡的抗癌歷程,最後奇蹟似的活下來……閱者無不動容。

書中記錄著五年來經歷病魔的折磨、抗癌的治療過程和家人一路傾力陪伴、支持的心路歷程。即使困難重重,但只要抱持希望、樂觀態度去面對,才有機會迎來曙光。

本書有別於一般癌症故事的書籍,除了詳細記錄白血病的治療過程、副作用、併發症和檢查結果的變化,並且加上作者個人醫療背景、參考醫學資料,能在治療前預知可能的情況,減少病人對治療的恐懼。同時,書裡有許多「醫學小教室」和「復健小教室」,除提供病人和家屬參考外,一般人也能藉此增加醫學常識。

有一天,你克服難關的故事,會是另一個人活下去的力量……
如果,你正在病痛中,希望這本書能夠給你勇氣,減少對治療的恐懼;
如果,你是親友陪伴者,期待能讓你了解面對病痛,家人的支持多麼重要;
如果,你正處低潮,藉此提醒你,珍惜有健康的身體,沒有理由放棄;
如果,你身心健康,要慶幸自己有多麼幸運,能好好喘一口氣。
期許透過醫生、病人、家人面對疾病的省思,帶給你身處人生劇變、意外逆境時的處方箋。

活著,就有希望!

如同林禹宏醫師在文末提到二次重生後的體悟:
「人們往往要面對死亡,才會領悟到人生有限的道理。人生有太多的願望等著去實現,但是人生也充滿變數,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或是所愛的人會發生什麼意外,甚至明天是不是還活著也是未知數。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是我現在的生活態度。」

★本書特色:

我身上流著兒子幹細胞製造的血液,
依賴大愛捐贈者的肺臟呼吸,
我每天都感謝上天對我的眷顧!

★名人推薦:

陳佳文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丙成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施景中 ▎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副教授
楊斯棓 ▎醫師/作家
詹皓凱(怪醫鳥博士)▎泌尿科醫師/漫畫家(粉專Dr.Bird)

它記錄了一位前半輩子大家公認很傑出的醫師,卻突然遭遇病魔襲擊而變成一位瀕臨死亡的病人,勇敢抗癌的歷程;從滿懷希望到不斷地失望,更從無盡的失望到幾乎絕望……如此不斷重演,直到有今天的二次重生。—陳佳文(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給了許多正在辛苦的病友、親人,多了一分繼續努力的希望跟勇氣。對於現在很健康沒有生病的人,林醫師的故事也讓我們感受到,光是能在這世界好好活著、能好好呼吸一口氣不會喘,就已經是多麽大的幸運。—葉丙成(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若說生命是一幅畫卷,學長當時脆弱的病軀就像那拿著畫筆顫抖的手,是由家人摯愛的支撐、移植團隊高超的醫術,加上他本身堅毅不屈的靈魂,最後才能畫下這憾動人心的精彩畫作。—施景中(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副教授)

本書特別讓我想到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的《錢買不到的東西》一書,林醫師用親歷揭示了:「What Money Can't Buy」。無人不想追求幸福感。我想,除了自己在職場追求自我實現外,若想持續提升幸福感,林醫師的字裡行間,有相當豐富、精彩警世的答案。—楊斯棓(醫師/作家)

禹宏醫師詳實地記錄了從白血病的發現到治療,後來的復發和骨髓移植,隨後而來的急性排斥和肺功能逐漸喪失,裝了葉克膜等待合適肺臟的漫長過程,肺移植手術後的辛苦復健……細讀這些文字,不但能對相關的醫療知識有更深的了解,也對禹宏醫師面對重大疾病時的毅力和正面積極心態有更多的體會。—詹皓凱(怪醫鳥博士)/泌尿科醫師/漫畫家(粉專Dr.Bird)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章|從醫生變成病人
我得了白血病
命運的安排
最後一次門診
化學治療
化療副作用
緩解
復發
配對
敗血性休克
一直沒有說出口的愛
幹細胞移植
走出移植病房
再次住院
浴火重生
重披白袍
出現異常細胞
嚴重反排斥

第二章|肺部反排斥—生不如死的折磨到安寧照護
肺囊蟲肺炎
離不開氧氣
神醫
我只希望能好好呼吸
帶著氧氣的醫師
肋骨骨折
永不放棄
生不如死
腎上腺素發威
二氧化碳愈來愈高
告別
不肯放棄的「家人」
肺臟移植是最後一線希望
遙遙無期的等待

第三章|Game 7:與死神的終局之戰
呼吸衰竭
我像個廢人
比坐牢還痛苦的日子
加護病房的運動
請找學姊來
就差一點點了
裝上葉克膜
譫妄
送不出的禮物與不能收的禮物
等待是為了更好的結果吧?

