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9° )
氣象
2024-11-14 | PChome書店

手斧男孩首部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經典名著•35萬冊暢銷紀念版)

手斧男孩首部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經典名著•35萬冊暢銷紀念版)
作者:蓋瑞•伯森(Gary Paulsen)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4-01-24 00:00:00

<內容簡介>

騙倒《國家地理雜誌》的13歲青少年求生傳奇!
☆35萬冊暢銷紀念版,經典上市!☆

● 美國「紐伯瑞獎」﹙Newbery Honor Book﹚肯定的經典之作
● 美國最受年輕讀者歡迎的作家之一蓋瑞•伯森,最膾炙人口的系列作,暢銷全球2,000,000冊

☆你可以將最後一塊錢借給朋友,但千萬不要將你的手斧借人!☆

「我在小飛機裡,駕駛員剛剛心臟病發作,沒辦法駕駛了,我不會開飛機。救救我……救救我……」

13歲的布萊恩,坐在飛越加拿大曠野的單引擎小飛機上,他是機上唯一的乘客。起飛不久,駕駛員卻心臟病突發,隨著飛機迅速墜落,所有的希望也跟著下墜。飛機摔落在杳無人煙的森林中,布萊恩幸運地逃過一死,卻必須在荒野中獨自面對恐懼、飢餓、森林中的大黑熊、不知名的野獸,以及即將來臨的嚴冬。

生長在都市,吃漢堡長大的布萊恩,如何讓自己活下去?赤手空拳的他如何為自己蓋一處遮風避野獸的處所?如何將電視上看到的鑽木取火理論,落實為攸關生死存活的取暖之道?

為了填飽肚子,這個城市少年學會打獵,並利用臨上飛機前,媽媽送的一支小斧頭,用獵得的大麋鹿為自己縫製禦寒的皮靴和皮衣,也學會如何掩藏烏龜蛋,防範其他野獸搶食。

54天的荒野奮鬥求生,讓城市少年布萊恩歷經一趟澈底的身心洗禮。

★本書特色:

1.精采內容、如實描繪,連《國家地理雜誌》都信以為真的13歲男孩求生傳奇!
2.以《手斧男孩》為首的系列小說,之所以廣受歡迎,不僅在於情節與故事本身吸引人,更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遠超過一般冒險小說的文學領域。
3.書評家認為,現今美國再也找不到一個作家能像蓋瑞.伯森一樣,透過小說作品,激發青少年對文學的喜好。特別是在《手斧男孩》首部曲上市後,成千上萬青少年寫了數萬封信件,塞爆蓋瑞.伯森的信箱,目的就是想要知道更多關於布萊恩的故事!

★名人推薦:

小野﹙知名作家﹚、吳鈞堯﹙前幼獅文藝主編﹚、李建安﹙臺灣野鳥保育協會活動委員﹚、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金恒鑣﹙森林生態學家﹚、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眾聲推薦

★媒體推薦:

《手斧男孩》是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不只是歷險而已。——美國《出版家》週刊﹙Publisher Weekly﹚

★目錄:

你的生存指數知多少?
【前言】以生命經驗為藍圖——蓋瑞.伯森的生命傳奇
一個人的飛行之旅
失去的地平線
藍色的自由
真實與想像之間
我就是我所擁有的一切
舊世界與新生活
甜美的生命驚奇
來自夢中的金色啟示
飢渴好「火」伴
城市小子尋蛋記
要找事做……
沒有希望的遊戲
我的生存之道
關於錯誤的學習課程
用「事件」寫日記
命運的銅板
不可能的任務
重返旅程初始之地
全世界的禮物
後記
﹝附錄﹞布萊恩求生大事記

<作者簡介>

蓋瑞•伯森(Gary Paulsen, 1939~2021)
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先後當過卡車司機、獵捕人、導演、演員、歌手、水手、工程師、農夫、教師,也曾經淪為酒鬼。年過八十依然創作不輟,是美國聞名而多產的作家,從西部小說到家用維修,各類題材應有盡有,絕大部分取材自他個人的實際經驗。文風精簡樸實,常以人類與大自然的交會為寫作主題,文評家經常拿他與海明威並比。寫作生涯中出版近200本書,共有十多種譯文,在各國都備受青睞,出版總冊數達3500萬。
伯森不僅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ALA)頒贈的瑪格麗特.愛德華終身成就獎(Margaret A. Edwards Award),以表彰他對青少年文學的貢獻,其著作《手斧男孩》﹙Hatchet,系列書皆為野人文化出版﹚、《Dogsong》及《The Winter Room》三書更獲美國知名大獎「紐伯瑞文學獎」肯定。

