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4° )
氣象
2023-12-23 | 中央社

反核運動全紀錄 「海島核事」耗時10年書寫

反核運動從解嚴前走到解嚴後,卻一直缺乏一本書來記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春山出版社耗時10年書寫、匯編「海島核事」一書,近期發行。

新書發表會今天在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舉行,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開場表示,2013年3月的反核遊行人數超過20萬人,因為前有日本福島核災,當時核四的問題也依然存在,加上各地發生的土地抗爭事件,感覺有一波社會力正在醞釀,她和許多夥伴認為,該是有一本書來為這個運動進行整理,沒想一晃眼到這本書也耗了10年時間。

本書主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致詞表示,他曾遇到學生向貢寮當地民眾尖銳提問,問他們「如果台灣沒有電怎麼辦?你們能保證綠電可以解決問題嗎?」賴偉傑知道這些同學不是惡意,但他也反問同學「為什麼你們對村民這麼苛求,對企業、政府卻這麼寬容?」

賴偉傑說,反核跟擁核絕不是簡單二分法,他很期待年輕人有機會看這本書,「不是要讓你擁核或反核,而是了解反核40年的脈絡」。

作者之一的王舜薇談到,「既包含絕望又充滿希望的一天」就是參與反核運動的人在漫長歲月中所呈現的樣貌,她在反核工作中她找到自然的視角以及身體感,多次重新體驗這裡的環境,也帶著不同世代的人去貢寮走海岸線,體驗當地不同的人情跟風土,感受核四對當地的衝擊及痕跡,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另一位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她曾在「民間核廢論壇」被民眾電到,這些人問她這些論壇為什麼不辦在別的地方辦,為什麼核廢料只跟核電廠旁邊的人有關,崔愫欣希望這本書能帶給大家從根本理解整件事。

「海島核事」分為6個篇章,包括「台灣核電的前世今生」細數從原子彈到核電廠的歷程以及反核運動前奏;「反核運動與代議政治」記錄核三、核四捲起的風暴與公投帶來的思考;「回守地方」聚焦民眾對土地守護的意志,並爬梳電力與權力交纏的內幕。

「核廢何去何從?」則從蘭嶼反核廢運動開始探討核廢難題;「政黨輪替與運動低潮」記錄台灣首度政黨輪替與反核的關係,以及核四停工又續建的政治惡鬥;「福島核災後的契機與轉型」則從福島核災帶來的震撼,記錄從政府到民間對能源轉型及非核家園的思考。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