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8° / 23° )
氣象
2024-04-02 | 中央社

新竹241藝術空間「日常的形狀:感知重啟提案」 精彩展出7組藝術家、8件作品

新竹241藝術空間即日起至6月9日推出「日常的形狀:感知重啟提案」,此展以「展覽識讀」為概念,結合新媒體藝術展覽與教育體驗,由策展人張詠欣、鄭羽芝邀集7組藝術家,共展出8件作品。新竹市政府秘書長張治祥今(2)日出席開幕記者會表示,歡迎市民朋友把握機會觀展,認識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特色。

張秘書長表示,新竹241藝術空間為竹市推動科技藝術、親子藝術、美感教育的基地,市府團隊持續秉持「美感新竹」施政策略,期盼透過展覽策畫,提升市民對藝術的認知與參與度,進而豐富文化生活,盼讓竹市成為一座充滿美感和創意的「安居科技城」。

文化局長王翔郁指出,此展主題「日常的形狀:感知重啟提案」,「日常」是你我日復一日的生活,「形狀」意指藝術家對日常的風景、時間、關係具象化的過程。展覽呼應年度總策展主題「藝術的照料」,在展場中打造日落後的獨處場景,讓觀者彷彿重現個人日常的場景轉換,而每個場景裡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運用科技媒材的功能性,將日常生活中的時間、空間和情緒轉化,放大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微小感受,成為可視、可觸、可聽的藝術創作,盼與觀者產生共感。

策展人指出,為了提供更好的觀展體驗,展覽特別以「智能管家」的語境,「陪伴」觀眾看展,每一個分區都結合藝術創作,融入生活場景的想像畫面,並在作品旁以引導性的說明文字,讓觀眾更容易理解作品中的「亮點」,並規劃5個教育體驗區,邀請市民透過「動手做」發現藝術家對於生活的觀察。此外,此展策展執行「均勻製作」長期推廣「展覽識讀」概念,首次以「新媒體藝術教育」思考策展,更貼近新竹241藝術空間的科技藝術、美感教育發展宗旨。

文化局表示,這次展覽邀請市民朋友在新媒體藝術中延伸感知,除了想像日常的各種可能樣貌,也認識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特色,今日開幕式邀請長期從事綠能藝術創作的「藝能世代盧子涵」,展示如何讓藝術成為能源的發電機,以聲音元素與教育體驗區的場景聲音進行混音,通過高度互動的表演,打開觀眾對日常感知的另一種可能性,呼應此次展覽的主題「日常的形狀」。

文化局指出,此展從每個人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展場中落日斜照的窗邊,是藝術家蔡宗勳利用溫差所創作的〈西曬〉;藝術家陳亭宇創造出〈窗景〉中隨風搖曳的樹影,邀請觀眾享受日常生活中最放鬆的時刻;走向屬於室內空間的客廳,觀眾拉下燈的開關,當燈光亮起時,藝術家林哲宇以〈日常時光〉呈現出與世界的相互關係;同樣探討「光」,藝術家張欣語〈Listen to the Light〉大膽地在已知中創造未知,透過聽覺,感受光可能的聲音。

接著,場景來到浴室,藝術家侯文詠以〈短暫的想像〉探索門後的世界,水沖刷水槽上的磁磚,不斷產生的泡沫與香味,〈潔白〉帶給觀眾療癒感十足的視覺觀察體驗。最後走向書房,創作團隊陽春麵研究舍以〈Inter net〉將自己10多年來的網路搜尋紀錄「公諸於世」,從私密、害羞到坦然面對,透過這場自我對話的過程,反思人與網路之間的關係;藝術家鄭先喻以7米長的裝置〈Around 7 Meters Is More Fun〉創造特殊情境,讓觀者重新思考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的關係。

文化局補充,此展以新媒體藝術的方式探索日常小事的魅力,展覽期間將針對小市民舉辦「小小展示設計師—兒童策展工作坊」,邀請新竹學童參與7月展覽「奇形怪狀的日常」的展示設計;也針對學校老師辦理展覽識讀增能工作坊及藝術家分享等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與。更多活動訊息請至「新竹241藝術空間」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hsinchu241查詢。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