譯者:蔡美玲
英國瑞汀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兒童青少年文學」碩士,曾任主編與大學講師。譯有《地海巫師》、《地海古墓》、《地海彼岸》、《44號神祕怪客》、《河豚活在大海裡》、《妖精的孩子》等小說,以及《愛孩子,愛自己》、《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了解人性》等心理學書籍;並編寫《光明行第一集》、《尋找天堂的天使》等兒童福利相關書籍。

譯者:達娃
本名黃小萍,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曾任漢聲雜誌編輯、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Discovery頻道特約翻譯,譯有《追蹤師:松林少年的追尋》、《發燒地球200年》、《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指揮台上的管理課》、《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以上均由野人文化出版)。

★內文試閱:

【1】一個人的飛行之旅

布萊恩.羅伯森盯著小飛機窗外一望無際的北方綠色荒野。這是專飛美加邊境的「西斯納四○六」小飛機,引擎聲震耳欲聾,聽不到任何對話。
布萊恩也不想多話,十三歲的他是機上唯一的乘客。同行的飛機駕駛——叫作吉姆?傑克?或什麼來著——四十來歲,起飛前進行準備工作時就始終不發一語。事實上,從媽媽開車把布萊恩送到紐約漢普頓的這個小機場,到與這架飛機會合之後,這位駕駛只對他講了六個字:
「坐到副駕駛座。」
布萊恩坐了上去。飛機起飛,這也是兩人最後的對話。當然,開始的一切讓布萊恩很興奮。他從未搭過單引擎飛機,所以能在飛機凌空爬升、隨著氣流顛簸滑翔之際,坐在有著各式各樣控制器的副駕駛座上,盯著儀表板看,真是既新奇又刺激。不過,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他們就已經爬升到六千呎高度,開始朝西北方向飛行;而從那時開始,駕駛只盯著正前方,默不作聲。機艙內只剩下引擎單調的轟隆聲響。在機頭前方伴隨著隆隆聲的,是一片綿延至地平線,遍布湖泊、沼澤、蜿蜒的溪澗與河流的綠樹汪洋。
望著窗外,雙耳被如雷巨響震透的布萊恩,試著釐清讓他步上這趟飛行之旅的前因後果。
思緒湧上心頭。
總是從那個字眼開始。
離婚。
對他來說,「離婚」真是個醜陋的字眼;意味著爭吵、嘶吼和律師,一個讓人心碎、醜惡的字眼。他想著,天啊,他多麼痛恨那些臉上掛著悠哉笑容的律師,他們用法律術語解釋說,他的生活即將分崩離析――一切都將粉碎破滅,包括他的家、他的生活。離婚――一個令人心碎而醜陋的字眼。
離婚。
還有許多祕密。
不,所有祕密都比不上那個「祕密」。那個他早就知道,但誰也沒說,關於母親和釀成這場離婚的祕密。他早就知道,早就知道了。
布萊恩的眼眶紅了起來,淚水就要湧上。他曾經放聲哭過,但那已經過去。他不再哭了,只是紅著眼眶落下傷心的淚,不過沒有哭。布萊恩用一根手指拭去淚水,同時從眼角餘光觀察駕駛,確定他沒注意到自己泛紅的眼眶和淚水。
駕駛誇張地坐著,手輕鬆地放在方向盤上,腳踩舵板,猶如一個從飛機延伸而出的機器,而不是人。眼前的儀表板上有各種擺動、閃爍不停的轉盤、開關、量表、旋鈕、拉桿、柄軸、燈號和把手,布萊恩一樣也看不懂。駕駛成了飛機的一部分,不是真人,對他來說一樣難懂。
駕駛察覺到布萊恩在看他,才稍回神過來笑了笑。他向布萊恩靠去,把右側耳機推到太陽穴上。「坐過副駕駛座嗎?」他吼道,試圖蓋過引擎聲。
布萊恩搖頭。他從沒搭過飛機,而且除了在電影或電視畫面上,也沒見過駕駛艙。這裡面又吵又混亂,「這是頭一回。」
「沒有看起來那麼複雜。像這種好飛機,幾乎能自動駕駛。」駕駛聳聳肩,「讓我的工作輕鬆多了。」他拉起布萊恩的左手,「來,把手放在操縱盤上,腳踩著舵板,我來教你。」
布萊恩搖頭,「最好不要吧。」
「沒關係,試試看……」
布萊恩伸出手來緊握操縱盤,指關節用力得都發白了。他的腳踩下舵板,飛機猛然右轉。
「別那麼用力。輕一點,輕一點。」
布萊恩放鬆了緊握的手。操縱盤和腳下舵板傳來飛機的震動,讓他暫時忘記眼睛的紅熱。這飛機簡直像活的。
