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2° / 28° )
氣象
2024-05-20 | 中央社

臺灣狐蝠友善校園聯盟成立 學童化身「蝠~爾摩斯」齊保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8日(六)在北濱公園及北濱國小舉辦「臺灣狐蝠小小偵探營」,串聯花蓮市有一級保育類臺灣狐蝠出沒的五所國小中高年級學生,辦理一日營隊、化身「蝠~爾摩斯」,探索及觀察棲地環境,找出友善狐蝠線索,透過小組闖關促進學員合作及思考,發想日常生活如何落實保育行動。

花蓮分署瑞穗生態教育館為延伸國土綠網花蓮區域綠色網絡建置,今年4月在花蓮北區5所曾有狐蝠相關紀錄的學校,首度規劃狐蝠課程,低年級「狐蝠校園時鐘」課程,了解狐蝠是夜出日伏型動物,白天的校園是狐蝠喜好的休息場域,夜晚是無人打擾的遊樂場;中年級「食渣偵探」課程,認識狐蝠常利用的校園植物,觀察其吃剩下食物(食餘)跟吐出來食物纖維(食渣),累積重要的研究數據,進而追蹤狐蝠身影、分析族群數;高年級「校園樹木地圖」課程按圖索驥尋訪狐蝠最常利用的5種植物,認識樹木特徵、果實及果期,深度認識植物與狐蝠的關係,進而積極討論保育行動。講師帶領建立學生基礎知識後,18日的營隊及成果發表,20多位學員自主總結課程帶來的新思考及展現學習成果,在充滿歡樂氣氛及熱忱回饋下完成認識台灣狐蝠生態之旅。

臺灣狐蝠為臺灣一級保育類蝙蝠,全臺數量約280隻,目前僅龜山島、綠島及花蓮市有目擊紀錄,棲息於花蓮的狐蝠則約有60隻,是臺灣本島重要的分布區域。除了公園及行道樹外,不少校園中也種植臺灣狐蝠的食源植物,光花蓮地區就有中原、中正、中華、明禮及北濱等5所國小,曾有狐蝠出沒或食渣紀錄,去年成立臺灣狐蝠友善校園聯盟,為狐蝠友善校園的前哨站,培養師生主動回報狐蝠食渣、個體、救傷通報,保護校園中的樹木,並保護狐蝠棲地。

公私部門合作調查及推行保育有成,花蓮市狐蝠族群出現穩定成長跡象,成為棲地保育重要區域之一。今年從5所學校為出發點,透過教師研習、到校推廣教學及營隊活動,期盼影響更多學校加入成為聯盟一員,推動友善賞蝠觀念、校園樹木弱修剪、建置狐蝠舊傷通報流程等,由下而上串連,減緩人與狐蝠間發生衝突,共同打造與野生動物友善共存的生活環境。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