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月薪升至29500元 時薪達196元調幅3.18%

勞工薪資可望再提高,勞動部今(26)日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拍板自明(2026)年1月起,最低月薪由現行的2萬8,590元調升至2萬9,500元,時薪由190元上調至196元,調幅3.18%,連續第10年調漲,預估近247萬名勞工受惠。不過,民間調查卻顯示,台灣整體薪資成長力道減弱,今(2025)年月薪中位數維持在4萬元,未能延續連6年的上升趨勢。
本次調薪幅度主要考量3項因素,勞動部指出,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經濟成長成果應與勞工分享,以及國際經貿情勢下產業可能承受的壓力。雖然勞資雙方在漲幅上意見不一,但經過勞、資、政、學4方委員近4小時的協商,最終敲定為3.18%。此次調整將使本國籍勞工約135萬人、外籍移工近39萬人受惠,合計247萬人。
回顧過去10年,最低月薪自2016年的2萬8元一路上揚至2萬9,500元,升幅高達47.4%;時薪則從120元攀升至196元,成長63.3%。勞動部強調,縱使扣除物價因素,實質薪資仍成長逾3成,顯示政策確實改善邊際勞工的生活條件。未來將持續加強稽查,確保雇主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準,並透過產業團體宣導與資訊揭露,避免勞工權益受損。
然而,在基層薪資逐年拉高的同時,整體薪資水準卻受制於國際挑戰。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今年月薪中位數停在4萬元,與2024年相同,終結自2018年以來連漲6年的趨勢。專家分析,AI競爭加劇與美國關稅衝擊,使企業經營面臨不確定性,高薪產業與低薪產業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薪水增長未能普遍反映在所有職場族群身上。
數據顯示,今年高薪產業仍集中在科技與金融領域,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月薪中位數達5萬3,000元,半導體業5萬2,000元、金融業5萬元;相較之下,零售、住宿及美容等民生消費產業,薪資中位數僅約3萬5,000元至3萬6,000元。
若以職務類別觀察,軟體與工程類工作中位數高達6萬元,研發與專案管理也突破5萬元。反觀行政總務、旅遊休閒與營業服務職務則落在3萬4,000元至3萬5,000元,差距明顯。
勞動部此次宣布最低工資連10漲,被視為政府維護勞工基本生活的明確政策方向。不過,市場專家提醒,當高低薪產業落差逐步擴大,若低薪產業無法提升薪酬競爭力,不僅勞工無法同步受惠,企業也可能因缺工問題惡化而面臨困境。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聚焦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 第16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啟幕
(29 分鐘前) -
淨零減碳 賴總統要求環境部訂縣市負擔額度
(37 分鐘前) -
Kevin Atlas來台「友善籃框在逢甲」用籃球點亮青年生命之光
(51 分鐘前) -
駕駛薪未來、心動好舞台 114年北區大客車駕駛擴大徵才11/8登場
(1 小時前) -
玄奘USR攜手青年漫畫家詮釋新埔詩意 「杜潘芳格的時間繪卷」展登場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