「看吧。」駕駛放掉操縱盤,高舉雙手,腳也抬離舵板,讓布萊恩看到自己真的在開飛機。「很簡單。操縱盤向右轉一點,腳輕踩右邊舵板。」
布萊恩稍微轉動操縱盤,飛機馬上向右傾斜;當他踩下右舵板,機頭便順著地平線劃向右邊。他放開腳,拉正操縱盤,飛機就自動恢復水平。
「現在你可以再轉回來。把飛機轉回左邊一點。」
布萊恩向左邊轉動操縱盤,踩下左舵板,飛機就重回航線了。「很簡單,」他微笑說:「至少這個部分還算簡單。」
駕駛點了點頭,「開飛機是很簡單的事,就是要學。跟別的事一樣,跟別的事一樣。」駕駛重新接掌飛機後,伸手揉按左肩說:「這兒疼、那兒痛的。愈來愈老囉。」
駕駛一接手操縱盤,布萊恩隨即放開雙手,腳也抬離舵板,「謝謝……」
但駕駛已經將耳機拉回,他的感謝消失在引擎噪音中,一切又回到方才的景況:布萊恩凝視著窗外的樹海與湖泊。雖然眼睛不再紅熱,記憶卻如潮水再度湧現。那些字眼,永遠是那些字眼。
離婚。
「祕密」。
爭吵。
分居。
正式分居。布萊恩的爸爸知道的還不如布萊恩多。他只曉得布萊恩的媽媽想掙脫婚姻。兩人先是分居,接著離婚,速度奇快。法庭判決除了暑假和法官所謂的「探視權」外,布萊恩跟著媽媽。非常形式化。布萊恩討厭法官,如同討厭律師一樣。法官傾身詢問布萊恩是否瞭解他往後要住哪兒,以及瞭解為什麼如此。法官根本不知道事情真相。法官關切的表情和律師滿嘴的法律術語一樣,毫無意義。
暑假布萊恩將與爸爸同住,學期間則與媽媽一塊住。法官看完桌上文件,聽完律師的談話後,做了這樣的判決。談話。字眼。
這時飛機向右邊微微傾斜,布萊恩看著駕駛。他又在揉肩膀,機艙內忽然瀰漫一陣放屁的臭味。布萊恩連忙轉頭,免得駕駛難為情。他顯然有些不適,一定是肚子有毛病。
這個暑假是布萊恩獲准與爸爸行使「探視權」的頭一個暑假。離婚剛滿一個月的此刻,布萊恩正朝北飛行。布萊恩的爸爸是技術工程師,設計或發明鑽鑿油井的新鑽頭——一種能自動清理、自動磨利的鑽頭。他在加拿大的油田工作,那些油田位於森林終止、凍原開始的林線上。這次北飛,布萊恩就從紐約帶了一些鑽井設備。設備綁在飛機後段,在駕駛所說的「求生包」織布袋旁。求生包中有緊急救助裝備,以防萬一他們必須緊急迫降。這些裝備一定是在都市訂製,再放在小飛機上,與一位名叫吉姆、傑克還是什麼的駕駛一同飛行。這位駕駛果然是個不錯的人,還讓他學開飛機呢。
不過臭氣可就不美了。臭味不斷充斥機艙,布萊恩又看了駕駛一眼,發覺他正從肩膀一直搓揉到左臂,同時放出更多臭屁,臉部也抽搐著。布萊恩心想,大概是先前吃的東西作怪。
布萊恩的媽媽從城裡開車送布萊恩到漢普頓,與這架為了載運鑽井設備而飛來漢普頓的小飛機會合。那是一段沉默的車程,一段漫長而沉默的車程。和此刻從機窗向外凝視一樣,布萊恩坐在車內兩個半鐘頭,凝視著窗外。出城約一小時後,媽媽一度轉頭看他。
「我們能不能談談?能不能把話講開?能不能告訴我,你到底為何煩心?」
那些字眼又浮現了。離婚、分居。「祕密」。他怎能對她說出他知道的事?他只好保持沉默,搖搖頭,繼續視而不見地看著窗外。媽媽也回頭繼續開車,直到接近漢普頓時,才又跟他說話。
她探手到汽車後座,拿起一個紙袋,「我買了樣東西給你這趟旅行用。」
布萊恩接過紙袋,打開袋口。裡面是一把手斧,有著鋼材斧柄和橡膠手把。斧頭裝在一個牢固的皮套內,上面有個用黃銅鉚釘釘住的腰帶吊環。
「可以繫在腰帶上。」媽媽沒有看著他說話,因為路上有農車,她得穿梭其中,留心交通,「店裡的人說你用得著它。你知道的,跟你父親在森林裡時可以用。」
布萊恩心想,是「爸爸」,不是「我父親」。是「我爸爸」。「謝謝,這是很棒的東西。」但他的回答連自己聽了都覺得空洞。
「戴上試試,看與你的腰帶搭不搭。」
正常情況下,他會說不要。他會說在腰帶上繫個手斧太假仙,他才不要。那是他在正常狀況下會說的話。可是,媽媽的聲音很薄弱,彷彿一碰就會碎裂,同時他也因為沒跟媽媽說話而感到難過。雖然他知道真相,即使懷著怨怒,對她憤怒到白熱化程度,他還是對自己沒跟她說話感到難過。因此,為了遷就,布萊恩解開腰帶,拉出右端套上手斧,再重新繫好腰帶。
「轉過來一點,讓我瞧瞧。」
他在座位上轉身,覺得有那麼一點可笑。
她點點頭,「真像個童子軍。我的小童子軍。」她的聲調中帶著他小時候聽過的溫柔;小時候他感冒生病時,媽媽用手撫摸他的前額時流露的溫柔。布萊恩的眼睛又紅熱起來,連忙轉頭望出窗外,因而忘了手斧還在腰帶上,所以登機時手斧依舊配在腰帶那裡。

