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 PChome書店

他鄉.故鄉:在動盪的時代,「臺灣行者」把我們的島打造成世界的光
作者:沈珮君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24-07-11 00:00:00
他鄉.故鄉:在動盪的時代,「臺灣行者」把我們的島打造成世界的光


作者:沈珮君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24-07-11 00:00:00
形塑1949年之後臺灣面貌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
經濟凋敝、大學初興、人口暴增、亡國感籠罩、本土意識覺醒……
他們力挽狂瀾,兢兢業業,直到70多年後的今日,臺灣仍受餘澤。
歷史不該忘記,我們更該記得,這些前輩的貢獻和情操。
本書為資深媒體人沈珮君於《聯合報.副刊》「他鄉故鄉」的專欄集結,深入採訪影響臺灣至深且巨各界人士的生平故事。
「臺灣工業之父」尹仲容、臺灣經濟幕後鐵漢葉萬安、領清寒獎學金的臺大校長孫震、基層擢升國際談判人才的蕭萬長、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曾繁城、辦學鞠躬盡瘁的傅斯年、影響臺灣文藝發展的戲曲專家俞大綱、總編輯劉國瑞和新儒家哲學大師牟宗三之間的感人情義、終身「教育工作者」高希均、結晶釉大師孫超、文學大師黃春明、書法藝術家杜忠誥,以及不能或忘的澎湖山東流亡學生和蔣經國稱「有良心的愛國青年」王曉波。他們來自八方,對臺灣經濟、文化及傳承,個人人格精神和貢獻、情操,起到強大的引領作用。
我們對歷史不是淡忘,而是從開始就無知,無知所以無感。典型在夙昔,藉由重回他們身處的時代困境,並領略其奮發圖強的無畏精神,無疑是對現時世代讀者的一記警鐘。
最新生活新聞
-
川普揮關稅鐵拳!謝金河揭這1產業成重災區
(31 分鐘前) -
全國學生音樂賽 竹縣自強國中、光明國小特優9連霸
(33 分鐘前) -
清明連假收假日湧現車潮 公路局預測9處省公路易壅塞
(35 分鐘前) -
教部推國中小閱讀活動 補助751校逾1400萬元
(42 分鐘前) -
信義房屋:成屋市場回歸自住 329檔期這麼看
(4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