第四章|終於等到這一天
移植日
下一場馬拉松才剛開始
身兼看護和物理治療師的太太
節外生枝
恨鐵不成鋼
半哄半騙
意志力的考驗
踏出第一步
開始進食和講話
離回家的日子不遠了
始終不及格的學生
215天

第五章|看不到盡頭的復健
再次住院
我能擺脫氧氣嗎?
確診新冠肺炎
新年新希望破滅

第六章|二次重生
不同的視角和生活
太太的視角
兒子的視角
女兒的視角

<作者簡介>

林禹宏
婦產科醫師,曾任新光醫院婦產科主任、不孕症中心主任、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生殖醫學會理監事。除了 95 篇醫學論文,另著有《成功減重 3 大關鍵力》等專書十餘本,其中《女性身體私密書》獲選國民健康局優良好書,《懷孕坐月子 480 個疑惑解答》獲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

2018年罹患白血病,經歷化學治療及骨髓幹細胞移植,幸運獲得緩解。肺部併發症卻造成呼吸衰竭,幸運獲得肺臟移植而二度重生。決定推廣器官捐贈,將捐贈者的大愛回饋給社會。

個人臉書:林禹宏
臉書粉絲專頁:林禹宏醫師
Instagram:dr.yhlin

林俐吟 Jen
林禹宏醫師的女兒,台大外文系畢業,沒有當醫生卻成為醫師們的老師,為財星 500 大企業、醫學中心、新創公司的企業內訓講師,教授中英文商務簡報、國際社交、跨國協作、高效能溝通等國際溝通表達培訓,客戶來自 Google、McKinsey、Apple 等外商主管,長期企業合作夥伴包括廣達電腦、緯創資通、神基科技、HTC 等,課程滿意度多次滿分,並定期在台大、政大、成大、北醫等學校進行全英文授課和演講。

Jen 擁有超過 10 年的教學經歷,學生超過 10000 人,並在國內外有超過 100 場學術、商業、外交等場合簡報、演講的經驗。她從大一開始在托福補習班與師大附中等學校授課,畢業後曾到美國、歐洲、台灣的科技、教育、政治相關領域工作,並結合自己文學、語言、商管等的跨領域專業,創立 Jen Academy,致力打造台灣人才與企業的國際力,突破語言與文化限制,在全球市場發揮最大潛能。

臉書粉絲專頁:Jen 林俐吟
Instagram: jenniferliyin
Linked-In: Jennifer Li-Yin Lin

★內文試閱:

作者序

五十二歲,正是我事業的高峰,我曾經做了五年新光醫院婦產科主任,當時是不孕症中心主任和輔仁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在醫界同儕和病人間都小有名氣;卻在人生衝刺的時候突然被診斷出白血病,我的人生目標被迫中斷,活下去,變成我唯一的目標。

接下來我就住院開始化學治療,我的角色從權威的醫師變成無助的病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我既擔心又害怕,只能祈求佛祖保佑,讓我能夠活下去。每當醫師或護理師出現,就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一盞明燈,我才體會到醫護人員帶給病人的力量。

我的治療過程充滿驚濤駭浪,幾度瀕臨死亡;敗血症、復發、骨髓移植、嚴重反排斥、呼吸衰竭、裝葉克膜、肺臟移植,最後奇蹟似的活下來,並且逐漸康復。不僅在我從事醫療工作三十年從來沒遇過,在醫學界也很少見;除了醫護人員,還要感謝上天的眷顧。

關於癌症和白血病的貼文和書籍很多,但是我在呼吸困難時,卻找不到任何資料,連我有醫學背景的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生活。後來我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時,女兒到保安宮發願:如果我能等到肺臟移植,要把我的故事寫下來,幫助病友和家屬,稿費則捐給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另外,就像楊斯棓醫師說的:「如果你覺得某件事應該有人去做,那個人就是你!」既然沒有人寫,就由我來寫吧!呼吸困難不是用氧氣就沒事了,日常生活仍然非常困難,而且痛苦;不過有些方法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減少氧氣消耗。

我從住院治療的第一天,就在Evernote寫下「抗癌日記」,記錄重要的治療和檢查報告,一方面做為自己的記錄,另一方面是留給家人的回憶;如果我不幸被癌症打敗了,要讓家人記得我曾經勇敢面對它。這個抗癌日記後來就成為這本書的藍圖。加上我個人的醫療背景,有別於一般癌症故事的書籍和文章,這本書詳細記錄了我的治療過程、副作用、併發症和檢查結果的變化,並且參考醫學資料,可以提供病人參考,也能夠在治療前預知可能的情況,減少對治療的恐懼。另外,這本書有許多「醫學小教室」和「復健小教室」,不僅提供病人和家屬參考,一般人也可以增加醫學常識。

這本書本來打算在肺臟移植後就要開始寫,但是移植後動作還是很喘,體力也很差,加上每天從早到晚的復健運動,根本沒有辦法寫;一直到半年後,才有辦法找一些零星的時間寫;一年後,體力更好,就有更多的時間,終於在將近兩年後將它完成。

這本書也可以當成小說來看—一本勵志的小說;五年治療過程中的驚濤駭浪,相信很少病人經歷過。我做得到,相信你也可以。至於身體健康的正常人,更應該慶幸自己有健康的身體,不管遭遇什麼困難、挫折,更沒有理由放棄。

五年來總計住院536天,門診和檢查更是不計其數,接觸到許多醫護人員,其中有些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寫在書裏。醫護人員如果看到這本書,希望提醒自己從事的是不平凡的工作,是一份神聖的工作,不僅關係到病人的健康,甚至可能影響生命。出自內心的關懷,即使病人無法說話,心裡會感受得到;相反的,冷漠,甚至疏失,即使病人和家屬沒有提告,他們也不會忘記。

醫學生如果看到這本書,希望能學到如何成為病人心目中的好醫師,希望這本書能讓台灣多產生幾位關心病人的好醫師。

更重要的是,希望這本書能成為遭遇挫折、病痛的人活下去的力量,也提醒讀者人生無常,要把握當下。

林禹宏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