這時臭味更濃了,真難聞。布萊恩再度轉頭看著駕駛,看到他雙手擱在胃部,表情痛苦,同時再度伸手按壓左肩。
「不曉得怎麼回事,孩子……」駕駛的話像是噓聲,幾乎聽不見,「這裡好痛,痛得要命。原本以為是吃壞了東西,但……」
新一波疼痛襲來,打斷了駕駛的話。連布萊恩都看得出有多嚴重,因為駕駛痛得摔回座椅上。
「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

駕駛想伸手打開麥克風開關,手從胃部舉起,劃了個小弧。他推開開關說道:「這是第四六……」

他彷彿受到重捶似地,力道之猛,讓他整個人摔進座椅內。布萊恩伸手扶他,一時之間無法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無法明白。

接著,他明白了。

布萊恩明白了。駕駛的嘴變得僵硬;他按著肩膀,咒罵幾聲,朝椅子接連猛摔幾下。他咒罵著,噓聲道:「胸口!天啊,我的胸口要裂開了!」

這時布萊恩懂了。

駕駛心臟病發。有一回布萊恩和媽媽在購物中心逛街時,有個人在佩斯利店前心臟病發,蹲下來尖聲叫著胸痛。那是個老人,比駕駛老得多。

布萊恩明白了。

駕駛正心臟病發作。想通的同時,布萊恩看見駕駛再度往座椅摔去,慘烈地摔進座椅裡。他右腿一蹬,飛機猝然向右偏斜。他的頭向前傾,然後口吐白沫;白沫從他嘴角溢出,雙腿蜷縮到座椅裡,兩眼向腦袋內翻,只剩一雙白眼。

他的雙眼翻白,臭味更重了,充滿駕駛艙。一切發生得太快,快得難以置信,快得布萊恩的腦袋來不及吸收,只能看著它一段段地發生。

片刻之前,駕駛還在講話,抱怨疼痛。他還在講話。

接著,他開始發作。

讓駕駛摔回座椅的心臟病發作了。現在布萊恩坐著,引擎隆隆聲響中有種詭異的沉靜──奇怪的沉靜和孤獨感。布萊恩僵掉了。

他僵掉了。他的腦海一片空白。除了眼前所見和感覺到的,他無法思索。全都停止了。他的內心深處,布萊恩.羅伯森內心最深處,遭到電光般的恐懼侵襲。強烈的恐懼使他的呼吸、他的思緒,甚至他的心臟,都幾乎停擺了。

停止了。

幾秒鐘過去,這幾秒鐘卻成了他的一生。布萊恩開始明白自己看到了什麼,開始理解目睹的是什麼。但還有更糟的事,糟到讓他希望腦袋能停止運轉。

他坐在一架於北方荒原上空七千呎高處轟隆飛翔的小飛機裡。駕駛心臟病突發,即使沒有一命嗚呼,也差不多陷入昏迷狀態。

只剩他獨自一人。

在一架沒有駕駛,卻還轟隆飛行著的飛機裡,獨自一人。

獨自一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