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潮+關稅效應湧現 8月失業率近1年最高

畢業潮加上對等關稅效應浮現,使國內就業狀況持續惡化。根據最新統計,8月失業率攀升至3.45%,較7月增加0.05個百分點,呈現連續3個月走高,更攀上近1年高點;失業人數為41.5萬人,單月上揚6,000人,其中因企業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上升3,000人,首次尋職及因不滿原有工作而辭職者各增2,000人。
失業率提高除因畢業潮帶來季節性衝擊,對等關稅的壓力也逐步滲入職場。部分企業面臨訂單下滑、營運不振,不得不透過減班休息與縮短工時因應。勞工雖名義上仍在職,但勞動市場需求已顯著疲弱,影響範圍逐漸擴大。
主計總處說明,8月因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有9.7萬人,較上(7)月彈升3,000人,但與去(2024)年同期相比減少。不過,若企業受到關稅因素實施無薪假,這部分並不會反映在失業率上,因此數據尚未完全呈現衝擊力道。
更明顯的警訊來自「工時不足就業者」,8月人數突破12.1萬人,月升4,000人,創下今(2025)年新高,且已連續2個月走揚。主計總處表示,勞工有意願延長工時,但受限於企業縮減工時或無法提供全時工作,只能處於「低度就業」狀態,正是關稅效應最直接的反映。
從年齡結構來看,20至24歲族群失業率高達12.08%,主要來自首次尋職的新鮮人;25至29歲為5.92%;30至34歲占3.26%。主計總處分析,畢業季效應推升短期失業率,但若9月仍未見回落,可能意味關稅影響進一步擴張。
事實上,美國4月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雖短期帶動一波出口拉貨潮,但資通訊與傳統產業分化加劇,部分企業在壓力下選擇精簡人力成本,勞工被迫接受減班休息甚至另尋工作。主計總處坦言,若減班休息時間過長,將轉化為實質失業,情況更為嚴重。
整體而言,國內失業率已連3升,工時不足者更突破12萬人,顯示勞動市場的結構性壓力正在加深。專家憂心,關稅效應若持續擴散,畢業季短期效應退去後,失業數據恐怕仍難見到改善,就業市場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升高。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相似」中的「差異」:美、法、中航母空翼的戰力差異與戰略啟示╱蔡元鴻
(26 分鐘前) -
農業保險之開發與發展研討會 探討藉由農業保險提升農業經營保障網絡
(33 分鐘前) -
桃機榮登第一!獲選為「全球最友善機場」
(34 分鐘前) -
菲律賓宿霧地震規模6.9 觀光署:未有旅遊團受影響
(38 分鐘前) -
新北大巨蛋要來了 樹林、淡海列優先評估
(3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