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3° / 23° )
氣象
2024-02-24 | 中央社

德國科幻作家書寫演算人生 拋自由意志疑問

德國科幻作家彼強.莫伊尼的小說「演算人生」大膽勾勒被演算法統治的數位社會,書寫對科技的疑慮,在台北國際書展向觀眾提問:「為了方便完美,你願意多大程度地暴露你自己?」

擁有德國與伊朗血統的作家彼強.莫伊尼(Bijan Moini),有律師身分,也是政治觀察家和民權運動家,時刻關注社會上少數族群權益,持續為數位化、監控和數據保護等社會政治議題撰文與演講。今天他在書展與台灣酷兒科幻小說「膜」作者紀大偉對談,探索談科幻故事與現代社會的共時性。

在莫伊尼的小說「演算人生」裡,社會被名為「立方體」的完美演算法統治,維持著沒有犯罪、暴力、醜聞的烏托邦環境,代價卻是每個人最私密的數據時刻被搜集,只要能被預測,就能提高「分數」,收入就會上升,相對的分數越低,收入就會下降。故事更大膽提及「中國共產黨」、「習」、「和諧主義」等詞彙,與各式各樣被用來認知作戰的APP。

雖然科幻小說大可虛構一個不存在的國度,但莫伊尼認為相關片段貼近現實更具說服力,「如果是一個虛構的社會,我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概念」,更不認同許多好萊塢導演或公司因中國市場考量,對作品做出妥協。

莫伊尼表示,他一向對私人企業或政府採集個人資訊行為持批判態度,但也想藉由科幻小說的方式思考:「人們生活在其中真的會幸福、自由嗎?」因此書中有人想逃離反抗「立方體」,但也有人嚮往這種社會安排,莫伊尼沒有給出正確答案,期待讀者自行做出決定,思考「我們的社會現在走的路線是正確的嗎?誰能決定我的自由意志?」

講座主持人兼本書譯者陳冠宇也分享,若「演算人生」早20年出版,他會認為怎麼可能,然而最可怕的是在翻譯過程,他卻有「一切都可能在不久將來發生」的恐懼感。

面對科技與AI的進步,莫伊尼表示,他本身熱愛科技,但也注意到科技帶來的風險。好比個人化廣告,或許有人會覺得演算法推薦很便利,但他希望擁有自決權利,「科技與APP就像個雙面刃,關鍵是用途。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